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对其肝功能的意义
2022-12-12关津明
关津明 王 琳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务科,辽宁 大连 116000)
急性甲型肝炎具有高度传染性,若不及时干预易引起黄疸型肝炎,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原型谷胱甘肽已经在肿瘤和肝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一种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适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病。随着临床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氧自由基对病毒性肝炎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已被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笔者对确诊的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情况下,收集患者的原始资料,研究并比较了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和单独采用临床传统治疗的优劣,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体质量73.5~89.3 kg,平均体质量(78.50±3.70)kg;身高165~187 cm,平均身高(176.20±3.20)cm;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36.20±2.80)岁;体质量指数25.8~32.3 kg/m2,病程0.3~2.6年,平均病程(1.60±0.32)年;基础疾病:心脏病患者4例,高血压患者11例,心脏病患者8例,乏力患者13例、呕吐患者5例、厌油患者9例。试验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体质量74.5~85.8 kg,平均体质量(80.90±3.90)kg;身高163~189 cm,平均身高(175.70±3.70)cm;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36.150±3.20)岁;体质量指数25.7~31.8 kg/m2;病程0.4~3.2年,平均病程(2.10±0.15)年;基础疾病:心脏病患者3例,高血压患者6例,心脏病患者7例,乏力患者12例、呕吐患者4例、厌油患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以比较。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血常规、尿常规、临床相关病毒学检查等确诊为甲肝,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患者发病初期有不同程度皮肤以及巩膜黄染,部分患者有肝肿大,肝功能明显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尿黄和腹痛等症状,且血清相关抗体阳性,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标志物为阴性;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脂肪肝或者肝硬化者;存在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重度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不能稳定控制在145 mm Hg/110 mm Hg以下者;有肝脏占位倾向和有治疗药物相关禁忌证者;在本研究前2个月接受了其他治疗者;合并其他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疑似肿瘤恶性病变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使用甘草酸二铵270 mg以及氯化钠注射液270 mL进行静脉滴注;采用甘泰注射液0.5 g和葡萄糖注射液550 mL静脉滴注,采用银枝黄注射液35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持续治疗5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每日2次静脉注射3.5 g还原型谷胱甘肽,持续4周。两组均补充维生素E、能量混合物、复合氨基酸等药物。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严格戒烟戒酒,治疗后每周定期观察症状和体征,常规行肝脾B超检查。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完全缓解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部分缓解为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降至正常水平的1.3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降至治疗前水平的50%。无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没有改变,甚至恶化。临床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判定评分、安全性评价评分。临床总疗效判定评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关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评价标准。1分为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中超过2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60%或测定值回归正常;HBV-DNA转阴或下降>2个对数级,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分为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中任何2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30%,HBV-DNA下降<2个对数级,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3分为未达到上述标准。安全性评价评分,通过检测患者的大便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若异常则及时终止试验。0级为安全;2级为比较安全,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无须任何处理;3级为有安全性问题,患者出现中等程度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级为因不良反应需终止试验。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验证;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χ2验证;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相对比,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判定评分、安全性评价评分比较 试验组临床疗效判定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安全性评价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判定评分、安全性评价评分比较()
3 讨论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的疾病。急性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水、粪便和血液,者可能有恶心、肝肿胀、全身无力、黄疸和厌食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慢性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感染高发区,感染率占世界的50%。肝衰竭是严重肝病的常见症状,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即使在积极治疗后,甲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病死率仍然很高。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严重阻碍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主要临床症状为胃肠道症状、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腹水。有文献显示,随着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氧自由基对病毒性肝炎的损伤是导致患者肝功能异常主要原因,并参与了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具有多种细胞保护机制,如过氧化氢酶、抗氧化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细胞保护机制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可对抗活性氧化物,并对其代谢产物起破坏作用。有研究证实,氧自由基对急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的损伤是发病的病理基础,当机体遭受肝炎病毒感染后,打破了机体细胞保护机制与自由基产生和清除间的动态平衡,同时自由基的增加引起了核酸突变,使酶失去活性,破坏了细胞膜磷脂双键,产生了其他的自由基,最终使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
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属于严重传染病,其临床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患者肝功能异常、肝肿大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全身无力和厌食等症状,可出现黄疸[1-2]。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可见于任何年龄段患者,以青少年多见[3-4]。有研究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可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和肝脏肿瘤疾病。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其结构含有活性基团SH-键,参与体内许多重要反应[5]。其在体内参与γ-谷氨酰循环,提供谷氨酰基团以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和细胞膜完整性,可与亲电基团、氧自由基和其他有毒物质结合。当外源性如病毒、乙醇、抗肿瘤药物等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在体内产生有毒代谢物时,导致肝细胞坏死过程中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提供还原剂,从而抑制或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肝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有脂质过氧化或肝脏炎症的患者血清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水平显著低于无脂质过氧化和肝脏炎症的患者,表明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缺乏可能增加肝脏损伤。干扰素治疗有效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浓度接近正常,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谷胱甘肽缺乏与疾病活动有关。半胱氨酸的部分巯基可作为电亲和性的化学物质代谢的靶点,保护细胞不与受损反应物结合,保护酶分子不被氧化并保持酶的活性,理论上可预防肝细胞受损,故考虑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有较理想的效果[6-7]。谷胱甘肽是一种三肽物质,是乙二醛酶及磷酸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及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辅基。谷胱甘肽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使人体获得能量,还能激活如体内的巯基酶等,从而加速糖脂、蛋白质代谢。谷胱甘肽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约占93.45%),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结合后对抗氧化剂,共同参与了体内氧化还原过程。谷胱甘肽能确保含巯基酶不被破坏,可对抗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注射谷胱甘肽的商品名为阿拓莫兰和绿汀诺。近年来,随着对该种化合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广泛应用于肝炎患者。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消化液、胆汁分泌方面起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与降低血脂、转氨酶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活性[8]。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通过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来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来改善肝脏循环,可保护肝细胞膜并防止肝细胞坏死,并能扩张胆管和促进胆汁分泌,并对多种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9]。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通过促进磷苷的合成或抑制D-半乳糖胺(D-glan)与尿苷的结合来保护肝组织,在治疗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时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TBIL、AST、ALT明显下降,说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总疗效判定评分、安全性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3]。
综上所述,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来说,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以加快治愈速度。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研究样本例数较少,今后应该多纳入样本进行对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