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着装特点及其科学性研究

2022-12-13黄楚怡冯甘红蒋雨郑秀

西部皮革 2022年3期
关键词:童装面料服装

黄楚怡,冯甘红,蒋雨,郑秀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引言

后疫情时代,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成为了敏感话题,儿童身体发育变化稳定性差,抵抗力差,对于自身状况与生理需求难以清楚表达,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给家庭造成了很大困扰。科学研究表明,科学着装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的着装意识,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1 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特点

1.1 身体快速发育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一,学龄前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非常快,但身体的机能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弱。第二,这个阶段儿童的骨骼不僵硬,更加柔软,可塑性强。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儿童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就很容易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第三,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皮肤非常娇嫩,很容易受伤或受到感染,对温度的调节功能比成人差,对衣物更敏感。因此当外界温度突变时,容易受凉或中暑,所以要及时增减衣服。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个体的差异的,虽然任何一个儿童在发育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发育规律,但是因为遗传和环境的不同,所以每个儿童在发育的过程中,都存在各种方面的差异,没有人的发育是完全一样的。

1.2 心理可塑性极强但缺乏自我判断能力

在心理发展方面,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逐渐形成。这个阶段儿童的好奇、好学、好动、善于模仿,内心活动等均能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已经逐渐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一,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当儿童处于学龄前期的阶段时,会对来自于外界的各种新鲜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对于不知道的,没有见过的问题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想要去自己动手去探索,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刨根问底。第二,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经常通过模仿来学习,但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对于所有有趣的、吸引他们的事情就会去模仿学习。第三,社会能力的发展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准备进入幼儿园,交际关系也不再局限于父母于亲人之间,开始形成一些责任感、道德感、自制力,对社会行为规范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能进行一些判断和评价,并且在大人的帮助下调整改正。开始懂得关心同伴,开始有共情的能力,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发生改变,慢慢形成合作意识。第四,行为受情绪控制。3~6 岁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性格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是儿童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第五,个性初步形成。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不同的需求,在性格上与之前产生了比较大的差异,这也使得每个儿童拥有不同的个性[1]。

通过分析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可以清楚地发现,儿童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发育飞快,但缺乏自我保护自我判断能力,因此,外界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影响。儿童着装作为伴随孩子最多的因素之一,对儿童身心发育极为重要。通过研究,得知学龄前的儿童着装需求具备以下特点。

2 学龄前儿童着装需求特点

学龄前儿童独特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决定了其对着装要求的特殊性。服装伴随着儿童的成长,服装的材质、款式设计、结构特点、工艺设计和色彩的应用等,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1 服装材质健康卫生

儿童服装材料需要健康卫生为主。首先,儿童皮肤娇嫩,材质的手感需要柔软、光滑,给予儿童更温暖舒适的着装体验。同时,手感舒适的面料更易于安抚儿童的情绪,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除了手感柔软,在面料选择过程中,更应该注重面料的生理健康。其主要体现在面料的吸湿、透气以及无害。通常情况下,天然纤维面料比化学纤维面料的亲肤性更好,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天然纤维的吸湿透气,无静电的性能,让着装更好的舒适感。儿童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为了让儿童在着装过程中产生维持体内湿热平衡,在材质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择天然纤维面料。最后,童装着装数量也直接影响其湿热舒适性,着装数量过多,面料的吸湿透气性又差的话,儿童会处于一个高热的状态,体内的热气难以代谢,容易导致儿童生病。

2.2 服装款式安全便利

学龄前儿童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段,活动空间会比较大,而服装的款式需要更利于儿童的活动便利性,以及活动的安全性。在款式方面,通常会选择儿童便于睡眠、爬行、走路、奔跑等各项活动的服装,因此,服装的尺寸选择、简便的设计、合理的领口、袖窿、裆部以及腰部的设计是关键,父母应根据儿童年龄及活动特点进行合理选择[2]。

2.3 服装工艺安全实用

服装的工作制作对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来说有很多安全健康隐患。因此,在进行童装制作过程中,辅料的选择以及工艺方法都需要特别讲究。对此,国家也颁布的相关的文件对此进行规定,对辅料、配件提出准确要求,各年龄段使用程度不同。近些年因服装辅料设计不符合标准所产生的卫生安全性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的:①重金属释放、染色牢度差、甲醛含量超标、禁用偶氮染料等化学方面的卫生安全性;②绳带长度、零部件的强度等物理方面的卫生安全性。使用时应注意各种辅料的材质和结构。同时,减少印花、烫贴亮钻、珠片等,以减少加工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3,4]。

2.4 服装色彩美学特征

服装色彩是伴随孩子成长,接触孩子时间最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童装的颜色选择及其配搭上,父母需要特别讲究。通常情况下,儿童会有自己的颜色喜好,一些艳丽的,充满童趣的色彩是儿童的首选。但是,很多时候,父母会因为服装的耐脏污性,选择一些比较深,或者比较好打理的颜色来购买服装。相关研究表明,不同颜色对孩子的情绪、精神状态和性格特点都是有影响的。活泼外向的孩子通常情况下会更多地与艳丽活泼的颜色相处,相反,长时间穿着暗灰色调的儿童,性格相对会比较怯懦。同时,服装色彩的美学特征对孩子具有非常有意义的美学素养的启蒙。一些清爽、甜美、温和的色彩可以给儿童提供更好的美的感受,激发儿童艺术天赋。

