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2022-12-11张改霞
张改霞
(河南省舞阳县动物防疫检疫中心,河南舞阳 462400)
为了确保养猪生产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养殖户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威胁养猪生产的各种风险因素,同时还要阻断病原体在猪群之间侵袭、侵入和传播,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止体系,切断传染病和污染物传入猪场的传播链条,使猪群免受病毒侵害,扑灭、控制和根除非洲猪瘟。
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席卷全球的严峻情况下,我国也于当年8月3 号首次发现疫情。如果不及时扑灭,后果不堪设想,巨大的损失将会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威胁和重创,同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全国各地的养猪业对非洲猪瘟提高了警惕,严阵以待,加强预防制定应对突发疫情的计划,养猪户对猪场生物安全提高了认知有了更新的认识。
1 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1.1 猪场选址
1.1.1 地域要求
猪场选址要根据生产规模面积、生产特点、集约化程度结合当地城乡规划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地势、地形、土质、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和环保、物质供应和气候条件以及距离村民村庄公共场所的位置,借此参考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视具体情况根据猪场规模大小进行周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一般情况下选择地势平坦、向阳、背风、排水畅通、交通方便的地方,且离居民、工厂、学校、畜禽交易市场、其它养殖厂或养殖小区800~1500 m 以上,并处于下风向,距离动物屠宰加工、肉食加工处2000~2500 m 以上。
1.1.2 地势
猪场对地势有特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选址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平坦或有缓坡,排水排污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地势高有缓坡利于排水,利于猪的体热调节,利于减少病原体和微生物的生存,利于防疫,并且在雨季到来时能有效防治洪涝灾害,但是坡度一般为5°~10°为宜。通风向阳有利于猪场空气质量的提高,猪场小气候稳定,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利于减少病原微生物污染,利于养猪业的生产。
1.1.3 土质
选址对土质也有一定的要求,要考虑土壤潜在威胁因素,如膨胀性、抗压性、传染病原以及寄生虫病原体等。选择的土质要透气、透水性强,地面不能有大量碎石,质地结构均匀。最好选择沙土,沙土遇水渗透性强,地面能经常保持干燥,不容易积水,容易清扫,同时吸湿性、导热性小,利于应对炎热夏季反射热量,提高冬季保温性能。粘土粘着力强,透水性差,容易引起积水,随着温度的变化还会因热胀冷缩使地基变形,影响建筑物质量。
1.1.4 水源
优质的水源、充足的水量是保障猪场猪群健康饮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必要基础,选址必须考虑猪场地下水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要远离化工厂、农业生产厂、造纸厂、屠宰场、皮革厂、牧场周围污水与杂物排入的地方,以防水源水质及环境条件被污染,危害猪群和场内职工的健康安全。
1.2 猪场朝向与风向
1.2.1 猪场朝向
根据自然环境和气候,结合我国南北跨度确定猪舍朝向,要考虑日照、采光、通风、保温、防暑环境等。从长期实践经验观察,坐北朝南是最适宜的猪舍朝向,冬季阳光充足,夏季自然通风,随时保证猪舍污秽气体能扩散排除,为猪群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1.2.2 猪场风向
良好的通风换气有利于猪舍温度、湿度的平衡,有利于猪舍有害气体的排出,进而防治猪群呼吸疾病的发生,使猪群生长环境健康,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结合我国夏季东南风多、冬季东北风多的特点,建设猪舍时朝南、东南或西南15~25 为宜,具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1.3 场内布局
