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浪县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2-12-12马云飞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牛场庄浪县养牛

马云飞

(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 庄浪 744699)

1 全县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基础

肉牛养殖业是庄浪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庄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加大扶持力度,肉牛产业扩群增量取得明显成效,已成为群众尤其是关山林缘区和北部山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至2021年12月,全县饲养5头以上养牛大户1 568户,规模养牛场62家,全县肉牛存栏量达12.8万头,平均每年出栏量达3.6万头,其中平凉红牛饲养量达4.4万头,年出栏1.2万头。

1.2 发展短板

1.2.1 产业发展程度低 庄浪县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低,肉牛养殖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一些养殖场管理粗放,养殖技术落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品牌效应不明显,场户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

1.2.2 产业链条不够完善 庄浪县肉牛产业“产—加—销”链条存在短板,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空白,缺少规模化活畜交易市场,产业仍处于“活牛进”“活牛出”原料生产者地位,无产品附加值,肉牛产业需深度开发提升。

1.2.3 科学饲养水平不高 肉牛生产周期长,从事养殖业的以中老年人为主,现有饲养方式仍以传统散养为主,凭传统经验养殖,养殖户科学饲喂、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产出效率较低。

1.3 发展潜力

1.3.1 产业基础良好 养牛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小,准入门槛低,庄浪县群众都有统养牛习惯,尤其是关山林缘区和北部山区群众更为普遍,经过多年扶持发展,牛产业已经覆盖到绝大多数乡村,发展势头向好,发展提升空间广阔。

1.3.2 饲草供应充足 庄浪拥有比较广阔的天然草原,旱作农业种植面积大,关山林缘区和北部山区粮饲兼用玉米种植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均玉米秸秆青贮量36万t以上[1]。

1.3.3 品种资源丰富 坚持引进红安格斯、西门塔尔、南德温、夏洛莱和利木赞等优良品种,经过长时间自然选择及人工选育,形成了适宜于庄浪县自然条件的“平凉红牛”基础群体,为肉年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源基础。

2 总体发展思路

庄浪县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现代畜牧业目标,坚定发展肉牛产业信心不动摇,不断完善“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2],扩大规模、补齐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建成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加工、科学防疫、牛产品分割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六大体系”,持续扩大培育形成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循环链的“甘味”平凉红牛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平凉红牛”产业强县,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基础保障。

2.1 制定发展目标

围绕打造关山林缘区和北部山区2个牛产业发展片带,通过大力扶持发展,扩张基地规模,巩固提升产业基础,优化市场体系,延补产业链,加快一二三产业循环发展,通过5年的奋斗,力争全县饲养5头以上养牛大户达到2 200户,规模养牛场达到100家,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7.8万头,出栏量达到6.8万头以上,年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2.2 规划产业布局

根据庄浪县肉年产业发展现状和适宜区分布情况,规划养牛基础较好的关山林缘区肉牛养殖片带;规划养牛基础较好重点示范区,打造北部山区肉牛养殖片带为辐射带动区,逐步有序扩展延伸,达到牛产业适宜区全覆盖。

2.3 完善发展模式

坚持规模集中饲养和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以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以户繁场育为导向,大力推广“基础母牛分户饲养、犊牛集中育肥”的发展模式,引导养殖户走退出村庄、庭院、散养,进入小区、基地、规模养殖的“三退三进”发展路子。以养牛大户、家庭农场和散养户为重点,通过积极引导扶持,主要繁育犊牛,有效支撑平凉红牛繁育,建成肉牛繁育基地,提升总体饲养规模。以养牛合作社、养牛企业、规模场为重点,通过积极引导扶持,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要开展集中育肥。

3 重点发展措施

3.1 抓延链扩群增量

3.1.1 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通过对基础母牛和改良母犊牛的大力监控和适时保护,不断巩固牛产业发展基础[3]。大力实施能繁母牛保护性补贴政策,对当年产犊的农户,落实“见犊补母”政策[4];对遴选确定为平凉红牛育种群的基础母牛、平凉红牛种公牛,县级给予补贴。高标准打造平凉红牛核心育种基地,通过构建集种质资源保存、性能测定、品种培育和种牛推广4个环节为一体的完整育种体系。在全县18个乡镇各建成肉牛冻配改良点1处,购置冻配、诊疗业务用车及设备,对养牛场(户)加大肉牛冻配改良补贴力度。坚持“引进与自繁”相结合,对饲养平凉红牛、存栏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每年予以一定扶持奖补,逐步扩大平凉红牛繁育规模,不断推动全县肉牛养殖向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转型。

