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低保政策对农户基础消费支出的促进效应分析

2022-12-12陈倩儿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居民家庭衣着农村居民

陈倩儿

摘要:“十三五”时期,中国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要求进一步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降低返贫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和2014年两期农户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本文实证分析了农村低保对受保农户家庭基础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低保对受保农户家庭的衣着支出、医疗支出和住房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家庭总支出、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没有显著影响。最后通过不同的匹配方式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低保 准自然实验 PSM-DID

一、引言

200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正式发布。自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农村居民能够得到政府直接的资金救助,从而大大缓解了家庭生活的压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2020年11月,我国政府宣布已经完成了精准扶贫的伟大任务。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后,我国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是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和“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的重要环节。其中“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吃、穿、住、教育和医疗这五个方面的基础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35.3%。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489.2万人。所以,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兜底保障民生,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稳定性脱贫任重道远。

关于低保政策对各消费支出项目的具体影响,已有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法不一,且对基础消费支出项目的具体分析较少。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的面板数据,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农户家庭消费支出有促进效应,再使用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实证分析思路来评估农村低保政策对“两不愁三保障”涉及的受保农户家庭基础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实施的重大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从2010年正式开展,此后每两年进行一次追踪调查,现在已经公开发布了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的数据。根据本研究的需要以及每期数据更新内容的情况,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年和2014年采集的两期微观数据,再通过家庭ID将这两期数据相互匹配后形成面板数据。其中,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中变量urban*(如2014年为urban14)进行城乡界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标准,变量urban*将受访者居住地划分为乡村和城镇。

(二)变量选取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是否获得低保,主要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受访者对家庭问卷中N部分“过去一年,您家有没有收到下列政府补助?”问题的回答进行识别。对此问题回答为“有获得低保”的受访农户,我们将其界定为低保家庭。在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篩选之后,最后我们获得了3621个有效农户样本。

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各项家庭消费支出,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就家庭各项消费支出对受访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其中包含衣着消费、文化娱乐支出、旅游支出、教育培训支出、医疗支出等等。本文选取了家庭总支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和住房支出这六项消费支出项目作为被解释变量。家庭总支出能够帮助我们总体考察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根据“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我们重点关注食品支出、衣着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和住房支出这五个细分的支出项目。医疗支出和教育支出作为发展性消费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实际上,教育和医疗是目前致贫的关键所在,满足农村贫困人口的这两项消费支出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脱贫(李春根,2019)。

结合相关文献中关于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以及申领低保的条件,本文选取了家庭净资产、家庭规模、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健康状况作为控制变量。这四个控制变量对消费支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一)DID模型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救济方式,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双重差分模型通过有效控制研究对象间的事前差异,经过两次差分从而将真实的政策影响有效地分离出来。本文把低保政策视作一种“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 Difference)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构造政策实施虚拟变量,将受访农户分成处理组(treati=1)和控制组(treati = 0)。接着通过构造时间虚拟变量,将时间划分为受到政策影响前(Pt=0)和受到政策影响后(Pt=1)。

模型表述如下:

其中,i代表第i个农户,t代表第t年,treati是政策实施的虚拟变量,当treati =1为获得低保,表示样本受到了低保政策的影响,treati=0为未获得低保,表示样本没有受到低保政策的影响。Pt是政策实施前后的时间虚拟变量,Pt=0为获得低保之前,Pt=1为获得低保之后。Didit是treati和Pt的交叉项,系数β3作为交叉项的系数,代表了我们最关注的低保政策的政策效应。如果交叉项系数为正,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就表明低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如果交叉项系数为负,同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则表示低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Xit则是一系列的控制变量。εit是随机干扰项。Yit是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代表了农村居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

(二)PSM-DID模型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起初是由Heckman等(1997)提出,同时将这一个方法应用于政策效果评估。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的主要思想在于,我们通过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对处理组的每一个样本,都为其在对照组中寻找并匹配出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然后将匹配出来的样本再作为控制组,替代原本的对照组进行双重差分分析。PSM-DID更好地满足了双重差分分析的前提:共同趋势假定。

具体步骤为:首先,运用Probit模型对处理组和对照组变量的倾向得分进行估计。然后,计算每个获得低保居民的结果变量在获得低保前后的变化量,计算与其匹配的没有获得低保的居民的结果变量的变化量。最后,用获得低保的居民结果变量的变化量减去匹配后未获得低保居民结果变量的变化量,得到低保政策的政策效应,这样就能够更合理地衡量农村低保政策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净影响。

四、计量回归结果及解释

(一)DID模型回归结果

DID模型回歸结果见表2和3,表2为基准检验结果,表3为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首先关注农村低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控制变量的时候,Didit系数显著为正,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农村低保对农村居民家庭的衣着支出有正向影响,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为49.9%。同时农村居民在获得低保之后,其家庭医疗支出增加约45.7%。初步看来,对于衣着支出和医疗支出,本研究假设成立。

