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语文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路径

2022-12-12唐莹

中小学电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资源库数字化民族

唐莹

(西华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一、数字化—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入我国当代教育体系。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2019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1]同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2]2020 年3 月,教育部印发《2020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开展网络扶智工程”。[3]同年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4]2021 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提升民族语文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5]党和国家的系列政策文件,使民族地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地位逐渐显现,数字化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动力,[6]7也成为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催生着民族地区教育的数字化变革与发展。

基础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7]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要“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8]“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9]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2020 年6 月至2021年6 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对“三州三区”中的甘孜州色达县、石渠县、巴塘县的10 所县、乡民族小学进行了调研,涉及色达县小学1 所、乡小学2 所,石渠县小学1 所、乡小学2 所,巴塘县小学1 所、乡小学3 所。通过对这些学校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情况、图书资料室建设等的实地考察和访谈,发现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在国家通用语课堂学习、教学资源占有、课外读物配置等诸多方面面临学习和教学困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以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为分析基点,充分结合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着力探讨民族地区语文教育合时、合地、合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民族地区语文教育面临的困境

1.学生群体对客观事物认知有限,语文知识面狭窄

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引领下,面向民族地区的语言扶贫与教育振兴取得了很大实效,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总体欠发达,受区域位置的影响依然很大,语言环境相对封闭,这直接影响了民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实地考察发现,学生群体仍普遍存在对客观事物认知经验偏少、语文知识面狭窄的现象,对日常生活、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一些普通、常见的事物未形成对等、清晰的思维映像,也间接造成了学生知识汲取、写话、口头语言表达等困境。加之民族地区学校大都为寄宿制,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课后由家长辅导或是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获取适合的语文资源以拓展知识面的情况寥寥无几,其知识面大多停留在课本知识上,课外阅读量不足,严重缺乏对自然、科学、生活等常识性知识的掌握。

2.语文教学资源缺乏,支撑教学存在困难

教育扶贫使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丰富并在从县到乡的各级学校图书阅览室得到了最集中体现,但调查发现,图书阅览室仅汇集了纸本图书为主的语文教学资源,其单一化态势对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帮助有限,作为支撑语文教学的“资源库”并未真正建立。据受访教师反映,目前支撑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困难,一是优质课件、教案以及配合教学的图片、音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源欠缺且分布较为零散;二是教材所涉及的自然地理、文化、科学等拓展性课外资源不足。教师查找教学所需资料耗时长,且不易找到完全适合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和教学实际的资源,制作的课件也存在取材不适宜,缺乏内在逻辑和形象化展示互动等现象。表现在课堂中,教师呈现的课件仅是简单地将课文知识形成“文字PPT”,缺少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课程直观感不够,使课堂教学抽象。在此情况下,学生对知识往往仅停留在表象,无法形成直观清晰深入的认知,并影响知识理解与记忆。

3.课外读物与学生年龄不匹配,知识拓展受限

课外读物作为课本知识的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弥补认知局限,也可作为教师的辅助性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调研发现,在民族地区县乡小学的图书阅览室均存有涉及文学、艺术、军事、科学、天文等种类较为丰富的课外读物,但这些课外读物在设计、编排中大多为纯文字描述,缺乏“拼音+文字+插图插画”和电子图书等多样化形式。对民族小学生而言,纯文字类图书易使其感到枯燥,不易引起其阅读兴趣,加之与教材结合度不高,并未与各年级学生的知识学习相匹配,教师难以在教学后直接将其作为拓展资料,这也间接限制了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

三、民族地区语文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路径

破解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瓶颈,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在新冠疫情下,全国性大面积的数字化教学已成为在线教育的常态化模式,这也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途径[10],在民族地区进行语文数字化资源建设将是破解其教育困境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多功能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开发语文数字化资源库

1.多功能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的构建要素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提供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与学的支撑平台[11]194。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主要虚拟教学课堂。民族地区语文教育因其独特性,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在整体设计和内容开发上都应满足其语文教学的需求,界面设计上应遵循“简单实用”原则,界面功能清晰明确,操作灵活便捷;功能设计上采取模块化分布,聚焦于数字化资源库、课堂教学、交流互动模块的建设,打造融线上资源、在线互动、线下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网络教学平台,关于平台的内容设计见图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块提供点播、直播和录播多模式供教师选择。教师对于点播中优质课程资源可直接调用,组织学生观看时,根据学生具体掌握情况随时暂停播放进行补充讲解并组织交流讨论。若有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竞赛课,可调用平台的直播或录播功能,学生在线听课,通过文字、表情、语音进行互动,通过麦克风、摄像头就某一问题进行实时讨论,实现双向视频互动,更接近真实课堂场景;通过实时上传优质课程至教学平台,还可进一步丰富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视频资源。