3.1.2 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挖掘关山林缘区和北部山区乡镇肉牛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坚持整乡(镇) 整村推进,通过抓点示范,培育建成饲养万头平凉红牛产业强乡(镇)、饲养千头平凉红牛产业强村(养牛专业村),对认定命名的平凉红牛产业强乡(镇),平凉红牛产业强村(养牛专业村),给与政策扶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积极发展有饲草基地、有标准圈舍、有饲养规模、有设施设备、有订单销售的“五有”规范化养殖企业(合作社),带动全县养殖企业(合作社)向饲养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施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经营集约化、粪污资源化“六化”方向发展,对于达标的“五有六化”养殖企业(合作社),鼓励支持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引导支持养牛场户拆除破损不安全、饲喂不方便的牛舍,改善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对新建、改扩建牛舍、草料棚、青贮池、贮粪台的场户,政府给予一定补助。鼓励依法利用荒山荒坡、农村闲置设施农业用地、闲置庄基、院落等发展肉牛养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3.1.3 保障优质饲草料供应 立足庄浪县寒旱农业特色优势,积极推行“养牛场户+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种养结合模式,积极引导养牛场户、饲草料生产企业与饲草种植合作社和饲草种植大户建立饲草供求关系,推动饲草供给结构向多元化、商品化转型升级,形成粮饲一体、农牧结合、种养兼顾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粮改饲项目,大力推广以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为主的优质饲草种植,扶持关山林缘区乡镇和北部山区乡镇每年集中连片种植粮饲兼用玉米面积约333.33 hm2以上。积极鼓励引导养殖场户、饲草生产加工企业运用窖贮、堆贮、裹包青贮和袋贮等青贮技术开展全株青贮,有效提高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升优质饲草料供应和保障能力。

3.2 抓补链弥补短板

3.2.1 加快肉牛交易市场建设 选择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好、交通便利、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养殖企业(合作社),扶持新建一处以平凉红牛为主的肉牛交易市场,加强规范管理,鼓励引导县内外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积极参与平凉红牛交易市场运营,方便群众牛只交易买卖,拓宽肉牛销售渠道。适时举办平凉红牛赛牛活动[5],加大奖优扶强力度,进一步调动养牛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饲养平凉红牛的积极性。

3.2.2 完善屠宰加工体系建设 按照市场需求和消费导向,依托县农发公司,适时建设一处年屠宰能力3万头,冷藏保鲜能力2 000 t的集肉牛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冷藏及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实现由运活畜向运鲜肉转变、从养殖业向精深加工业转变,形成活牛不出县,就地交易屠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良好格局。

3.3 抓强链提质增效

3.3.1 扶优培强龙头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引进县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开发牛产业,支持在本县登记注册的牛产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养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始终走在牛产业发展前沿,领办创办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家庭农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放大“庄浪模式”效应,强化机制创新,转变经营方式,激发县农发公司内在活力,着力搭建打造以县农发公司为龙头,以12家规模化养牛企业为骨架,以121个养牛合作社、35个家庭农场为躯干,连接千家万户散养户的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格局和优势特色集群。鼓励养殖企业、养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按照平凉红牛标准体系,推行平凉红牛标准化饲养管理、生产加工等技术规程,加强肉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全过程监管,深入开展“三品一标”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带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宣传推介,发挥“甘味”平凉红牛品牌效应[6]。

3.3.2 健全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坚持“内防外堵、以防为主,控管结合、保障安全”原则,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完善部门共同防控机制,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协调联动,形成防控合力,确保平凉红牛产业健康发展。保障防疫工作经费,配套完善县、乡动物疫病检测设施设备,补齐肉牛养殖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充分发挥269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作用,扎实搞好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严格落实月月补针防疫,支持规模养牛场、养牛合作社、家庭农场、养牛大户健全防疫消毒设施设备,建立防控周密的肉牛防疫体系,做到防疫免疫全覆盖。加大县内兽用药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整治力度,严厉督查牛产业投入品监管,保障平凉红牛产业安全发展。

3.3.3 推动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生态环保理念,凸显种养循环,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推进谷类、豆类、薯类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果结合的现代循环农业构架。积极争取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引导扶持规模养牛场配套畜禽粪污固液分离机、清粪机等粪污处理设施,推进有机肥加工基地和马铃薯薯渣及农作物秸秆废物利用生产线建设,有效解决肉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消纳难的问题,以就地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大力推广粪污发酵收运还田,推行“草—畜—田”“畜一肥一果”“草一畜一菜”、“薯—饲料—畜”等循环发展模式[7]。

3.3.4 强化社会化服务保障 抽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平凉红牛技术服务团队,针对冻配改良、疫病诊治、科学饲喂、精细管理,开展经常性技术指导服务。充实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力量,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相关技术人员。配套完善基层肉牛冻配改良点设施设备,严格落实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津贴补贴,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合理报酬,在百头以上养牛村,重点培育一批乡村兽医,每村培训1名肉牛冻配员,充实基层肉牛冻配力量。加强与平凉红牛育种联合会、平凉红牛研究院、平凉市红牛产业联合会(联盟)等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强化科技支撑[8]。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教结合培育方式,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实用型人才和养殖场(户)的培训,挖掘地方“土专家”和技术人才,加大基层技术服务机构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提升基层技术服务能力。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抢抓庄浪县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国家支持平凉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为平凉红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扶持牛产业发展力度。设立平凉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基金,建立奖补制度。统筹用好甘肃“甘味”平凉红牛产业集群项目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等,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平凉红牛产业发展。

4.2 加强金融保险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牛产业金融产品,在平凉红牛集中养殖乡村,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积极探索推行养殖圈舍、养殖机械、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扩大抵押物范围,延长贷款期限。扩充政府性融资担保资本金和风险补偿金,加大贷款风险补偿力度,着力破解牛产业发展资金瓶颈。扩大肉牛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能繁母牛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补助标准[9]。

4.3 加大产业发展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扶持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0],吸纳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推进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养牛场庄浪县养牛
境由心造
兰抒蔚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庄浪县南坪学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山东省养牛场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的调查分析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庄浪县蓼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