添加家庭净资产、家庭规模、人均家庭纯收入、健康状况四个控制变量后再进行回归,进一步考察农村低保政策对家庭基础消费支出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获得低保的农村居民家庭的衣着消费增加了41.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这说明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同时,低保政策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医疗支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村居民在获得低保补助后愿意把钱用于看病就医,低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居民在医疗方面的需求。当他们处于勉强维持温饱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没有剩余的资金去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即使略有盈余,也更愿意选择把剩余资金进行预防性储蓄,为未来的生活消费的不确定提前做好准备。农村低保可以增强农村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使其对于未来的生活和消费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提升他们当期消费的信心。从而能够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激发农村的消费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控制变量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差别,但是都符合预期。家庭净资产和家庭人均纯收入是直接和消费关联的,它们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总支出和住房支出都有着正向引导,家庭净资产越多,家庭人均纯收入越高,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越高。一般对于消费而言,家庭规模越大,消费越多,从表中的结果也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而健康状况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支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教育支出和住房支出的影响为正,对医疗支出的影响为负,健康状况越好的家庭,医疗支出越少。

与单独使用PSM方法相比,PSM-DID方法不仅能控制可观测的特征,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可观测异质性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获得更加可靠的政策效应估计结果,防止DID估计发生偏误。运用半径匹配方法对农村低保与家庭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中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低保对受保农户家庭衣着支出和医疗支出和住房支出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的,而对家庭总支出,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的影响有限,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过匹配后再得到的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受保农户家庭衣着、医疗和住房支出,研究假设成立,低保对这三项消费支出项目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农村低保对受保农户家庭总支出,食品支出及教育支出则没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后的DID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衣着支出显著增加了43.2%,农村低保对居民家庭衣着消费的促进作用是所有考察的消费支出项目中最大的。获得农村低保对家庭医疗支出也具有正向影响,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统计检验,农村居民家庭医疗支出增加39%,幅度也很大。住房支出同样也在显著性水平为1%下通过了统计检验,表示农村居民获得低保后会显著增加其家庭住房支出,增加幅度比衣着消费和医疗消费小,为19.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物资消费从满足吃饱穿暖有房住,逐渐向吃好、穿好、住好的需求转变。

获得农村低保对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也都是具有正向的影响。说明对于食品消费和教育支出,低保政策还是存在释放居民消费意愿的潜力。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直非常注重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居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基本需求是能够得到满足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否获得低保,农村居民都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期望通过子女接受教育来使家庭脱贫。因而在获得更直接稳定的收入来源后,并没有很显著地增加对它的消费。如果最低保障制度的平均标准有所提高,相信这些支出项目的变化会更加显著。而家庭总支出方面,系数仅仅是0.296%,变化非常小,这可能与农村贫困居民的低收入水平有关。即使获得了低保补助,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起点还是很低,所以并不能够显著增加其家庭总支出,只能够调节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消费。

(三)稳健性检验

在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PSM-DID模型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匹配,为了提高本文分析结论的可信度,我们进一步采取近邻匹配方法再对模型的匹配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不同的匹配方式回归所得到的结论一致,表明表4的估计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对农村低保政策是否影响受保农户家庭基础消费支出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获得低保之后,显著增加了家庭的衣着消费,而食品消费没有明显变化。此外,获得低保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医疗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住房支出在农村居民获得低保之后也有显著的增加。至于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和教育支出,分析发现低保政策对其没有显著影响。以上表明农村贫困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吃好”之后消费需求就转移到“穿好”上面。同时低保政策改善了农村居民因经济因素无法及时就医的情况,促进了家庭医疗用品和医疗服务支出的增加,从而家庭人力资本状况得到改善。农村低保政策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激发了农村的消费潜力。

(二)建议

1.密切关注农民合理的住房需求,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居者有其屋”。在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住房基本需求兜底的基础上,我们还应适当借鉴城市经验,结合农村实际,创新住房需求模式,从多方面来保障他们的住房需求,努力让他们“有得住”并且“住得好”。

2.继续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持续关注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农村居民家庭医疗支出的促进作用,反映出如今“看病难看病贵”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政府增加在农村医疗方面的投入,能够降低农村贫困居民家庭的医疗负担,增加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在根源处增加农村贫困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3.在农村低保政策的基础上,探索与其他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之间的有序衔接路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一定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和演变。但如果只是单独依靠农村低保政策,这样的保障力度不足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多元消费需求。我们应建立起多种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合理连接,优化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艳春.农村低保制度对贫困群体生活水平改善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6(06):88~97+128.

[2]韩华为.农村低保会引致负向就业激励吗?——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人口学刊,2019,41(06):89~102.

[3]姜百臣,马少华,孙明华.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32~39.

[4]解垩.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瞄准效率及消费效应[J].经济管理,2016,38(09):173~185.

[5]李春根,邹佳盈.农村低保政策与贫困对象需求的契合度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9(02):59~68.

[6]梁晓敏,汪三贵.农村低保对农户家庭支出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11):24~36.

[7]朱梦冰,李实.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农村低保政策的瞄准效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7(09):90~112+207.

(作者单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学院)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衣着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抓住身份,写好人物衣着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可爱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