APP下载

新工科理念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项目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2-12-13张超赵斯琦王钰刘欣颖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企业

张超,赵斯琦,王钰,刘欣颖

(河北科技学院,河北 唐山 063200)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迅速变化,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巨大冲击。高校作为为全社会培养高等人才的前沿阵地,需要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调整教育结构,为我国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源源不断输送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以此减少世界经济变化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新工科理念的产生正是源于此,新工科更多的是针对结合新兴产业的专业,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1]。面对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一批实践创新能力强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但是艺术设计类现阶段的教学更偏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本文根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既提高学生课堂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又能真正做到搭建教学与产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1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现状综述

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起步晚、基础差,因为这些客观原因导致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水平不高,发展缓慢[2]。主要原因有实践经历匮乏、师资力量支持不足、企业不重视以及高校对实习过程监督的缺乏。我国多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为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缺失严重,跨专业及跨学科的关联性知识几乎未设置。对于新入高校就职老师来说,由于自身项目经验不足会导致教学效果打折。师资力量支持不足体现于众多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的情况,即专业知识丰富又具有设计实践经验的老师稀缺。这也是造成学生更多学习到的只是相关理论知识的主要原因。

企业不重视主要原因也是由于高校绝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无法承受由于实习学生犯错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因为实习生的身份,企业很多时候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即使接收实习生也不会把学生安排在企业的重要岗位,这也导致学生通过实习学不到实际的知识。学校让学生去实习更多的时候并不会强制学生反馈实习情况,考核实习过程的方式就是提交实习报告,企业在实习报告中更多的也是反馈表面的问题,不会进行深入的定性评价,这也给学生造成了不认真实习想蒙混过关的机会。

2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作室项目制”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策略

在新工科理念被提出和逐渐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应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类人才为己任,充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本文从教学改革、“工作室项目制”实践的具体实施及校企的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探索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教育的最佳模式。

2.1 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随着新工科理念不断发展融合的背景下,既学会培养审美,也要学会跨专业和跨学科的知识。这要求高校要逐步消除学科之间的壁垒,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创新和拓展思路的目的。这些要求艺术设计专业课上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课本内容的教学,更要重视包括实现相关产业渗透和技术融合等相关能力的培养。学校需要开展学科交叉教育,这不仅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隔阂,还能增加学生基础是储备的厚度,实现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学习,培养出来综合性人才。使学生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得到更好的锤炼,真正达到学科、产业、科技的融合渗透[3]。想让学生通过参加众多活动获得真正收获,学校需要大力支持艺术设计类专业,使其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上都达到相应水平。学校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把部分实验内容放在学校实验室,定期邀请学生参观学习,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课本外的知识,还能让本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充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学校还需要改革把所有的实践课程都放在最后一学年的教育模式,把实践活动需要的理论内容融入到前几年的日常学习中,每学年定期开展并且结合相应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这种通过实践发现理论学习的不足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补充拓展知识点学习,尽可能的实现理论内容和实践课程体系的相互渗透。学生通过这种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过程,可以更明白和了解市场和项目的真实需求,进而能更好的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水平。

2.2 课程教学结合“工作室项目制”需求

“工作室项目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实践创造能力,学生需要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理解对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各个环节,增加理论知识的实用性[4]。学生也能清晰认识到企业真实发展需求,自身亦可以有目的地从实践活动中了解补齐自身短板和弱项以适应企业真正人才需求。

“工作室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基础课与核心课程的学习具有创新性,能真正做到启发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以慕课等形式“翻转课堂”式教学进行。学校应系统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确定合理的教学方向、优化整合课程模块、定期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内容、挑选最优教材等。艺术设计类专业最重要的就是先明确合理的教学方向,当下社会需要的是有较强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中,专注学生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整合课程模块要求我们根据“工作室项目制”的需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做到课程内容有层次,环环相扣,设置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和实践课程。真正做到紧跟社会需求,重视新技术,最终达到“工作室项目制”的教学目的。根据当下以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最新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做到紧抓教学评价。建立完善的实训实习质量考评体系,完善相应考核机制,由于团队中每人分工不同,所以考核应更注重过程性,最终做到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估。

2.3 实践创新能力考核构成

“工作室项目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在工作室通过完成虚拟或真实项目达到知识理解吸收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不同于传统课程制定教学标准进行简单的考核,主要采取过程评价考核标准,对每一名参与其中的学生采用阶段性考核,成绩标准为百分制,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具体能力水平给出进一步学习建议[5]。授课老师在每门实践课完成后,要积极宣传和交流,主动组织小型的作品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样做既能保证教学活动公开性也可把控教学效果;要鼓励创作优秀作品的学生深度加工自身作品,教师可通过深加工的作品努力转化为教学成果。为保证平时教学质量,需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此外还应通过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等达到随时掌握日常教学动态。

2.4 “工作室项目制”实践具体实施

“工作室项目制”的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工作室,这也是其完成项目的具体地方,完善“工作室项目制”建设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工作室项目制”实践教学需要完善的工作室的管理体系和项目实施细则,制作针对针对性的工作室管理办法才能保障其人才培养模式正常运行,工作室内部设备的日常保养、安全管理及开放时间等都需要合理安排,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的项目,要从始至终都保证项目参与的规范性,保证学生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受到足够的保护,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解决[6]。当下艺术学院的教学中心功能齐全,包括许多人性化设施例如卫生间、休息区等,这些都为全系师生舒适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紧张有序的人性化环境。“工作室项目制”的课程能有效改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促使教师往引导式教育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还要需要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利用工作室的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进而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突出能力和创作热情的学生。

由于“工作室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教师即成为“工作室项目制”模式下的关键人物,因为他们既要教授学生基础的课程知识,还是学生团队的管理员,指导学生团队认真承接项目,分配人员任务,技术支持和资金管理等。根据现实情况,为实现“工作室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学校需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这些人或是技术人才或是管理人才,他们的到来可以极大丰富整个教师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学校需要有计划地帮助教师团队向“双师双能转变”,发挥他们自身优势,积极加强与企业联系,通过工作室项目带动教学研究和技术积累。因此,可以看出整个教师团队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最关键一环,

2.5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持续输出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也会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学校通过“工作室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真实项目与学校内部工作室合作,这不仅可以使学校根据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设计流程建立密切联系实际的理论知识体系、实训环境等,还可以真正提升教学内容和实际项目之间的匹配度,助力教学成果的转化。以项目作为联系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纽带,按“教学、科研、就业”多层次进行合作[7]。在项目合作成功案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争取地区、行业和企业的投资或捐赠等多种方式加快高校新的工作室建设。

“工作室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通过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合作,真正让学生做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企业丰富的项目资源也为高校工作室的发展完善提供持续的动力。“工作室项目制”是依据市场对人才需要的标准培养专业人才,这会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企业也可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生的表现,来选择优秀的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从而真正做到具有突出能力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上岗工作[8]。通过项目合作进行校企联动,既能锻炼青年教师,还能推动具有社会价值的科研活动研究成果转化,最终达到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提高就业率,实现企业和高校互利双赢。

3 结语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就业竞争激烈,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高校工作室的实际项目带动教学和科研,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真正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做到校企的实质性合作。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际发展情况,找出教学过程的问题,并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方向,融合当下新工科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隔层,实现人才队伍实力的真正加强。最终设计出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教学新模式,确保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