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生美学”的我国服装设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22-12-13张雅雯赵远方
张雅雯,赵远方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深圳 5180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合、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1]。服装设计行业作为文艺作品展现方式的一种,同样需要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给予设计师源源不断的灵感以传达中国特色的精神内蕴,如何充分吸收西方以及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结合,在生态美学的指导下实现共同和谐发展的当代中国服装设计文化,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服装设计领域的生态美学式微
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是我国具有原生性特点的生态观念。然而,由于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工业产业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显得愈发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都直接危害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发展。基于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服装产业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尽管近几年各服装院校和企业都在大力倡导环保思想,但是整体行业的污染力度仍然较大。据媒体报道,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曾对外表示一个人一年的饮水量只有1000 升左右,而一件棉衬衫的生产用水量约为2700 升,一条牛仔裤的生产对水资源的浪费更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大概的生产需水量约为7500升[2]。截止到目前,纺织服装行业每年所产生的废水量仍在提升,约占全球废水量20%,跃居全球耗水量第二。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容小觑,据统计,纺织服装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破坏力同样是我们原初始料未及的,远胜于国际航班及海运的总排放量。2020 年的这场全球性的疫情让世界按下暂停键,也让更多的学者、设计行业工作者以及时尚领军人物重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入到设计之中,并开始真正探索可持续发展又能始终处在动态创新的的生态时尚之路[3]。此外,在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认识和理解中国自身的特殊性是向内构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一步,独具中国特色的生生美学的重要性即在此体现,是我们不应忘记的内核,把自我当作环境中的栖居者。
2 我国服饰设计的现实困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服装文化傲视中国本土时尚审美体系的困境尚未改变,同质化的国潮产品与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设计桎梏尚未解除,现代化带来的简化服装风格也让许多传统工艺匠人面临着工艺失传之危。随着消费者们对生态友好的绿色服装需求日益增长,国内纺织企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轻视也在外贸交易时屡受贸易壁垒损失。
2.1 以西释中的审美危机
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加速了服装业的蓬勃发展,欧美以先行之力独占话语权,而到了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以后,西方工业化商品冲决了人们的传统审美,长袍被脱下,辫子被剪短,西装、马甲与领带成为了文明的象征,以至于我国对于服装的审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影响。自此,我们开始了如北大戴锦华老师所谓的“自我殖民”,国人们在思想的冲击中加强了与传统文化的藩篱,西方文化始终以“榜样”的姿态盘踞于国民的心中,“现代化”也逐渐与“西方化”画上了等号,大家将“洋货”“洋装”视为炫耀的资本,在颠覆的思维逻辑中逐渐趋向于对“欧洲中心论”的认同。
不仅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山装与老北京帆布鞋依然被认为老土的象征,直到现在,年轻人也会以牛仔裤,迷你裙等为潮流,大量设计师对我国传统审美理论缺乏必要的自信。反而,所谓的“高奢品牌”中用了很多的中国的元素还被追捧,如爱马仕明明只是简单套用五星红旗元素直接拼贴进行设计,却仍然有大批消费者为其买单。因为外国时尚行业相比国内而言发展历史更长,设计更为成熟,导致资本大部分流向拥有更大市场的外国时尚产品以及奢侈品,进一步限制了我国服装品牌在当今巨头林立的时尚市场的发展。然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时尚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同样也应建立独立自主发展的基础之上,做出脱颖于传统的新中式服装,才不至于批量生产符号化的“中国制造的西方现代艺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 传统精神的意蕴缺席
追根溯源中国人的服装演变,可以发现,我们自古以来以宁静与内敛为宗,服装的整体结构都渗透着内省型的“静”之本色,穿着搭配是否协调、是否蕴含渐进和含蓄之美是我们讲究的穿衣之道,而当下传统文化意蕴却在中国当代服装设计中存在着缺席的情况。诚然,近年来的“国潮热”让传统文化窥见一丝光亮,然而如今流行的部分“国潮”服装凭借着对武术、剪纸、脸谱等少数同质化中国文化符号进行粗犷的年轻化转变,套用一些西式的版型营造潮流感,来迎合年轻的消费者,让人不知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以至精其表象而失其本意的地步。这种抄袭既是对西式风格的生搬硬套,也是刻板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简单使用,这样我国的服装设计发展将会持续被围困在框架中而无法走向特色化。这也就导致国内服装品牌众多,但普遍来说缺乏知名度,独特的新中式设计较少,没有办法脱离于西式审美体系,以至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不足[4]。作为“快时尚”尚且合情合理,但作为登上时装周的作品,仍显得内蕴缺席,进而异质性无法凸显,我国的服装设计也在国际时装话语体系中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2.3 匠人工艺的失传之危