1.3.1 猪场整体布局
完整合理的规划布局是猪场建设的关键,规划布局合理不仅方便生产管理,而且对猪场防疫保护也非常重要。根据功能进行严格的区域划分,具体如下:
(1)生产区。生产区包括猪舍、消毒池、化验室、车间、仓库、粪污处理系统等,是养猪场的核心区域,应设置在病猪隔离区的上风,管理区的下风。一般情况下种猪舍在距离母猪舍50 m以上的上风方向。为了方便生产,减少疾病感染,育肥及断奶的仔猪舍应设在进出口附近。饲料和仓库应设置在便于取水的各栋猪舍临近位置,大门口设值班室、更衣室、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人员、运输车辆、净道和污道单一流向,互不交叉,谨防污染和疫病。
(2)生活区。为了保证良好卫生条件,生活区应与生产区隔离,单独设立在猪场上风方向,最好独立设在大门以外,便于外界联系。
(3)办公区。为了防疾病疫病,接待外来人员办公区一般设在在靠近大门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可以把办公区设在远离生产区的位置,对猪场生物安全更加有利。
(4)隔离区。为了周围环境卫生防护、人畜保健、避免疫病传播,隔离区一般设在生产区100~150 m 以上的下风或偏风方向[1]。
1.3.2 猪舍布局
根据猪场规划,综合全面考虑安排猪场建筑物,做到土地利用紧凑经济,道路电线网线、各种管网、绿化美化等的布局设计整齐合理。猪舍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不能满足通风、光照、消防和卫生防疫。太远,浪费猪场空间,间距以4~8 m为宜。
2 严格管理猪场出入口
2.1 设立专门的安保人员
在猪场应该设立专门的保安室,封闭管理,确保大门时刻处于关闭状态,保安人员全天24 h 值班,非生产人员、个人、物料和团体未经允许一律不得随便进入猪场,如果必须进入,进入人员要经紫外线消毒10~15 min,认真详细地填写《员工出入记录表》和《访客日志登记表》,外来车辆也必须消毒之后方可进入,确保猪场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2.2 加强人员进出管理
2.2.1 外部人员管理
为了阻断病原微生物被带入猪场,侵袭猪群,严格禁止外部人员随便进入猪场,特别是生产区,如果是生产和业务必须进入,则需要向猪场负责人提出申请,做好详细登记,包括日期、姓名、单位、进出离开时间,然后做好消毒和防疫,审核3~7 d 活动轨迹,了解是否去过其它屠宰场、猪场、无害化处理场和动物产品交易等带有隐患性的高风险场所。
审核通过后要进行登记、消毒、更衣换鞋、沐浴方可进入猪场,沐浴时间不能低于10 min,特别是头发、鼻孔和耳廓的清洗,沐浴之后要遵循“三踩一更”的消毒制度方可入内,进入猪场后不能随意走动,要严格遵守生产区防疫管理条例和制度。在每栋猪舍前要更换鞋子,脚踏栏舍外消毒池进行消毒,走出生产区,要在制定地点再次对鞋子进行全方位消毒,然后脱下工作服一并放回指定位置,再次沐浴10 min 方可离开。对外来运输车辆,进入生产区后司机不能随意下车走动,车辆要进行不低于30 min 的消毒,司机要穿防护服,戴一次性乳胶消毒手套和帽子,穿专用水鞋并戴上鞋套,离开时防护装就地焚烧。外聘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行隔离后方可进入。雇佣的抓猪人员鞋子必须严格全方位消毒,外出时鞋子清洗必须另设指定清洗处。
2.2.2 内部人员管理
养殖场内部所有员工上下班出入生产区必须沐浴、更衣、换鞋,沐浴时间不能低于10 min。为了防止生活区生产区病原交叉感染,沐浴时头发指甲要细心清洗。员工如果离开生产区在4 h 内,且离开的时间点没有到过其它带有隐患生物安全风险点的地方,返厂进入大门时要进行消毒、洗澡、更衣方可进入生产区。如果员工离开生产区超过4 h,则返厂进入大门后随身携带的物品必须要消毒30 min 以上,本人经一系列消毒后还需到隔离区内隔离48 h 以上方可进入生产区。
2.3 车辆进出管理
养猪场因业务关系有内部专用车、客户专用车、拉粪车、物料车等,出入频繁,是特别危险的病原传播媒介,必须进行严格的全方位消毒与管制。为杜绝安全隐患需在进场的大门口外设置停车场,外来的所有车辆一律不能进入厂区,按照规定停靠在停车场内。在猪场门口按标准设置消毒池,一般深度约12~16 m,宽约4~6 m,长度约5~6 m。为了保证消毒效果,用配比2%~3%的消毒液放入消毒池内,消毒池水深至少10 m 以上,外来必须进入的车辆,严格遵循厂区消毒制度,在大门口进入时要做好全方位高压清洗干净,特别是车轮上的灰尘,冲洗完毕10 min 后,车辆风干所有水分,由专人负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消毒通道。车身需经0.5%~1%烧碱溶液进行专业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消毒池。内部专用车消毒后若间隔5~7 d 未使用,再次使用时必须重新消毒。拉粪的车辆每次出入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消毒彻底、保持干燥方可按照规定从净区进入,脏区出场[2]。
