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提质增效集成技术及应用推广策略
2022-12-13张宇平陈沧印潘建铮张生才王韶瑾
张宇平 陈沧印 潘建铮 张生才 王韶瑾
(福建省永春绿源柑桔苗木繁育场,福建泉州 3626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柑橘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对柑橘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为提高柑橘产量和质量,必须重视以及做好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以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柑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1 柑橘的生物学特性
柑橘是常绿小乔木、灌木,一般树高可达到2 m左右。柑橘虽然属于喜光性植物,但是光线过于强烈会造成柑橘发育不良等问题,直接导致减产。柑橘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3~29℃,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便会发生严重的冻害,超出35℃便会对柑橘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
2 柑橘提质增效集成技术
2.1 栽培时间的合理选择
我国柑橘主要集中种植于南方地区,区域内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湿润,具备一定热量条件。可以选择春、秋2季开始正常播种作业,能够确保柑橘的整体成活率。在种植过程中,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3~29℃范围内。
2.2 合理密植
柑橘种植土壤厚度要保持在1 m左右,要求具备良好的疏松度与透气性。为保证柑橘的产量及质量,必须优先选择微酸性土壤,土壤pH值应保持在5.5~6.8范围内。此外,应选择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建设果园,施足底肥,当柑橘苗生长到1 m左右时,及时进行移栽定植作业。柑橘栽植密度要根据种植地土壤条件、水肥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株行距保持在3 m×3 m,栽植密度以1 080株/hm2为宜,确保植株的透风性及透光度。
2.3 田间管理
2.3.1 中耕培土。适时中耕作业能够提高土壤的整体疏松度、透水性能以及透气程度,保证柑橘能够正常生长。每年需要组织3次有效的中耕作业,第1次在3月上旬结合施催芽肥进行,全园完成25 cm的深翻作业,为柑橘新根的快速生长提供基础条件[2];第2次土壤中耕作业于6月开始,并施用充足的壮果促梢肥,浅耕15 cm为佳;第3次中耕在施用采果肥之后完成,部分地区需要在11月开始,中耕深度保持在25 cm,可有效减轻冻害的影响。
培土作业主要是为了实现土壤改良,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保湿防旱,促进柑橘根系生长。良好的培土作业能够在冬季达到保温防寒的作用。培土作业要在冬季采果完成之后,与深翻同时展开。在树盘5 cm厚度的位置开始培土,培土土壤应优先选择河泥或塘泥。
2.3.2 科学修剪。柑橘必须定期修剪,以达到保花保果的作用。柑橘树冠上的母枝数量直接决定柑橘的产量。因此,必须重视树冠的整形修剪工作[3]。
丰产树型的修剪原则:首先,树势强轻剪、树势弱重剪;幼树轻剪、衰老树重剪;结果少轻剪、结果多重剪。其次,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适当的修剪,通常情况下,丰产树型的修剪时间以冬季为主、夏季修剪为辅,适当修剪枝条量,有效降低树体对营养的消耗程度。最后,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选择结果枝较多的作为母树,修剪其上部枝条。
2.3.3 土壤管理。柑橘产量以及果实品质与土壤内有机质的实际含量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种植柑橘2~3 d后,应通过套种间作的模式,合理种植花生、大豆等各类根系发达的作物,以有效调节土壤内有机质的成分与含量。或者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以增加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内部环境条件[4]。在柑橘幼树的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扩穴培土,以优化土壤结构。
3 柑橘提质增效集成技术应用推广策略
3.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明确各个单位以及人员的工作责任,加强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以构建组织合力,从而为柑橘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组织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柑橘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柑橘种植机械化力度,全方位实现农户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柑橘产业的有序发展。针对病虫害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防控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地防控柑橘大实蝇等各类病虫害,加大绿色环保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严格控制化学药剂与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日常栽培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而保证柑橘的品质安全。
3.2 矫正施肥技术
以现有永春芦柑产区土壤和植株的养分测定结果及永春芦柑优质高产的营养规律为基础,根据“以果定肥、因土补肥、因树调肥”技术要求,研究分析单位面积果实养分携出量、柑橘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柑橘树功能叶养分含量状况、周年养分需求动态以及树龄、树势等影响因子,提出芦柑矫正施肥技术体系;与华中农业大学胡承孝教授合作,按照芦柑矫正施肥技术要求,结合年度果实目标产量、果园管理要求、地方季节性气象条件以及有机肥料资源、肥料企业生产条件等,研究提出芦柑基肥、追肥养分用量、比例以及对应的物料配比,形成无机型(含水溶性)、有机无机型以及高效多功能型专用肥系列产品,构建芦柑全程营养管理方案和套餐肥;根据永春芦柑果园立地条件,结合树龄、树势及病虫害绿色防控要求,以全程营养管理及套餐肥为基础,建立完善、示范推广以下模式。①两次肥模式。利用冬春、壮果2次施肥的时机,示范推广永春芦柑专用肥1号、2号。②基肥深施+水肥追施模式。冬季或春季施基肥,水肥一体化或浇施追肥,示范推广永春芦柑专用基肥、水溶肥。③“2+X”模式。“2”指以上二选一,“X”指选以下之一,即酸性土改良(石灰、白云石、牡蛎壳灰和氢氧化镁矫治土壤酸化,补充钙、镁营养)、生态养护(柑橘园套种绿肥、生草、覆膜或草,保持水土,改善生态)、控梢防虫[调肥水控新梢(夏梢),防木虱控黄龙病]、树型建构(幼龄果园树型定向建构、投产果园定向改造,形成理想树型,通风透光,便利操作,稳产优质)[5]。
4 结语
综上所述,柑橘种植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明确柑橘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的关键点,结合柑橘的生物学特性,增强柑橘种植的栽培管理,加深柑橘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促进柑橘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推动我国柑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