不仅仅是传统意蕴的缺席让人扼腕,传统工艺也呈现式微之势。如罗萨所言,我们当下在一个“加速社会”之中,一切事物的进程都被按下了快捷键。当一切“快”了起来,我们对以低价取胜的伪劣产品以及快消品的容忍挤压了高质量产品和能工巧匠的生存空间,降低了对精益求精工匠的需求。不仅如此,当代年轻人也对这种“不稳定”的工作望而却步——前有淘宝价格攀比战压低行业均价,各大电商争奇斗艳以平台垄断的方式使得仍在坚守匠人精神,传承传统工艺的主体生存艰难;后有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与创新,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传承传统工艺的老匠人们既苦于当下的生存困境,在综艺和公众号平台上一阵阵地掀起水花,又失意于后继无人的未来,以至于在时代的裹挟中踉跄而行。企业与设计师们需要以创新设计反哺传统工艺,才能让其不再面临失传之危。
2.4 绿色发展的贸易壁垒
被不确定性以及可塑性主导的绿色贸易壁垒的保护措施让环保意识淡漠成为了我国外贸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正因为政策未得到完善与提升、环保投入缺乏等诸多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也致使我国外贸服装发展战略举步维艰[5],中国大部分服装企业是以价格优势占据市场份额,所用的材料也大部分都比较劣质,如垃圾棉或者其他再生品,因此我国这些外贸服装产品在出口时十分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随心所欲地刁难和抵制。曾经我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到欧盟的服装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外贸产品的拉链用材由于铝含量超出标准而被取消订单,造成了近百万元的损失,最终导致企业破产[6]。不过我国纺织企业自身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许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我们来说也不全然是一件坏事,其能够一定程度地促进我国服装绿色化产品的开发和整体行业的环保观念转变。
3 服装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之道
只有当我们真正回溯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就会发现这“生生”不仅仅是着眼于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更是将天人合一之思注入服装的色质形之中,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连续性的生生不息,最终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中实现彼此共生,找到新中式美学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3.1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生生”
融汇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之东方生命论的“生生”美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的真谛,也同样阐明了我们应当追求的现代社会和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7]。现代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回归自然的向往,让设计师们也发现了减少环境污染的新方式。
3.1.1 将生态美学注入设计理念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①。这种减少污染的方式并非“不得排放二氧化碳”,而是以“抵消”的方式来达到排放与积累的动态平衡,以至生命共同体的境界,这恰恰是实现超越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贯彻“生生美学”的发展路径。
将低碳理念贯彻于服装设计之中,是我们每个服装设计师需要坚守的初心,我们可以通过将低碳理念发展成服装设计领域的时尚与潮流,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增加大众的关注度。首先,国内外服装设计领域应该多开展一些与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主题相关的服装设计大赛、服装原料发布会,多展示一些选择植物纤维或其他环保材料进行设计的服装。其次,设计师们也应该用最简单的布料从衣服的颜色和外在造型等入手,使其发挥最佳效果。例如伦敦环保主题时装周,许多设计师用可再生材料和一些回收原料,加入自己的创意与想法,结合当代时尚造型与时尚理念,既展示了自己高超的设计水平,又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关注健康、环保的服饰,同时也使时尚更有意义。最后,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也应该借助多种销售途径,借助现代化宣传方式,引导消费者在服装的选择与购买上倾向于绿色环保。
3.1.2 环保面料的产学研深入
服装是贴体的“第二层皮肤”,其产业是否绿色环保与人的健康有着直接联系,因而“生生美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生生”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将生态美学之思想注入我国时尚所处现状加以分析,首先可以改变的就是环保面料的研发与生产,如在植物中提取汁液手工印染是当前对面料染色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蓝染、草木染等,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取材于大自然之中,废弃的衣料也能够随之返回自然,在“生生”的循环之中促进美学的延续与服装的发展,不仅能传承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也为服装面料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方向[8]。此外,新型环保再生纤维不但在使用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其他纤维织物不具备的优势,以竹纤维面料为例,其作为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并普遍使用的环保型天然纺织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在再生过程中也能够完整保存其天然抗菌成分竹琨,不仅满足环保服装的开发理念[9],还符合卫生与亲肤的消费需求,
