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大棚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要点
2022-12-12张华
张华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陕西榆林 719000)
番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番茄碱、烟酸、磷等多种营养物质,是我国畅销的蔬菜之一[1]。近年来,基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有机、无污染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番茄绿色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积极推进番茄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冬春季大棚番茄为例,对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种植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榆林市大棚番茄种植现状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6°57′~39°35′,东 经107°28′~111°15′。年 平均日照时间2593.5~2914.4 h,平均日照百分率59%~66%,四季气温差异明显,无霜期150 d 左右。近年来,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升榆林市农业效益,榆林市政府大力推进温室番茄种植,设施栽培面积迅速增长,番茄平均产量为45000 kg·hm-2左右。2020年,《榆林日报》相关数据显示,榆林市吴堡县郭家沟镇齐家山村番茄总产量达到40 t,收入超18万元。
2 大棚番茄绿色种植技术
2.1 前期准备
2.1.1 茬口布局
番茄于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在大棚内穴盘育苗,翌年1 月下旬至2 月初定植,3 月下旬开始采摘,7 月初拉秧[2]。
2.1.2 品种选择
番茄品种的选择是保证番茄产量的前提,对番茄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在选择大棚番茄种子时,应尽量选择成熟期短、耐热、产量高及口感好的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3]。同时,在番茄种子选择过程中,应考虑冬春季番茄种植的气候特点,如气温低、光照弱等,为保证番茄植株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应选择抗病性能强、耐弱光、耐低温的品种。本文选择的番茄品种为IVF3116、世纪粉冠王。
2.1.3 大棚修建
大棚修建质量对大棚内温度、土壤湿度等有直接影响,是影响番茄植株正常生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选择适宜的地点搭建番茄大棚极为重要。1)在大棚修建过程中,应保证大棚具有密闭性,以有效控制大棚内的湿度、温度。2)通常情况下,番茄大棚的宽度应为6 m,长度为30 m,面积为180 m2[4]。3)为保证大棚具有良好的通风性,需要在大棚两侧留门,并结合大棚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和灌溉水源距离、充足性等,在大棚内留出充足的空间,确保大棚内有充足的灌溉用水。
2.2 种子处理
1)晒种。在种子播种前,种植人员需晒种1~2 d,通过阳光照射,可杀死种子上的致病菌,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种子发芽率。2)浸种催芽。在种植前,筛选番茄种子,剔除瘪籽后用55 ℃的温水浸种15 min,在浸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不断搅拌[5]。将种子捞出后,用纱布包好,放置在25~30 ℃的室温环境下进行催芽,催芽时间为1 d[5]。当5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2.3 播种育苗
1)种植人员可先将田土过筛,按照3 ∶2 的比例将过筛后的田土与圈粪进行混合,随后按8 ∶2 的比例配制珍珠岩与蛭石混合的基质。2)苗床面积设置为5 m2,将配制好的营养土按照宽1.2 m,高0.1 m 的规格进行设置[6]。3)种植人员应用50 孔穴盘播种,每穴播种2 粒种子,待幼苗出齐后,可适当通风,增加光照,避免植株徒长。4)当幼苗长出6~7 片真叶后,可进行移栽定植,为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可在移栽前5~7 d 进行炼苗[6]。5)冬春季大棚育苗期间易出现低温等天气,为保证番茄幼苗正常生长,可适当喷洒300 倍巴姆兰营养保护液[7-8]。
2.4 整地施肥
