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革命圣地忆初心

2022-12-11孙大勇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西柏坡全党纪念馆

□ 本刊记者 孙大勇

巍巍太行山,滔滔滹沱河,西柏坡便坐落于这群山环抱间,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怀揣着崇敬之情,我们踏上了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追寻红色足迹,接受精神洗礼。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西柏坡革命圣地纪念碑……那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与手迹,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段历史的浓缩,无不彰显着西柏坡作为中国沧桑巨变见证者的特殊历史地位。

1948 年5 月至1949 年3 月,这短短的十一个月对于新中国意义非凡。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并作出了“进京赶考”重要论述。我们党在这里规划了新中国发展蓝图,为促进和迎接新中国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铸就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2013年7月11日,同是西柏坡,接续毛泽东同志的“赶考”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赶考”之问:“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答卷!”

“两个务必”的提出,为夺取全国政权后的执政考验做了充分的精神准备。面对革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西柏坡,我军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毛泽东同志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一条毛巾早上擦脸、晚上擦脚,一双旧鞋补丁打补丁也舍不得换,他说:“前线的战士们比我更需要一双新鞋。”

西柏坡纪念馆广场。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实现耕者有其田,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全国亿万农民获得了安身立命的土地,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西柏坡纪念馆里,还陈列着一封东北农民寄给毛主席的信,在信中,农民用朴实的话语诉说土改后的喜悦,表达了他们对我们党和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1949 年3 月23 日,党中央和毛主席动身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行前,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并警示全党“我们绝不当李自成”。如今,是我们党“进京赶考”的第73 个年头,在这期间,我们党持续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政治团结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繁荣兴盛、生态持续好转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曾动情地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并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今天,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雕像并肩而立,目光如炬,凝视远方。我们仿佛听到了三大战役的隆隆炮声,仿佛看到了领袖们从西柏坡走向“新中国”的光辉背影,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进一步增强了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使命感。

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我们依然需要以西柏坡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断创造更多世界瞩目的人间奇迹。

猜你喜欢

西柏坡全党纪念馆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萧军纪念馆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