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设计史课程优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2-12-13潘海敬

西部皮革 2022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政传统

潘海敬

(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四川 西昌6150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培养,还要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同时做到思想政治理论与其他各类课程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出课程协同效应。因此,利用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实现《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的优化和升级,对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1 思政教学与《中外设计史》融合的条件和必要性

随着新时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思政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融合性,思政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内涵、知识原理等内容可以充分融入到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之中。例如在《中外设计史》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追求也同样体现在设计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可以说两者具有本质的趋同性。由此可以得出,在设计史教学中融入思政理论可以有效提高设计教学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思政教学与《中外设计史》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期艺术设计要求、社会价值要求以及具备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随着高校思政教学逐渐由单一化思政课程向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转变,《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艺术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完美结合,从而更好的实现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相关教师并未做到思政教学与《中外设计史》课程的有机融合。在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中,思政教学内容与社会时政联系比较密切,而与艺术设计等内容距离较远,这就导致在较长时期内思政元素并没有在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学中得到实践。其次,对于广大艺术专业教师来说,在进行教学提升的过程中,更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等方面,而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而导致《中外设计史》教学过程中艺术知识理论与思政教学内容产生脱节,使课程思政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还停留在融合的初级阶段,无法实现其原有优势。最后,许多《中外设计史》课程并未形成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考核体系和成绩评估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2 课程教学的深入性有待提高

教师想要有效发挥出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思政培养效果就必须对设计史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在领略艺术设计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感受中外设计师们对艺术之美的追求,同时领略中外不同的艺术设计文化,提高对我国传统设计艺术的认识和认同,以便在之后的设计实践和艺术发展中积极承担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内容的职责。但从目前的《中外设计史》课程规划和教学实施来看,许多环节还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许多高校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设计史教学内容不够重视,同时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入比较忽视。在课程规划方面,中外设计史的课程安排呈现出课时短、内容多的特点,教师们想要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中西方从史前到当今时代的设计史教学难度较大,这直接导致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被迫降低教学的深入性,只能做到对设计史内容的走马观花,有广度而无深度,使得对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影响有限。

3 课程思政背景下对《中外设计史》教学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3.1 有助于提高《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效果

高校开展《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具备更广阔的艺术设计视野,扩大学生艺术设计的知识面,为之后阶段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中,学生所具备的艺术创意、艺术灵感和设计技法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持续的专业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利用课程思政的优势优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外设计史》课程,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深入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设计史不断发展的追根溯源,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领略不同艺术设计风格,深入探索各种设计理念。其次有助于进一步转变过去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机械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性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设计之美完成美育教育,最终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艺术理想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课程思政的融入还有助于提高高校《中外设计史》课程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教师在充分挖掘设计史教材中思政教学元素的过程中,能够同时丰富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而在思政教学实施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更加和谐的艺术设计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设计审美能力和文化储备,实现在提高设计史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2 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期设计艺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培养的是具有高水平美学素养、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的优秀学生,要能够将理性精神传授给学生,使其具备科学认知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另外,课程思政的引入有助于教师将传统家国情怀和主流文化内容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新时期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和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脉络,因此在设计史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进一步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发展要求。课程思政思想的融入还有助于《中外设计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发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很产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人格,使其形成更高水平的艺术综合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艺术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并且它也为教师通过《中外设计史》课程探究我国传统设计和西方设计的产生与变革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素材。

3.3 有助于充分挖掘《中外设计史》教学中的思政教学元素

在中外设计史的课程体系中,既包含着我国传统设计艺术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涵盖了西方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既包含着中西方艺术设计史的起源与发展,也包括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材料应用、设计表现以及不同社会文化、传统技艺等内容。在我国传统设计史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传统文化的美学表达以及传统设计所处的人文背景、艺术特点等内容,这些内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思政教学元素,为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史教学的完美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中外设计史》教学也同时呈现出了学术性、理论性、实践性等方面的特征。例如在进行传统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传统工艺设计的教学时,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科内容深入感受我国诸如花式镶嵌技艺、飞檐斗拱技艺、景泰蓝制作等不同设计的产生与演变,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对传统设计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以《中外设计史》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文化观念的形成进行正确引导。

4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外设计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4.1 转变《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观念

课程思政与《中外设计史》课程的完美融合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新模式,因此首先要求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课程教学观念,要利用思政教学的知识内容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应用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要真正将思政教学的思维融入到《中外设计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实现从教案准备、理论讲授以及学习评价等全方位对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并使用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其次要明确《中外设计史》教学中课程思正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到设计师教学的特殊性,要知道艺术设计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且与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也要将教材中较为枯燥的设计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使其产生更加深刻的思想触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效果。

4.2 创新《中外设计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教师需要首先认识到填鸭式的理论教学非但无法产生较为理想的《中外设计史》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艺术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如果单方面进行理论输送而忽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中应该适当增加更多动手实践的内容。例如在对我国传统民族手工艺设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相关工艺品的制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不同设计元素的艺术特点和材料运用特点,进而体会我国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技艺不断传承的可贵精神,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并对其正确艺术设计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教学课程的兴趣,提升《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4.3 学生要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素养

在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中,许多学生受到多年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中外设计史》的学习中也大都抱有功利性的目的,例如有的学生更加看重自身艺术设计实践技能或应试能力的提升,忽略了设计史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自身艺术素养的形成。还有的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在中外设计史内容的学习中不注重对相关艺术理论的理解而是单单进行机械性的记忆,最终使课程思政与艺术史的融合流于形式。因此新一代学生要进一步明确中外设计史内容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也要在进行课程导入的过程中融入更多丰富、有趣的设计案例,使学生充分领略不同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形成对设计艺术之美的独特认知,进一步形成自身对艺术设计风格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中外设计史秦汉美术章节时可对汉代环保灯长信宫灯这一工艺美术作品进行思政融入的讲解,启发学生思考作品的环保性以及古人造物的巧妙智慧。通过讲解、总结、扩展思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设计史的相关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从而在学习生活中主动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自身提高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4.4 引入案例教学、学生讲解等多样化教学方法

为了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构建良好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学生自主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中往往涉及到非常多不同时代、不同设计流派的相关内容,要想对这些内容一一进行深入性讲解往往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进行我国古代良渚文化玉琮的介绍时,可以利用外圆内方等艺术设计特点讲授我国古代对于天人合一、礼仪宗教等文化,同时将我国古代对于玉所蕴含的精神寄托、价值追求融入其中,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理念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所有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思政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各个阶段中的渗透。因此高校在进行《中外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在设计史内容教学的基础上,突出自身院校艺术办学特色,同时将传统文化的传承、爱国主义培养、增强文化自信、推广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形象化、具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