3 学龄前儿童着装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文章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研,问卷主要围绕父母对儿童着装意识展开,主要内容包括童装购买渠道、童装款式选择、童装材质安全卫生意识、童装色彩选择、童装着装特点五个方面展开,通过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 童装市场品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童装销售主要为实体店和网络销售两大类,实体店仍然是童装销售的主流模式,但是网络销售的急剧攀升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商家借助短视频平台、直播、微信群、QQ 群、育儿网站、宝宝博客等平台俘获爸妈的心,成为购买孩子衣物的重要渠道。购物渠道的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便利,也提供了很多的诱惑,很多宝妈在不经意间为孩子不断购买品质难以保障的童装。例如折扣利润款、网红同款、拼团秒杀款等,导致购买的童装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过于繁琐的装饰、结构的不合理、辅料的滥用、款式过于成人化、面料不合格、设计浮夸等。

3.2 父母对儿童着装的科学意识增强,但科学知识需要加强

父母的着装意识,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通过调查结果显示,童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作为购买童装的重要因素,支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童装,但只有小部分家长了解童装的产品等级和安全技术类别,对于服装的安全程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对于儿童服饰安全性专业性的普及还需要加强。在围绕儿童服饰的购买途径,服饰价格,购买周期,儿童穿着的反馈等问题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会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购买服装,对于服装的考虑大多在其舒适度和性价比。少部分家长在购买儿童服饰时最先考虑价格,其原因是儿童生长速度快,穿衣周期短,便宜的衣服更加划算。年龄偏小的儿童对穿衣感受没有观念,面积偏大的儿童对穿衣有一定主见,但还是围绕服饰的外在美观度。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对于给孩子的着装意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清楚面料质地易伤害儿童幼嫩的皮肤导致过敏的情况,感冒时一味给孩子加衣而不考虑这种穿衣意识是否恰当等情况。

3.3 父母对儿童着装的科学意识增强,但消费观念需要提升

在做问卷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对于问卷的填写都较为认真,而且回答的相关问题都很合理,对儿童服装的购买渠道大多会选择正规店铺以及商场专卖店;大多数父母对儿童服装的面料选择都会选择全棉材质;对儿童服装的款式选择也大多会考虑服装的轻便与舒适。但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很多儿童的着装情况并不太理性。父母给出的理由大多是以下几种:这是促销款,看着便宜就买了;这是熟人店铺买的,没有考虑那么多;网红店铺买的,当时看着图片很好看就买了;这件衣服实用、耐穿、耐脏等等。父母的消费观念导致儿童着装的科学性大大降低。

4 学龄前儿童着装科学性问题及其建议

4.1 父母需要具备科学的科学着装意识

儿童着装方面,父母需要加强学习以及控制欲望。大多数父母能意识到自身在儿童着装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科学着装没有一个科学而又全面的认识。同时,面对各种诱惑,父母会非常不理性地为儿童购买一些有质量问题的童装。因此,作为父母自身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了解学龄阶段儿童的发展,通过阅读、课程、经验交流等方式来丰富对儿童着装的理性认知。例如,关于童装的安全性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服装材料是否安全、色牢度是否好、染料里添加剂问题、款式是否安全等。作为父母,在购买时尤其注意款式设计,比如一些套头上衣会不会卡头,穿脱的肩扣是否牢固等。衣物上是否有额外的配饰,比如帽绳,拉带,扣子,彩珠,亮片等,注意被孩子误食。贴身衣物最好不要有绣花和一些商标,不刺激儿童的皮肤;舒适性,确保服装透气、柔软、亲肤。是否关注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亲肤性,不同季节怎样选择不同的材质。(2)父母对童装的美学教育意识在逐渐提升。当孩子在成长初期开始,他们就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审美观念,服装是伴随孩子时间最长的物品,父母可以在着装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美学家蒋勋就曾说过:“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审美能力得到良好引导的能使得孩子得到健康的发展。童装的消费需求已由功能性转向健康美观,优秀的父母会选择既能满足儿童心理和生理需求,又符合父母和孩子的审美品位的童装。

4.2 童装设计师需要足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童装设计师,其主要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师需要注重创意的同时,考虑服饰文化是否与健康,是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做服装时应该保证设计质量要好,具备实用性。不论是童装,任何产品的质量都是主要的,应该设计让儿童穿在身上感到舒适、安全的服装,这样才是设计师应该做的。其次,服装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材质、工艺地选择需要以健康卫生为主。设计师可能更多这种设计创意的表达,当产品实现过程中,其美观度与健康发生冲突时,希望设计师能站在儿童角度,坚决以维护儿童健康为原则。时尚,创造美的服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童装的消费需求会不断提出更高的新的需求。一些儿童自己选购童装的意识比重正在加大,设计师不仅要抓住父母的需求,也要了解小消费者的需求。第三,作为童装设计师应该具备更全面的卫生知识。儿童对服装特殊的需求,要求设计师具备足够的知识,才能在设计的整个流程中,不发生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危害的设计环节,因此,童装设计师需要对童装的健康卫生等具备更科学而又全面的知识。最后,童装设计师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在市场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只有具备足够的责任感与爱心,才会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儿童的着装舒适性、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的卫生保障。做到这些,我国童装市场才能朝着更健康,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育快速,但易受环境的影响。服装作为伴随儿童最为长久的物品,需要用心对待。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掌握科学全面的知识是儿童服装健康的源头,而服装企业以及社会相关权责部门更是童装健康的保障。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儿童着装的科学性需要整个社会的认真对待,甚至父母,需要提高科学着装意识,以及理性的消费观念,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希望文章为相关群体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童装面料服装
衬衣面料三维虚拟展示系统的开发
男装面料解析
热销面料及辅料
道具服装
中国童装看即墨
2017中国即墨童装节将在山东即墨举办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