3.1.3 旧衣改造与古着时尚
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服装与纺织行业的消费乱象层出不穷,在当今社会下衣服寿命与环保才是时尚行业应该重视的元素,而古着的环保主义思想可以召唤废旧纺织品地有用性,让这些二手物重现往日光彩,形塑永续的时尚,同时也满足环保理念。而这也需要设计师合理地统筹规划,保持材料的再优化,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0]。比如将废旧牛仔服回收并碾成粉末可作为染色颜料来使用,让再利用环节中的成本能耗尽可能地减少[11],最大程度降低再次污染,也实现了“再生”、“生生”的二次利用可持续发展设想。通过生态色彩的提取使用让人们感受到环保与安全,同时更强化了人与自然界的互通性,让那些早已被大家遗忘的纺织产品,重新焕发出温暖厚重的生命力,表达了与生态环境共生相合的思想意蕴。
3.1.4 厘清绿色服装设计标准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逆全球化和全球化趋势并行,我国服装企业应该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反省中借鉴他国的服装环保经验,服装的整体行业监管部门也应响应国家的碳排放政策,并结合生产行业现状设立相关的生态纺织标准,将低碳理念作为服装设计的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促进行业各部门之间的衣物生产遵循绿色理念,让服装的面料辅料等符合环保标准,在原料的pH 值、掉色程度、有害化学物质监测、阻燃性、助燃性、安全性、物理刺激性等方面都作出严格的规定[12]。服装设计师也可以从我国独具特色的“生生美学”中汲取养分,回溯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服装的设计出发点、材料筛选、排版减料等生产步骤进行统筹设计,在研发设计阶段尽可能地减少浪费与污染的进一步扩张,同时尽量规避当下市场中存在的设计理念上以繁复、夸张和张扬的设计风向,积极引导简约和内敛的绿色环保思潮。
3.2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生生”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一味地堆积符号图像,而是将我国古代的匠人精神与含蓄写意之内蕴融会贯通,是人文关怀与诗情画意的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在在奢华与热闹交织的秀场上,成为一道独树一帜的特色风景。如我国上海的品牌花笙记唐装,融合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并接续手工盘扣的非遗文化,不同于同行竞争者着眼于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行简单符号式转化,而是致力于以时装的设计思路来推动唐装年轻化转变,并由此让国人再度燃起对唐装的的热情,也让传统文化之美焕发勃勃生机。用“生生美学”作为设计作品的核心,使传统服装形式能够有机地结合现代服装材料,连通古与今,在动态发展中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融汇成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现代时尚创新设计[13],以隐秀之美让不在场的传统“显现”,能让人感受到服装语言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
3.3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生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于服装领域而言,如何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保持自我的异质性,即是寻找生生美学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下,中西之间在生态美学领域能够形成跨文化对话,正是共同性与相异性并存的体现——共同性使得两者在生态文化领域具有共同兴趣点,相异性则使得两者具有跨文化对话的空间[7]。在深入理解西方的服装设计思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西方重新定义为“他者”,能够让中国设计重新理解自身美学异质性与光彩的他者,在服装设计的逻辑中拜托“传统-现代”“普遍-特殊”的二元对立叙事逻辑,走入和而不同、互相映照的澄明境界。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14]。在探讨中国服装设计发展之路之前,首先应当厘清的是中国与西方的审美范式究竟存在着何种不同,从中西服装设计的直接性视觉语言中我们可以发现,源于海洋文明西方文化以独立和个体意识的突出作为主要崇尚的风格,而这些特点体现在西式服装上是鲜明的造型、线条、图案带来的直接美感,以及在装饰下不断丰富,在裸露中持续呈现,在紧身设计中勾勒突出的体型之美。与之相对,中华文化源于大陆文明,崇尚天人合一与回归生命本真,强调和谐统一,传统中式服装以对称、一体化、舒适、自然为美,注重抒情与寓意,通过简约、平淡、整体感来展示含蓄、形神之美。
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装设计的未来发展之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传承中国传统服饰,而是适当吸纳西方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我们的服装应当建立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多种不同中,而又统一于“全球时代”相互关联的现代性逻辑下。以装饰手法为例,西式服装装饰对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强调与中式服装对平面装饰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而如何结合中西优势融于整体服装,我国品牌盖娅传说是很好的范例,它以“燕京八绝”为灵感设计服装,将北京御用造办处的工艺重现于时尚周边产品之中,同时在版型上又留有西式设计的风格与装饰手段,让国粹底蕴在国际舞台上一览无遗,用完美融合古今时尚的大气华服为祖国的华诞增光添彩[15]。这也给予我们一定启示:中国服装行业品牌的革新和长远发展,应当以未来服饰发展趋势为引导,学习结构简洁的西式立体剪裁方法,以“生生美学”为核心的华夏思想文化来体现服章之美、礼仪之大,看到禅意与内蕴这些新中式美学所创造的西式服装中无法窥见的结构肌理与颜色深意,以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于求同存异中谋发展,提升中国在服饰设计上的国际话语权。
4 小结
引用:
①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