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技术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的应用
2022-12-12秦发存
秦发存
(泰州广播电视台,江苏 泰州 225300)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有其特殊性,节目一旦播出,就不可逆转,无法收回,特别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关注度。因此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广播电视的安全,就没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安全[1]。
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依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2 号),导致安全播出事故的原因包括:(1)因责任单位安全播出管理不到位或个人违反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造成的事故。如人员的各种培训不够到位;操作演练走过场;管理制度跟不上;工作中不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流程等。(2)由于设备设施软硬件故障造成的事故。如系统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设备的配置不够完善;施工质量的把关不够严谨;工程验收不够规范;设备使用老化等等。
2 传统安播模式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模式就是通过播出机房值班人员死看硬守,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按照事先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进行正确的处置来确保播出安全。这对值班人员的反应能力、操作水平、责任心有较高的要求。随着频道数量的增加,一个值班人员要监看几个频道的节目,加上现在播出值班人员年龄偏大,有时候还会出现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系统出现故障后,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也可能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置,给安全播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随着电视台IT 化、网络化、文件化的深入发展,电视播出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日益复杂,在一开始单纯的上载、编单、播出业务基础上逐步增加了文件导入、文件技审、文件备播、信号监测等业务,系统产生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节目素材的报警信息都是分散在各个频道的播出工作站上显示的,而值班人员有限,可能漏掉一些重要的报警信息,一旦严重的素材报警信息漏掉,就会发生严重的播出事故。
3 信息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监测监管、安全保障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制播安全。
在内容生产方面,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出现并在广电行业迅速发展,相比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其更加方便、高效,在节目拍摄数字化前提下,节目的图像质量在制作后几乎没有衰减,且可以实现一次制作对应不同的分发平台,实现多种节目格式的输出。
在内容传播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音、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实现了数字化传输和交换。这是实现有线电视网、电信网以及互联网三者之间融合的基础。“三网融合”简单来讲就是手机也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等等。现在我台的节目除在传统的有线数字电视播出外,还通过IPTV、手机APP、门户网站等渠道供观众收看。
在监测监管方面,所有的节目在播出过程中,除了使用录制工作站实时录制以外,播出节目中的异态信息也会实时记录到数据库。一旦出现播出事故或者差错,可以拿出过硬的依据,促进了监管手段的创新和监管水平的提升。
4 信息技术在我台安全播出中的应用
4.1 引入智能监控技术
监控系统(见图1)有各类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报警策略管理、报警显示几个环节,可以采集所有软硬件模块的数据:(1)播出系统视音频周边:播出服务器、播出控制机、上载服务器、播出周边机箱、板卡、播出切换器、播出切换台等;(2)总控系统设备监管:总控矩阵、总控周边机箱、板卡等设备;(3)IT 系统监管: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PC 服务器、PC 工作站等;(4)软件监管:播控软件、文件管理等软件、播控数据库状态的监控等。
图1 监控系统架构
系统还能对播出系统的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如机房各部分的温湿度信息、空调部位是否漏水。还能对供电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包括UPS电源的负载,电压、电流等信息。
策略管理主要负责系统报警规则的制定,对所有采集的数据实时进行解析,与存储于数据库中的系统正常工作的模式进行匹配,一旦超出报警阀值,报警信息会通过系统的人机交互显示界面进行声光电报警。
这套系统对播出系统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报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在设备性能下降、负载过高但没有出现播出事故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让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处置,避免播出事故的发生;二是出现事故时,值班人员能够快速定位,找到故障设备和原因,快速处置,及时恢复播出,减少事故的时间。
4.2 建设节目信息预警系统
对播出系统中业务数据如节目串联单信息,媒体处理中心数据如ACTOR运行状态、任务执行进度、任务执行效率进行收集,在后台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通过机房的大屏幕进行展现(流程见图2)。
图2 节目信息预警系统工作流程
全新一代节目信息预警系统,通过对播出系统中节目信息的全方位采集,实现了对节目素材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监督管理,大大提高了节目整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创新性地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安全播出的保障能力,使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岗位的值班人员在各个层面维护和操作管理达到高效协同,从而确保安全播出工作的顺利进行[2]。
4.3 引入内容审核技术
我台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的制播文件化体系,为了确保文件在制播各个环节之间传输的完整性,我们采用了MD5 码校验技术,通过自动技审加人工复审的方式进行节目质量把控。在日常播出中,先通过自动技审技术对节目中的静音、静帧、黑场、马赛克、音频电平过高过低、声道反相、无法播出等异常状态进行标注,值班人员根据标注的信息对节目进行复审,即增加了节目审核的效率,又增加了节目质量的可靠性。
4.4 数据库集群技术
制作、播出系统的关键数据库,至少都配置了两台或者多台数据库服务器,以前的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不能做到实时一致,如果主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手动切换。切换时间的长短需要看故障被发现判断的时间以及当班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可能会影响到制播业务的正常运行。采用数据库集群技术,是将两台或者多台数据服务器构成一个虚拟单一数据库逻辑映像,给外界提供的是一个数据库的虚拟地址,具体的应用并不知道访问的是哪台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通过心跳线进行相互监测,一旦监测到主数据库服务器出现异常,集群会自动切换到正常的数据库服务器继续对用户提供服务,整个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
4.5 一致性比对系统
一致性比对系统(图3)主要利用图像内容匹配、音频波形匹配等核心算法,对播出系统中主备两路或不同输出环节的多路视音频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和比对,可设置匹配、检测精度的阈值,及时发现信号中黑场、静帧、静音等异态和主备路信号的差异。检测上述问题后触发实时的语音报警,可以提醒值班人员进行手动倒换。也可以通过对系统的控制流程、信号调度流程以及设备架构的科学分析,预先设置好切换策略,出现问题时,由一致性比对程序进行判断,将输出自动倒换到正常信号,实现播出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理[3]。
图3 一致性比对系统
5 结语
各类提升安全播出能力的信息系统的使用,如内容审核、数据库集群技术能够预防制作播事故发生;智能设备监控技术能在事故发生后准确定性、快速处置。将来还可以继续引进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系统中各类数据的综合采集分析,做到在故障发生前提供预警;引入AI技术,实现视音频信号的智能切换等等。
近些年,由于技术的发展,广电行业在安全播出方面的投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事件呈逐步下降的态势,但是安全播出的事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技术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提高,人为因素成为影响安全播出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在建设各类信息化系统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做好人员设备的有机结合,实现1+1>2的效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