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伦理视阈下山区县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2022-12-12许有款郑茜王柳清曾芳芳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许有款 郑茜 王柳清 曾芳芳

摘要:研究中阐述了生态伦理观与全域旅游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龙岩长汀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概况、采取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得出全域旅游开发中遵循生态伦理原则下的建设路径: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文旅康养可持续发展;2.坚持资源高效率利用,推动“旅游+”产业融合;3.坚持公平分配利益,实现“全动员”合作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一、全域旅游及相关概念

(一)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的突破,促使小旅游走向大旅游,充分依托利用一定地域内的各种经济社会资源,提供全方位生态旅游产品的新旅游经济形态。在产业发展层面上,全域旅游是解决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是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从环境保护层面,全域旅游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从综合治理层面上,全域旅游是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治理水平、旅游法制化管理、智能化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从空间规划层面上,全域旅游以联合区域景点进行统一规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降低资源损耗。

(二)全域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是指人们在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应该遵循的一系列原则、责任、规范和行为的统一。具体来说,生态伦理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日渐激烈而需要缓解时应运而生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理念和行为准则,这种生态伦理体现了人们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行为,符合人类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要求。

1.和谐共生,人与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伦理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对自然的改造不能是任意的,人应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按照自然规律的指向改造自然。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文明至今,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破坏,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追求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如果人类开发自然无节制,违反自然规律,造成资源耗尽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

2.公平分配和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生态伦理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上千差万别,不可能千篇一律。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人们越发重视高科技带来的综合效益,希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公平分配资源保证各方在参与中获得公平感,平衡相互间利益,提高保护生态的参与意识,不能让他方获得较低经济利益却承担不对等的生态责任;同时,资源高效率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更加确保经济效益提高和环境保护实现的双赢局面形成。

3.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全局性、协调性和以人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以在满足现有发展的同时,极大保障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全域旅游理论提供了正确价值观导向,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统一。人类社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稳态经济,必须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统一。其中,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发展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它的发展会时时刻刻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全域旅游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能源清洁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力争做到生态旅游产品的“绿色低碳化”,兼顾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原则,对后代人负起同样的道德义务;同时,以生态伦理学原理为指导,加强宣传教育,传播生态伦理科学、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法律法规,大力提高旅游者的综合素质。

(三)生态伦理在全域旅游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设计中引入生态伦理,既能让旅游开发者和体验者在参与到旅游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中,自觉形成强化保护环境的生态伦理意识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着重维持生态系统内外各要素平衡,保证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发展,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代内公正和代际公平,构成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继而在全域内引入生态伦理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文化、自然、历史等资源,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看似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转化成同一的、可兼容的协同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由此,生态伦理在全域旅游开发中是可行且极其必要的。

二、龙岩长汀县全域旅游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

1.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充足。长汀县集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绿色生态四位一体,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种类多样化。但在自然生态资源方面,长汀县曾经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汀探索总结出的“长汀经验”,被水利部誉为福建省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目前,长汀已创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龙门风景区和丁江国家湿地公园两处3A级自然风景区、曲凹哩码头、八宝山、归龙山等别具特色的自然风景。长汀城乡的红色遗址多达120多处,其中,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7处革命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秋白纪念碑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长汀现有革命文物级别之高、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居福建全省之冠。作为中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长汀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4A旅游景区——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为重点红色旅游地。1994年,长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代置州,从唐代至民国的一千多年间,长汀一直是历代州、郡、路、府、行署的治所。建城千年,长汀拥有众多唐宋、明清建筑,比如唐代“城隍庙”、宋代儒教场所“汀州文庙”、明清老街“店头街”,以及秀才考试中心“汀州试院”“大夫第”等诸多建筑遗迹。长汀是世界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自1995年起,共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30余万客家乡亲每年相聚在此寻根谒祖,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已成为长汀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长汀的重要平台。长汀县还通过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促进台湾客家乡亲返乡谒祖,打造海峡客家品牌,推动两岸开展更加深入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2.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根据2021年长汀县政府工作报告,全县共有生态公益林116.5万亩,森林覆盖率80.32%。初步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名录33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4.29万亩,其中,人工荒山造林0.01万亩(含非规划林地造林面积0.01万亩),人工迹地更新面积3.1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进1.12万亩。全年商品材产量20.0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4.0%;竹林产量2497万根,比上年增长10.0%。全年水土流失治理及综合提升面积11.17万亩。汀江河流域整体水质为优,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据龙岩生态环境局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长汀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践行长汀经验,持之以恒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喜人成绩。水土流失率从2018年底的7.95%下降至2020年底的6.78%,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的146.2万亩减少到2020年底的31.52万亩,受益于绿水青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431元增长到2020年的18149元,实现了“荒山秃岭”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喜人变化。这些都为长汀县全域旅游开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3.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长汀区位优势明显。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和省道洋万线在城区交汇,直达赣、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启东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突出。长汀至厦门港350公里,距连城机场81公里,长汀至广州、深圳当天可达,特别是长汀至京九铁路140公里,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已开通“铁海联运”,2006开通了龙岩直达北京的“海西号”,长汀至北京只要23个小时。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厦、漳、泉相通,这使长汀成为闽南、粤北与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为长汀县全域旅游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劣势

