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 与CT 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临床价值比较

2022-12-13曹琳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鼻咽鼻咽癌骨质

曹琳琳

鼻咽癌作为我国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放疗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且大部分放疗以体外放疗为主,只有部分情况特殊患者医生会辅助腔内照射治疗[1]。放射治疗可以在杀死患者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临近组织进行照射,部分器官以及组织会随之出现副作用,进而对患者造成痛苦[2]。因此,准确确定病灶组织部位、大小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比较MRI 和CT 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 例,女20 例;年龄40~76 岁,平均年龄(55.84±6.79)岁。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手术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且颅底骨质受到侵犯;②知情同意且积极参与。排除标准:①存在颅骨原发病变;②传染性疾病;③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60例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具体如下。

1.3.1 MRI 检查 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器,将头颈线圈作为检测标准,将鞍上池作为扫描的上界,并将第2 颈椎作为扫描的下界。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手背静脉推注对比剂(2.5 ml/s流速),随后进行增强扫描。平扫时进行T1WI、T2WI 矢状面、脂肪抑制T1WI 扫描。增强扫描过程中,主要扫描部位为横轴面脂肪抑制增强T1WI,扫描参数中的层厚、层间距需设置为5 mm,合理设置各个序列。

1.3.2 CT检查 使用CT仪器进行扫描,保持患者处于仰卧位状态,并从患者的头顶进行扫描,直至患者的锁骨部位,扫描线需保持与听眦线平行,注意控制扫描参数以及速度,并在注射对比剂后30 s 内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MRI 与CT 检查结果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当意见不一致时,需协商并最终达成一致。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MRI 与CT 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对比MRI 与CT 检查的检出率。①MRI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判定标准:存在骨样低信号,不存在脂肪高信号,经过扫描之后可以看见强化现象。颅底骨质中,黄骨髓部位被肿瘤部位所取代,原本的信号发生异常变化。骨质以及骨纹发生变化,腔隙孔显著增加。②CT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判定标准:病变区域骨质密度发生异常变化,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且鼻炎部位以及颅底内的病灶出现高密度骨片影或者密度出现增高影。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 与CT 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CT 检查发现患者存在骨皮质增厚模糊、增生硬化、单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等情况。MRI 检查发现患者正常的高信号变为中等信号。

2.2 MRI 与CT 检查的检出率对比 60 例患者中,CT检出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29 例,检出率为48.33%;MRI 检出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44 例,检出率为73.33%。MRI 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694,P=0.0050<0.05)。

3 讨论

鼻咽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3]。该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均无明显特异性,因此极易与其他疾病发生误诊或者漏诊[4]。鼻咽癌肿瘤会沿着黏膜生长的方向逐渐向黏膜下方进行侵袭,且常表现为鼻咽腔壁出现部分增厚的情况,且该部位的表面呈现出一种粗糙不平的情况[5]。而发生在人体脑部后方的后壁肿瘤,可以通过人体的咽中缝累及到对侧的组织结构,且常侵犯人体的头长肌,致使患者的椎前间隙逐渐消失、鼻咽顶后壁存在的软组织逐渐增厚[6]。由于鼻咽癌疾病属于一种浸润性的生长状况,其常对周围的临近组织结构产生影响,且侵袭的部位常包括眼眶、颅底、副鼻窦等组织结构[7]。因此,精准诊断患者病变组织结构,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不断研究进展,鼻咽癌患者进行CT 检查可以将患者鼻咽部位发生的病变清楚显示出来,使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对比正常的解剖结构以及软组织,从而明确病变侵袭程度以及侵袭部位,显著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而MRI 检查则能将患者鼻咽部位的软组织清晰显示出来,明确患者发生鼻咽癌的肿瘤体积以及大小,便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鼻咽癌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主要通过检查患者鼻咽腔形态发生异常变化、鼻咽部位的深层组织发生的浸润情况,了解患者的肿瘤转移情况以及内脏变化。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的鼻腔形态都会发生异常变化,且疾病早期,其咽后壁软组织显著增厚,一侧咽隐窝逐渐变浅甚至消失[8]。此时,患者的咽鼓管圆枕发生肿胀,密度显著升高,两侧呈现出一种不对称形状等常见症状,且多与咽隐窝病灶同时存在。随着肿瘤组织的生长发育,病灶会压迫咽鼓管部位,导致患者出现咽口闭塞。此外,肿瘤也会呈现出一种外生性生长,并在患者的鼻咽腔内形成一个软组织的肿块,致使患者的鼻咽腔呈现出不对称的情况[9]。

鼻咽癌患者进行MRI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将患者鼻咽部位的正常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以及肌间隙进行区分。由于鼻咽癌患者常是鳞状上皮癌症,癌细胞的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且细胞间质比较少。所以,对鼻咽癌患者使用MRI 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患者存在多个不同信号通路,且T2WI 信号稍微高于正常的信号,但比正常的鼻咽部位黏膜检查信号要低一些。增强扫描具有重要检查意义,且鼻咽癌疾病患者的原发病灶会逐渐向周围的组织结构进行侵犯以及转移,对周围淋巴组织进行扫描时,会提示患者淋巴结节扫描结果显著增强,且MRI 信号升高。此时,患者需要进行T1 脂肪抑制加权成像检查,有利于区分病变部位逐渐增强的高信号和抑制后脂肪呈现出的一种低信号,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检查准确性。现阶段,应用于检查鼻咽部位的MRI 检查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序列多为T1WI、T2WI 以及增强扫描T1WI,这些序列都可以使用脂肪抑制技术,且常见临床扫描方向主要为横断面、矢状位扫描以及冠状位扫描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肿瘤侵袭的范围对其进行观察,从而合理调整患者的检查扫描方法。一般情况下,平扫的T1WI 可以将鼻咽周围脂肪间隙中的肿瘤侵袭充分显示出来,而当患者的颅底骨质受到肿瘤侵犯的时候,正常的黄骨髓高信号会转变为一种肿瘤低信号。此外,序列的水抑制图像可以检测患者存在的肿瘤侵犯情况,或者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后发生的脑水肿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 检查发现患者存在骨皮质增厚模糊、增生硬化、单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等情况。MRI 检查发现患者正常的高信号变为中等信号。60 例患者中,CT 检出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29 例,检出率为48.33%;MRI 检出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44 例,检出率为73.33%。MRI 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8694,P=0.0050<0.05)。所得结论与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10]。

综上所述,使用MRI 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价值优于CT,其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鼻咽鼻咽癌骨质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44-3p及miR-151-3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鼻咽癌有哪些症状?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