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良好的地块,将土地深翻20 cm 以上,垄高设置为15 cm,垄宽120 cm,保证土层疏松、深厚[9]。2)应适当修建浇水、排水系统,为保持土壤水分提供便利。3)因为番茄根系发达,生长周期较长,所以番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通常情况下,每667 m2田土施腐熟人畜粪500~800 kg,配施过磷酸钙100 kg、氯化钾20 kg、草木灰100 kg(或茶籽饼20 kg)为基肥[9]。4)在定植前15 d,大棚覆盖薄膜,以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大棚内温度。
2.5 适时定植
1)选择棚内温度不低于10℃的晴天、无风天进行定植(1 月下旬至2 月初)。2)每畦种植2行,株间距30~35 cm。通常情况下,将定植密度控制在2400 株/667 m2,最多不超过3500 株/667 m2[9]。3)定植后,应浇透水,保证定植后的番茄根系可吸收充足的水分。
2.6 田间管理
2.6.1 温度管理
1)番茄定植后,应尽量提升棚内温度,为缓苗提供便利条件,但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 ℃,无需通风[7]。2)缓苗后,种植人员应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温度,白天将棚内温度保持在25 ℃左右,夜间将棚内温度保持在10~15 ℃,以促进番茄植株发育。3)进入结果期后,白天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3 ℃左右,前半夜将棚内温度控制在8 ℃左右,地温控制在19 ℃左右,最低温低于13 ℃。4)进入果实膨大期后,为有效促进果实生长,种植人员应将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26 ℃,夜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5 ℃左右[7]。5)在大棚通风过程中,应先掀开大棚,再适当揭开小环棚膜。若在番茄种植过程中出现夜间温度较低的情况,则需在小环棚膜上加盖无纺布,避免出现霜冻。6)在番茄生长后期,为避免出现棚内高温的情况,应加强大棚通风。7)自冬春季大棚番茄定植至3 月都属于光照较弱的季节,为提高光照强度,种植人员需选择透光性好的大棚覆盖薄膜。
2.6.2 水分管理
1)通常情况下,在浇足缓苗水后,直至番茄第一穗果长到核桃大小之前,都不再进行浇水,在此期间种植人员可通过松土的方式控制土壤湿度。2)番茄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种植人员即可开始适当浇水。浇水时要注意水温和棚内温度,尽量保持水温与棚内温度一致,避免水温过低,降低地温,影响番茄的健康生长。若灌溉水温过低,种植人员可通过晒水浇地的方式,提升灌水温度。3)在盛果期间,种植人员可每隔7~10 d 浇1 次水[7]。整体上看,大棚内湿度应保持在40%左右,若大棚内湿度过高,种植人员需掀开部分大棚,降低湿度。
2.6.3 肥料管理
番茄生长过程中,对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番茄植株生长初期,氮肥、钾肥等对番茄的生长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为达到绿色种植的目的,种植人员应根据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为番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7]。
2.6.4 植株调整
番茄植株达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直立生长,需依靠支架辅助生长。种植人员应在番茄第一穗花结果后,及时搭架绑蔓,保证各番茄植株的生长点处于相同高度[8]。同时,种植人员可应用尼龙绳吊蔓,增加光照。
2.6.5 整枝管理
1)种植人员可应用单杆整枝的方法对番茄植株进行整枝管理。当番茄主干第二花序开花后,留2 片叶摘心,留下紧靠第一花序下方的1 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摘除[8]。2)第一侧枝的第二花序开花后,以同样的方式摘心,留下侧枝,连续摘心5次,留下5 个结果枝[8]。3)在每次摘心后,种植人员都需进行扭枝。在果实不断膨大的过程中,重量增加,结果枝逐渐下垂,种植人员可通过扭枝的方式,人为降低植株的高度和密度,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输送。但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人员应有效控制扭枝后番茄植株的开张度,并减小种植密度,确保单株番茄果穗多,果实大,为提高番茄产量奠定基础。
2.6.6 果实管理