2.4 外来物料管理
外来物资主要包括兽药、疫苗、猪场日常所需物资等,所有物资购回拆掉外包装,用消毒药物烧碱消毒剂对外包装进行擦、抹、泡、洗方式进行消毒方可存入生产区药房。工具、材料、易耗品等普通常规外来物资须放在消毒间熏蒸30~40 min 后方可发放领用。对于疫苗,要严格按照标签规定或说明书一猪一针头使用,使用完的疫苗瓶子和医疗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3 加强猪场各生产环节把控,关注生物安全细节
3.1 加强引种管理
猪场外部引种存在着不可估量的风险,因此,在引种之前要结合本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即科学又合理合规的引种隔离计划,包括引种次数,品种、数量等,引种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避免疏忽导致风险扩散,造成经济损失。要重点对猪瘟、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疾病进行严格的专业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引种。
引进种猪饲养员要经过隔离的专职工作人员,由于疾病潜伏期不同,种猪与猪群至少隔离8 周左右,其中4 周完全隔离,隔离距离一般400~500 m,在第4 周的时可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采血检测,检测结果未出之前种猪不得转离隔离场。
3.2 做好猪只转群管理
为了避免猪在转群过程中人员交叉带来疫病风险,要科学设置猪场生产区。生产区一般有妊娠母猪舍,后备母猪舍、分娩舍、育肥舍、保育舍、公猪舍、隔离舍等。为了防止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转群前要彻底消毒后空栏3 d 以上方可进入。
3.2.1 全进全出制管理
为了防止转群埋下安全隐患,必须坚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原则。在转群过程中始终奉行脏区净区分开、单向流动的原则,转群之后要对途经的道路消毒、清洗。转出空舍也要进行严格消毒、清洗、通风,空栏3~5 d 以上方可再次进入猪群。
3.2.2 加强猪只转群管理
不恰当的转群会让猪受到温度、压力的变化,做出应激反应,所以在在转群的时候要科学规范严谨。一般转群的猪包括后备猪、妊娠猪、断奶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成猪、淘汰猪。转群运输车辆有外来车辆和内部车辆,外来车辆只能在中转站参加交接,不得接近出猪台。转群猪活动地方分为3 个区域,分别是净区、污区、中间灰区,工作人员不能交叉跨区域。猪转群时先从净区经过灰区到达净区,最后到达出猪台或中转站,转运离开的车辆严禁返回出猪台或中转站或净区,转运结束后对参与的车辆、人员以及途径的地方彻底消毒清洗。
3.3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为了预防废弃物对猪场构成安全隐患,要及时对猪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弃物主要包括病死猪、猪粪,医疗废弃物,餐厨及生活垃圾等。严禁出售和丢弃死猪、病残猪,对死猪病残猪要及时安全填埋化尸池或者焚烧。污粪处理可用发酵烘干的方法生产有机肥料,实现无害化。废弃物的处理要根据各自性质不同采用焚烧、蒸煮、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方式,不允许随意丢弃。厨房及生活垃圾,执行定点堆放统一收集处理[3]。
3.4 搞好生产区消毒
3.4.1 常用消毒剂
猪场内容易滋生细菌,养殖户要定期对猪舍、猪场、车辆及猪场设备进行消毒,一般用氢氧化钠、生石灰、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氟化纳、漂白粉、碘酊。这些都能有效杀死病菌减少猪的疾病。人员消毒可选用酒精、聚维酮碘、碘化物等。
3.4.2 人员及物品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场区、生产区前要洗澡,换下来的衣物必须高压灭菌,随身携带的物品要消毒30~40 min 以上,进入猪舍、踏入消毒池再一次进行鞋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