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鸡病流行特点及禽流感防治方法
2022-12-13蒋哲超
蒋哲超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上海 201604)
对养殖场和整个畜牧行业而言,鸡病不仅会影响养殖户的经济,还会对饲养人员的健康、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1]。养殖户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阻断禽流感等常见鸡病的传播,减少鸡病对养殖户经济造成的损失。
1 常见鸡病的流行特点
1.1 感染较为快速
在家禽养殖行业中,若某一个地区饲养密度过大,或出现了较高致病性的疾病或细菌,那么就会加快鸡病的传播速度,部分具有较强感染性的疾病,存在着浓度较高的致病菌,会导致鸡群在7 d左右死亡。这种病毒还伴随着其他感染性物体,不仅给家禽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危机,还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养殖环境,无法从根本上彻底将病毒进行消灭[2]。
1.2 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很多类型的鸡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延续性,即使在大量鸡群死亡之后,给予养殖环境一系列有效的消毒措施,但是若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例如没有做好设备的消毒工作,那么也会影响整体的消毒质量,让残余病菌出现,造成鸡病的传播和蔓延。
1.3 存在交叉感染
对于病毒和细菌而言,交叉感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果病毒和细菌出现了交叉感染,那么不仅仅会大幅度的增加治疗的困难程度,而且会对鸡群整体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产生严重的影响,不论是短期治疗效果还是远期治疗效果,均会受到威胁[3]。此外,部分养殖环境可能存在着多种致病菌和病毒的情况,这种情况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和发生率。
1.4 种类不断丰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于鸡肉制品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加大鸡养殖的规模在这个形势下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若加强鸡养殖的规模,伴随而来的就是疫病种类的增多[4]。在整个养殖行业当中,鸡是非常显著的群体性动物,如果出现病毒会在鸡群中不断的传播和蔓延。鸡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鸡群数量的增多,也就无形中增加了疾病患病和传播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由于各类细菌性鸡病、寄生虫病等疾病的相继出现,若一只鸡染病,那么整个养殖场将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可能会造成整个养殖场鸡群大量的死亡。
1.5 药物使用不当
疾病的流行除了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普遍发生。疫病的防治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前提在于正确的诊断疾病,在确诊疾病基础上针对性的、合理的、科学用药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所以,在用药之前,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该针对所使用药物的具体作用、使用时间以及是否会对鸡群造成不良影响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才能够保证药效发挥最大作用的同时,降低鸡群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该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重复用药的可能性,确保饲养成本,保障效益。
部分养殖户存在违禁药物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现象,例如金刚烷胺的应用就会导致养殖场的鸡发生产蛋率下降的现象;而病毒唑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治疗流感病毒和痘病毒感染,但是该药物的长期使用,就会对鸡本身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这些药物早已被农业部列入了违禁目录,禁止将其应用于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中。
在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户应该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应的药物来预防疾病,但是,有大多数的养殖户对药物作用以及药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导致他们认为,药物的加量应用和提前应用均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且部分养殖户非常注重鸡只的生长,滥用促生长药物和保健药物,也是导致鸡病泛滥的主要因素。据相关市场优调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养殖场会在鸡只的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相应的保健药物,或者在鸡只无疾病的情况下,在饮食和饮食中添加药物,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在鸡只患有疾病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药物剂量,导致药物过量添加,使得鸡只的病情不仅没有得到康复,反而会适得其反。
此外,抗生素的药物剂量需要进行严格把控,因为若抗生素滥用,就会导致病菌耐药性增强,当此时鸡病来袭,抗生素将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这也是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普及相关知识、降低抗生素滥药滥用现象、减少无目的性的药物使用现象、并在鸡只病情好转后给予相应的巩固治疗,才能有效避免疫病反复发作。
2 禽流感相关概述
2.1 禽流感历史
禽流感的起源来自于1987年的一场鸡瘟,该疾病是从鸡瘟中分离而来的,后被定义为鸡瘟病毒[5];1955年发现由于病毒颗粒核蛋白抗原特性存在着差异,所以,将鸡瘟病毒定义为甲型流感病毒[6];很多禽类不会出现鸡瘟,但是会存在感染或健康携带的状态;1997年,在香港出现了首例感染人类的N5H1亚型病毒,直至2013年统计[7],人类感染高致病性N5H1禽流感的死亡率接近一半。
2.2 流行病学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食用了携带病毒的禽类,但是具体的传播途径还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的进行明确。人类感染H5N1可能是因为和受感染病死禽类有过密切的接触,可能是在宰杀、拔毛或加工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且这三项工作的感染率较高。除此之外,在部分案例中显示,有少数的儿童是通过散养家禽感染的,区域中暴露、粪便也是感染原因之一。H7N9则可以通过接触禽类、禽类的排泄物以及接触污染物被传染,当人类感染该病毒后处于发散状态,虽然有可能存在家庭聚集的病例,但是目前仍未发现该病毒出现人传人的情况。
2.3 临床症状
禽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5 d,急性病例病程较短,常以突然死亡的形式出现,且急性病例而言不具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一般感染情况的病程大约在1~2 d,感染病鸡可见体温升高至43.3℃~44.4℃,且病鸡的精神萎靡,出现不食、衰弱、羽毛松软、不爱走动等临床症状。此外,还会存在头部和双翼下垂、闭目呆立、停止产蛋等症状,病鸡的眼周呈黑红色,头部、颈部、声门有水肿现象,结膜发炎且存在肿胀和充血,分泌物也会随之增多,鼻腔存在灰色或红色的渗出物,口腔粘膜有出血点且脚鳞会出现紫色的出血斑;部分病鸡会有腹泻的症状,且粪便发灰、发绿或呈红色,到病程后期会存在神经症状,例如头部和腿部麻痹或抽搐,病情危重的病鸡甚至会出现眼盲,最终在极度衰竭呈昏迷状态下死亡。
2.4 禽流感的危害
禽流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论是对养殖业还是对普通人群。因为禽流感会对家禽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升高、鸡只和蛋的质量均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且该疾病可能存在着慢性亚临床感染的症状,对鸡的蛋产量和产蛋性能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禽流感可能存在着继发疾病和其他疾病,来增加鸡只的死亡率,且其较高的传播性、延续性和交叉感染能力,可能会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除了增加治疗难度之外,也会严重增加防疫的成本。