1.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发展动力弱。长汀县拥有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在开发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核心景区经济辐射范围狭窄,尚未具备以自身区域的经济发展带动周围乡镇村落联动发展的能力,无法实现以点带面的经济效益。开发旅游资源仅仅停留在传统层面上,对生态自然资源、客家文化资源、红色资源重视较高,对其他旅游资源如历史名人资源、美食资源方面的开发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意识仍然存在片面化利用的局限,对于不同种类资源之间的融合利用能力仍然较弱。与非传统资源相比,尽管对传统资源重视和投入更多,但是由于未能认真深入思考这些核心资源的开发模式,无法创造出相比其他地域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竞争力,因此极难满足当前消费者的多样化旅游需求。

2.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健全的配套基础设施和便捷的出行条件是满足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必要条件。但是长汀在这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尚未建立畅通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完整交通路线,导致村民和游客出行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山区县道路崎岖导致交通安全性下降。二是长汀县旅游接待单位数量不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仅有四家星级酒店,旅游综合服务公司两家,旅行社四家,配套设施不齐全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缺乏客家特色与乡村风情的民宿,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无法缓解县城住宿压力,从而减少游客过夜的可能性,直接导致长汀县旅游业收入的下滑。

3.旅游业发展起步晚,竞争环境极其激烈。长汀拥有数量丰富和质量优良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起步比周边地区晚。从长汀的建县历史来看,原来的汀州八县被分割,其他县和长汀拥有相同的历史文化基因,这也导致了彼此间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很大的重合性,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另外,跟龙岩其他县如上杭、武平相比,长汀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国家大力推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邻省江西瑞金也是以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为依托转换旅游发展模式,而其无论交通条件还是景区建设水平都超过长汀。

4.旅游高质量发展中陷入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困境。长汀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错落分布在居民住宅,开发这些古城资源在带动旅游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同时,也会给居民生活带来打扰,增加其开发难度。生态环境上,长汀曾经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后经过长期有效治理才取得显著成效。这种成绩来之不易,发展全域旅游一定不能忽视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要避免过度开发所造成的环境负荷。

三、生态伦理视角下龙岩长汀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文旅康养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观揭明自然不仅具有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的能力,同时也有得到保护的权利。无论是旅游从业者、产品设计者还是游客,都应该在置身于旅游产品所提供服务中,树立生态伦理意识,学会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的和睦关系。

在全域生态旅游中,长汀县要在保护环境过程中,深挖文化资源,打造“客家+红色+生态+历史”资源,延伸文化产业,把文化活力焕发出来,让人们在旅游中得到多元化、立体化、层次化的丰富体验。文旅康养产业能充分发挥本县生态资源优势,把文化和健康养生巧妙融合起来,是一种绿色新业态,能够带动全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塑造县域特色产业品牌,是把生态伦理理念贯彻到现实实践中的完美诠释。

(二)坚持资源高效率利用,加强“旅游+”产业融合

根据长汀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该县畜禽产业、蔬菜产业、果茶产业、薯业、渔业、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增产增效,河田鸡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单,出笼突破1300万羽;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88万亩,被列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新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8个。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全域旅游持续开发的客观现实。长汀县在克服自身旅游业融合发展势头不足,积极与其他产业实现要素匹配、资源共享的融合发展之路时,应树立生态伦理意识,平衡融合产业时参与各方主体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确保本县新型旅游模式开发与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相契合。

(三)坚持公平分配利益,实现“全动员”合作模式

长汀大部分景区坐落于居民区中,要想做好全域旅游这项工程,一方面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从顶层设计出发,利用生态伦理观指导制定区域内资源开发方向和保护目标,制定出台政策文件,建立组织机构和制度;一方面需要有经济实力、专业对口的企业在政府领导下,制定并落实生态伦理要求下的旅游开发规划:同时依托社区的组织优势将生态伦理意识与观念传达到居民脑海中,使居民发挥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景在城中,城在镜中”的全域旅游开发规划。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应该形成四位一体、利益共享的“全动员”联盟。在这种联盟中,各主体彼此间建立互相贯通的联络机制和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摆脱时空约束,减少彼此信息交流成本,使得政府引导、群众需求、企业需要能够快速交流,及时纠正全域规划中不合理迹象,符合生态伦理观内生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楝子.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域旅游:一个分析框架[J].改革,2017,(12): 80-92.

[2]常海鹏.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刍議[J].商场现代化,2016,(09):252-253.

[3]葛继宏.全域旅游治理的路径探索——以杭州淳安县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7,(03):142-147+160.

[4]厉新建;宋昌耀;陆文励.全域旅游重塑地方品质[J].旅游学刊,2020,35(02):5-6.

[5]张朝伟.全域旅游对空间优化和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J].今日国土, 2020,(05):30-33.

[6]邓婧.关于全域旅游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 2022,(07):119-121.

[7]黄梓宸;唐仲霞;侯光良;汪燕;李金龙.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环境生态学, 2021,(10):27-32.

[8]许云华;张胜武;刘常洁.全域旅游视角下升金湖生态旅游开发实现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8,17(01):59-64+87.

[9]黄晨红.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视角:生态经济导向型发展——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论坛,2021,(11):38-44.

[10]王涛.长汀县全域旅游开发建设创新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21.

[11]陈巧弟,刘文静.道家生态伦理观对现代体育生态化发展的价值研究[J].运动精品,2022,41(02):52-53+56.

[12]方行明,魏静,郭丽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反思与重构[J].经济学家, 2017(03):24

[13]卢丛,李青.生态伦理视角下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江西科学.2021(05):978-982.

[14]潇湘.长汀屹立千年的闽西古城【J】.新城乡.2018(08):68-69.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广西百色市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