1)为避免落花落果,种植人员应在果穗开放2~3朵小花后,在9:30左右,以25~50 mg·L-1的规格,用2.5%水溶性防落素喷洒花序背面[8]。2)种植人员应及时去除裂果、畸形果、坏果,在结果后期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确保养分输送充足、通风透光。
2.7 病虫害防治
2.7.1 常见病虫害
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番茄脐腐病、青枯病、蚜虫及蛴螬等是大棚番茄的主要病虫害。
1)灰霉病通常为害番茄植株的花、果、叶。若番茄结果后染病,则病害从花苞发生,逐渐向果面扩散,在柄部出现大量绿色细绒毛状霉;若叶片染病,则病害多从叶片尖端开始,以“V”字形扩大,呈浅褐色,表面有明显的灰霉层[10]。温度20 ℃左右、湿度大于97%、光照弱特别是在连日阴雨天气的条件下灰霉病的发病概率较大[10]。
2)番茄叶霉病通常为害番茄植株的叶片。番茄植株染病后,叶片正面由绿色褪变为黄色,呈现出长椭圆状或不规则形斑块,叶片反面会形成灰褐色霉层,叶片下方向内卷起,植株整体呈现出棕褐色,并逐渐干枯。温度20~25 ℃、相对湿度大于90%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番茄叶霉病[10]。番茄叶霉病通常以菌丝体分生芽孢的形式黏附在种子上,如果播种前大棚的相对湿度过大,光照弱,则会加重番茄叶霉病的发生。
3)番茄脐腐病通常发生在番茄幼果脐部、产生水浸样斑点,并逐渐扩大,整个番茄出现凹陷并变质[10]。导致番茄脐腐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如缺钙、缺水、施肥过量等。
4)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通常为害番茄植株的茎叶,常发生在番茄结果的中后期,与棚内高温、高湿、光照弱有关。叶片在发病初期易脱落,后期呈现出褐色斑点。
5)蚜虫主要附着在番茄的嫩梢、叶片上,吸取汁液,可快速传播多种病毒,严重阻碍番茄的正常发育[10]。
6)蛴螬主要啃食番茄种子、幼苗根茎,造成植株死亡。
2.7.2 防治措施
1)将番茄与豆科蔬菜轮作(轮作年限为3年,豆科蔬菜可为豌豆、毛豆等),豆科作物根茬和脱落物较多,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阻隔病虫害来源;定植前,采用撒生石灰或硫磺熏蒸的方式对棚内进行消毒;保证番茄种植过程中排水通畅,杜绝大水漫灌。
2)灰霉病防治。在上午进行灌水,适当增加光线,做好通气排湿工作;番茄定植后,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蘸花时,在番茄灵稀释液中添加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使番茄花着药,施药前要摘除病叶与病果[11]。
3)番茄叶霉病防治。在种植前,用40%多菌灵悬浮剂浸种30 min,晾干后进行催芽;做好温度和湿度管理,节制灌水,少施氮肥,并适当整枝打杈。
4)番茄脐腐病防治。避免出现土壤忽湿忽干的情况,在番茄结果期注重水分的均衡供应,保持土壤水分。
5)青枯病防治。加强大棚内的水肥管理,做好排水、通风等工作;若已发生青枯病,种植人员应做好清理工作,并将病株烧毁,并在病株周围使用70%可杀得悬浮剂500 倍液喷雾处理,早、晚各喷施1次[11]。
6)蚜虫防治。可喷洒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 倍液进行防治。
7)蛴螬防治。可使用腐熟肥料,避免蛴螬幼虫进入大棚内;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翻土的方式,将蛴螬翻到土壤表面进行诱杀;可选择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150 g,兑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 kg,制成毒土均匀铺撒在大棚内[11]。
此外,种植人员可应用黄板,对害虫进行诱杀;应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消灭害虫;应用天敌防治方式,在番茄大棚内释放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切实做到绿色防治。
2.8 采收
番茄果实大面积转红后可进行采收,种植人员需根据种植的品种特性和实际生长情况,确定具体采收时间。通常情况下,番茄早熟品种在45 d 左右采收,晚熟品种在55 d 左右采收[11]。通过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番茄产量约为3800 kg/667 m2,以4 元·kg-1的标准计算,总收益为15200 元/667 m2。
3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对冬春季大棚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着重对番茄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重点分析,以期为提升大棚番茄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