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模块设置在线讨论、答疑系统、留言板和聊天室。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推动不同主体间的交流。[12]56在线讨论支持教师提出课堂中有意义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学生也可在答疑系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将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答案整理到答疑系统,系统针对问题自动匹配,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解答,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提高;同时,提供聊天室、留言板等,以增强沟通并提高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语文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

数字化资源库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部分,汇聚各类语文资源以支撑教学。《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从教育资源建设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其中,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类素材。[13]215-216基于此,结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现实状况,将语文数字化资源库分为课程同步资源库、课外拓展资源库、专题资源库、电子图书室四大板块进行开发。其中,课程同步资源库包括教学课件、教案、案例、教学录像、媒体素材、试题等;课外拓展资源库包括历史文化知识、科技知识、自然知识、推荐阅读等;专题学习资源库包括普通话朗读、拼音认读与拼写、国家通用文字书写与笔顺、组词成句与作文;电子图书室包括教辅资料书和各类电子图书等。其开发设计思路如下:

(1)聚焦学生年龄与心理,注重语文资源开发的直观性,不同的资源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电子图书室图书不能仅停留在文本本身,要注重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和生动化,可采用连环画、漫画等形式,添加“拼音+文字+插图插画”、音视频类型的电子图书,并设置“随词跟读”功能,对相关知识提供注释、示图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三大板块资源库的开发也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为设计基础,以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趣味游戏等多形式综合呈现,使资源内容呈现出直观性和趣味性,形成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情景。具体来说,教学资源中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与安排、学法指导、课文内容解读、预习思考等可采用文字表述;课文重难点、作文指导、推荐阅读、课文知识拓展等可在文字表述的基础上辅以图片、音视频进行解读;课文朗读除提供音频外,还可增加配乐、特殊音效等,而字词和拼音认读除语音示范外,还可添加听写音频;生字笔顺笔画、拼音书写、课文场景故事则可使用动画、趣味游戏等多形式呈现。

(2)立足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语文数字化资源库开发的知识面。除对教材所需资源进行开发外,还要注重对科技、自然、生活等课外资源的开发。在开发电子图书室时,除与教材相关的教辅书外,还应包含与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生活相关的图书。此外,还要将与教材及生活相关的资源进行开发,如将“神舟飞船”“电子技术”等开发为科技知识,将自然界常见动植物等开发为自然知识,将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传统节日与风俗等开发为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事件”,如新冠疫情、洪灾、地震等,关注有教导意义的影视作品、音乐等,注重对生活资源的转化,将其开发为课堂教学资源,教导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3)注重数字化资源库的多模式混合开发,突出开发资源的实用性。可采取购买、整理“加工”、自制相结合的混合开发模式。对电子图书室的开发,可购买符合教学大纲及学生年龄阶段的各类图书,并将已有图书的文字信息符号根据其内容转换成图像、声音、动画和数字视频形式的信息符号等;[14]85对课程同步资源库的开发,可将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以及民族地区现有的课件、教案、媒体素材等进行收集、筛选后,再“加工”入库;对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公开课、观摩课、教学技能大赛课程等进行精心设计、剪辑形成微课视频;对专题资源库的开发,建立朗读语音库和拼音认读与拼写库,目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已完成了第三期百篇作品的录制,[15]可直接进行整理调用入库;对朗读的语音、语调、停顿,以及国家通用文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及拼写规则讲解的专项视频资源可由专业团队录制完成后整理入库;建立国家通用文字书写与笔顺库,可由书法名家录制视频讲解国家通用文字结构、笔顺笔画和书写方法后整理入库;建立组词成句与作文库,可由专业团队按照词语、句子、段落和范文等进行收集加工转化为数字资源。

(二)设计数字化APP辅助教材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教育APP 成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和新型学习资源[16]128。目前,已有多款针对普通话学习及小学语文教学的APP,如“普通话助手”“悟空识字”“爬梯视频朗读”等,但这些APP对民族学生的适用性不强,加之现有教材对民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后又缺乏相关辅导,导致其在拼音认读、国家通用文字读写、课文朗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对此,笔者提出要设计与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知识配套的专用数字化APP,将其作为语文教材的数字化延伸,应用于计算机、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智能终端,以辅助民族学生对语文教材知识进行解读和进一步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实效。

