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

2022-12-12周芝如

中文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思维

周芝如

(丹东市第六中学,辽宁 丹东 118000)

以往进行语文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会因为高考的压力而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复习时间。并且教学内容也较为枯燥,没有重视挖掘语文教学内容内在的深刻含义,而是重点针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希望能够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这种教学理念无法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也有着不利影响,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对于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现阶段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一、高中语文思维特点

思维具体是指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模式,具有系统性和功能性的特点[1]。当人的大脑接受到来自外界的信息时思维会对这一信息进行加工,人通过固定的思考模式理解信息的内在价值,之后将信息进行应用。语文思维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效率的重点因素,教师应当认识到语文思维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1.交流性特点

对于语文思维而言交流性属于本质特征,是表现语文思维的一种形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同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促使双方不断交换信息,加快信息流通效率,让学生的大脑接受更多的信息,从而强化其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会接收到自己以往所不知道的信息,面对新的信息学生会对其进行思考,分析信息所包括的内容,在分析完毕后应用到实践中,由此可以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供重要动力,使其思维层次水平得到提高。

2.整体性特点

思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影响思维结果的因素较多,教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和辨别影响思维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保证思考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语文思维包括抽象推理、对比概括、语言分析以及判断实践等多种不同的思维能力,如果缺少其中一种能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考结果,因此在培养时不能只是针对某一项能力进行培养,重视推进学生整体思维水平的提高,尽快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模式。整体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考内容的全面性,使其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效果有积极影响。

3.广泛性特点

语文学习内容涉及的类型较多,因此语文思维也存在广泛性的特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语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2]。当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结合自身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基础,对作品内容进行准确解读,包括道德知识、美学知识、经济知识以及政治知识等,避免出现作品内容解读单一的现象。例如,在阅读古代作品时如果对于当时的经济以及政治环境缺少了解,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出现认知错误的现象,此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能够融入其他的历史知识或者地理知识,间接性地提高了对语文教师的能力要求。

4.融入性特点

思维属于思想层面的一种意识行为,处于无形的状态,这使其出现了变化复杂的现象,因此在培养思维时不能通过各种实际的手段进行塑造,需要在不断地融入过程中对思维进行培养。思维会通过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反应,教师在进行语文思维培养时也应当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融入,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高中语文思维培养现状

1.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使得学生语文思维出现了片面化的现象,影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3]。目前高中语文在教学时通常会将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作为重点,在教学时仍然使用理论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输有关于语文的理论知识。虽然这种模式能够加快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缺少学习兴趣,容易抑制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高中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辩证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现在与教师通过不断的题目训练加强了学生对一类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使其可以通过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相关问题。但是却影响了学生形象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缺少对语文知识的创新应用,这会给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2.对语文思维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入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开始将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和提升是重点能力之一[4]。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目前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思维的认知存在片面的现象,出现了认知深度不够的问题,给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制约。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思维是提升学生对语文问题反应能力,能够针对语文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仍然将语文思维的培养停留在语文题目层面,事实上没有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师需要改变这一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意识。

三、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策略

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重视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语言进行合理利用,强化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从而能够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

1.引入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中,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出现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5]。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思维材料,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拓展学生知识面,在不断的阅读和吸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探讨教学内容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内容拓展,在保证语文学习质量的同时完成思维塑造。思维材料的拓展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避免学生认知出现表面化的现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归去归来兮》是高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在以往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重视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翻译,从而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关于田园生活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可以了解文人在尝试中隐居的生活场景,促使学生可以对诗意人生有更加形象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深度。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陶渊明写作内容的理解,了解陶渊明内心对于桃源生活的向往和喜爱,感受诗人恬静淡泊的心志,理解陶渊明所具备的美好情操,拓展思维视野[6]。

2.对学生进行创新鼓励

辩证思维也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培养的重点思维能力,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水平,应当对学生实施鼓励,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以往教师是课堂中的权威角色,学生相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缺少质疑,这会抑制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受限于知识水平和知识拓展面狭窄的影响,更容易盲从教师的观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思考,使学生以批判的方式看待事物以及问题,通过质疑和批判获取新的认知和见解,有利于强化学生创造性、批判性、辩证性思维能力[7]。例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过程中,本篇文章展现了李白超脱现实的想象能力,也体现了李白潇洒的性格,其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引发了无数文人志士的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证性思考,分析作者写作本诗的主观意图以及诗词格调,感受诗歌内容的丰富以及曲折,从而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放荡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特点。但我们如果从主观意图角度分析诗人所需要表达的思想,那就带有一定消极意味了,从“古来万事东流水”中即可看出,这篇文章格调极其潇洒,展示了作者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和消极避世的态度。以往学生只是从单一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辩证批判性的思考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能力。

3.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入思考,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能够从纵向角度出发培养语文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意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利用自主学习提升语文知识理解能力。例如,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核心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以及项目成果汇报,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深度。例如,在《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语文和信息媒介”这一项目进行研究,以小组的方式调查有关于媒介的资料,认识各种不同媒介以及特点,并提出在各种媒介影响下人们生活受到的影响,最后总结出媒介给语文带来的影响。通过项目学习法学生可以对单一主题进行深入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使其在后续的思考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媒介进行思考,提升了学生思维模式的整体性。

4.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以往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被局限在教室内,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内容有限,影响了语文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8]。并且教师教学内容也出现了理论化的现象,只是重视让学生学习有关于语文的理论知识,如古文中特殊词语的含义、文学体裁的特点,或者将回答语文不同题目的套路传输给学生。为此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语文知识所传递的价值意义和深刻内涵,对于强化学生语文素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9]。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实施热点设计活动主题,如在《沁园春长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做青春的主人”为主题,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例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宣传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青春的价值[10]。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对自我有新的认知,对社会也有新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促使学生形成理想追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在对学生实施语文教育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即将面临的环境,通过语文教育对其融入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教师应当引入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创新鼓励,以教材为基础引导深入思考,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强化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也应当不断地进行学习,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思维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