3 鸡病的常见类型
3.1 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急性爆发的鸡病类型,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鸡只的全部死亡,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而且该疾病的病情在通常情况下会持续1~3周,部分患病鸡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直接死亡。目前为止,新城疫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暂时认为想要有效控制该疾病,可以通过防疫的手段进行避免。可以根据鸡只养殖场的不同情况,进行科学的防控,首先就是要杜绝病原侵入鸡群,防止一切污染的车辆、用具、设备等,进入养殖场,做好养殖场的通风工作,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和隔离工作,针对于病死的鸡群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还要密切观察鸡群的特征和状况,避免鸡群发生应激反应,日常饮食中注意对鸡只补充维生素A,保证鸡只自身的抵抗力。
3.2 传染性法氏囊病
在疾病类型中,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病情传播范围较广、发病速度较快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传统性的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对鸡养殖整个行业都有着较大的危害。当该疾病发病后,会导致养殖场的鸡群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导致整体抵抗力均会下降,且较低的抵抗力会又会导致鸡只继发其他疾病,想要做好传染性法式囊病的防治工作,就应该及时、定时注射法氏囊弱病疫苗,通常情况下,首次注射疫苗的时间是在鸡只的12~15日龄之间,间隔1周后再注射1次,以此来达到强化防控的效果;或在鸡只10日龄之前皮下注射法氏囊灭活疫苗;当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后,可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为病鸡注射高免血清或使用抗生素,同时,在饮用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并做好养殖场的保暖工作和防暑措施。
3.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扩散蔓延性较强、对雏鸡危害较大、死亡率较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鸡病。该鸡病在发病后,能够在短时间蔓延,目前为止,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应该在养殖场日常维护工作中,加强卫生管理工作,控制好雏鸡养殖环境内的温度,降低饲料在雏鸡饮食中的占比,同时,可以通过添加抗菌类药物的方式来最大程度上避免继发感染,以此来降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养殖场经济效益。
4 禽流感防治方法
4.1 防治工作重点
以预防为主,坚持综合防控原则,提高防控效果,可作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重点[8]。应该从源头抓起,在引进雏鸡的工作中,就要做好防控工作,严格控制病毒在一定范围内造成鸡群大面积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严格遵守和实施防控工作,当出现一例禽流感病例后,就要对剩余鸡只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检疫工作,确诊病例后进行扑杀,以抑制病菌的扩散。在养鸡场免疫接种工作中,应该结合当地地区流行鸡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免疫对策。在禽流感防治工作中,要将免疫措施进行彻底的落实,以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和免疫效果。
4.2 建立完善的制度
由于禽流感病毒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强的传染性,有关部门可以设立较为专业化的检疫报告制度,该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打击瞒报、漏报的行为。在实际的疫情检查工作中,当地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到养殖户,对其鸡群的生长方式、雏鸡的引进过程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检测工作,然后将信息进行完善后,上报相关部门,若部分地区发现大规模疫情情况,该制度能够有效,且及时的把信息向上级养殖管理部门,以便于应对措施积极、有效的执行。在禽流感病毒防治工作中,应该采取科学的管理制度,对疫情重点流行地区需要格外的关注,通过科学、合理且新型的管理制度,全方位控制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9]。
4.3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工作
因为不同疫病的疫苗接种时间不同,所以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应该结合当地的疫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接种制度。上级部门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购买服务机构发放疫苗药物并且积极监督疫苗的落实情况,以提高鸡群的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在疫苗接种的工作中,应该同时保证养殖场的消毒管理质量,对于发生过疫情的地区,要采取彻底消毒政策,有条件的可以对现有养殖设施进行更换,以此来提高消毒的效果。对于同批次的雏鸡都要集中接种疫苗,根据鸡群实际的生长年龄来选择剂量和注射方式,以提高免疫效果。注射之后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保证后期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4.4 提高防控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就应该在养殖的过程中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养殖过程主要以坚持预防、综合防治为基本原则,抛弃为了增加经济收益而随意扩大养殖规模的思想。所以,在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针对养殖户做好思想管理工作,告知养殖户夏季做好鸡舍的通风工作,冬季做好保暖工作,为鸡群营造舒适、干净的生长环境,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10]。此外,针对鸡群生长所需要的饲料,也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才能保证鸡群营养均衡,通过提高养殖的科学性才能有效提升养殖场的整体管理水平。
4.5 养殖场合理规划
想要进一步的预防和阻断禽流感的传播,就应该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养殖场。所以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建立养殖场之前,就应该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气候、水源等生长环境进行相关的调查。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养殖户对于禽流感防控的意识,促进养殖户积极参与上级部门采取的疫病防控工作和疫苗接种工作,从根本上认识到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养殖户的防控能力。
5 结语
禽流感会造成大规模的鸡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还会对养殖场的鸡只销售工作产生阻滞作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会对养殖场和养殖户造成重要的影响。而对于人体而言,禽流感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做好禽流感的防治工作,都是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做好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才能够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