1.强化定位功能,与课本知识同步

数字化APP 辅助教材的开发着眼于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要与课本知识保持同步,有利于辅助民族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包含拼音认读和拼写、文字学习、普通话朗读、课文相关知识、课文重难点、组词成句、作文指导、教材课后习题等系列延伸内容,关于数字化APP 辅助教材的设计见图2。

拼音认读和拼写。将课文要求会写、会认的字的拼音讲解制作成视频,分解其声、韵、调及拼写规则,并设计小游戏进行巩固,当学生点击某一国家通用文字时,可分别听到和看到此字的读音及拼音拼写过程,进而同步进行认读和拼写练习形成初步感知,当生字全部学习完后可设计“找朋友”等类似小游戏,给出文字,学生根据文字拼音依次找到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由此获得标准发音示范和拼写技巧,实现拼音学习。

文字学习。设计短视频和动画将课本要求会写的国家通用文字的结构类型、书写笔顺、部首、字义、组词及造句等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并配合触屏设计文字书写的闯关小游戏,搭配其读音和笔顺的语音提示,学生据此进行书写练习,当全部通关后弹出“识字大王”等类似表扬激励文字,让学生趣学国家通用文字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普通话朗读。构建以课文为基础的多材料、多风格、多体例的普通话朗读标准音语库,并配上相应的视频和配乐,让学生在真切体会课文情感中朗读课文。同时,将课文分为整篇朗读和一段、一句跟读模式,并在相应地方注释朗读技巧。当学生预习或复习课文时,可选择整篇朗读模式,当学生练习普通话时可选择一段、一句跟读模式,系统会自动预留跟读时间,并通过语音识别和语音测评技术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身普通话问题,以此让其可随时随地听标准的课文朗读,练习普通话。

课文相关知识。分类构建包含自然、生活、科技、人文类等图片识读、音视频介绍的学习资源,在学生学习完视频后,可设计图片识读的“对号入座”等小游戏,给出词语让学生连线选择对应图片,使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文重难点知识。通过将其设计成一个个微课视频,并附上对应的笔记,学生对不清楚的知识可直接点击视频学习,且随时可暂停进行知识整理和消化;在学习完后设置相应的习题,检查其掌握情况,进而辅助学生在课后对不懂的知识进行重新解读和巩固,将重难点知识掌握透彻。

组词成句。设计趣味动画和小游戏将课文词语进行组词成句练习,由词到句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表达能力,将课文词语涵盖在句子中,并将词语分散排版成动植物形状,学生通过语序连线词语,当连接正确时会形成动植物的形状,恰似一幅图画,增强其趣味性。

作文指导。设计短视频解读教材单元作文写作思路和技巧,并提供同步的词语、优美语句、段落和范文等资源,学生写作前可观看本单元视频学习写作思路,并可借鉴提供的词句、范文等,进而辅助其进行素材积累和写作提升。

教材课后习题。通过系列视频全面讲解课后习题,并分为思路提示和参考答案两部分。当学生对某一习题内容不懂时,可点击视频观看,观看完思路提示后视频会自动暂停,预留出思考和作答时间,再次点击后呈现答案供学生检查反思,让其既有思考也夯实了知识。

2.从内容到形式的直观化、多元化、可视化

数字化APP 辅助教材设计应注重内容及呈现形式的直观化、多元化和可视化,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其内容及呈现形式要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除语言文字的表述要儿童化外,还要与图片、音视频、趣味动画、小游戏等相结合,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视听上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学习热情。如在登录APP 时,设计10 秒左右的动漫,抓住学生眼球,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课文涉及的客观事物直接采用“图片+视频”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将APP 界面设计成可视化模式方便学生操作,提高使用感。在界面视觉层上,其色彩、图标、字体、版式等元素要尽量统一,字体大小、行间距要适中,且文字不能占据全屏,版面布局要简洁美观;在界面信息层上,根据功能设计清晰明了的导航,用简洁的语言和元素清晰地表达功能内容,使内容层层显示,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呈现形式多元化、界面模式可视化。

四、结束语

国家基础教育的根基在于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17]47也是民族地区实现教育质变的关键部分。当前,民族地区语文教育仍受到地域、语言环境、经济等因素影响,存在学生群体对客观事物认知有限,语文知识面狭窄、语文教学资源库缺乏、课外读物与学生年龄不匹配等困境。民族地区要突破语文教育瓶颈,数字化资源建设对其语文教育的改革进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途径,也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紧密落实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与民族教育的融合,依托网络,大力构建多功能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语文数字化资源库,精心设计数字化APP 辅助教材,以数字化发展破解民族地区语文教育面临的困境,助力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库数字化民族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五女拜寿》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MINORITY REPORT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