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鹅大肠杆菌病
2022-12-11才达吉木西帕孜拉木艾尔肯
才达·吉木西,帕孜拉木·艾尔肯
(1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尼勒克镇畜牧兽医站,新疆伊犁 835700;2,新疆尼勒克县克令镇畜牧兽医站,新疆伊犁 835700)
中兽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总结了丰富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养殖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兽药低毒、无抗药性、无药物残留以及能够调节动物机体等的特点是化学药物无法达到的。随着养鹅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现代化的发展给中兽医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所以,将传统的中兽医和现代的兽医学相结合,服务于鹅养殖业是兽医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期盼经过中西医结合防控大肠杆菌病后的鹅产品,为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养鹅生产中经常会受到大肠杆菌病的困扰,如果采取抗生素药物来预防或治疗疾病,不仅增加治疗疾病的成本,还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引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也会制约着养鹅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杆菌病,能够减少抗生素对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的毒害作用,还可以减少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产生,促使鹅群尽快恢复健康,尽量降低大肠杆菌病给鹅群带来的不良影响。
1 流行特点
1.1 传染源
鹅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源是带菌鹅只或发病鹅群,大肠杆菌可以对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产生严重损害,在受损组织或器官中可以分离到大肠杆菌。并且病原体主要通过排泄的粪便进行传播,对周围健康鹅群带来威胁。鹅群处于健康状况下,生存于鹅体消化道内的大肠杆菌大多数是无害的,还可以帮助鹅群进行饲料消化,鹅群也不会出现任何不良症状。但是一些致病性菌株能够在病原微生物和一些应激条件共同作用下引起鹅群发病。例如养殖环境突然改变、饲料营养不良、鹅群受到应激等情况下,机体体质变差,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抵抗力降低,极易爆发大肠杆菌病。
1.2 传播途径
大肠杆菌随着发病鹅体的粪便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干燥后的粪便随时可以漂浮在鹅场周围的空气环境中,通过鹅只的呼吸道进入机体发生感染,同时受到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生产用具,被健康鹅群接触或摄入机体内,也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鹅大肠杆菌病,从此粪便就成为传播疾病的主要方式。另外,鹅蛋也可以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种鹅感染大肠杆菌后,往往生殖系统也会受到侵害,蛋壳表面会被大肠杆菌污染,种蛋通过孵化传播给后代雏鹅,引起雏鹅发生大肠杆菌病[1]。由此可见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方式比较复杂,不仅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还能够通过种蛋将病菌传播给后代雏鹅。并且鹅群生活环境的老鼠、猫狗或昆虫等也可成为大肠杆菌的传播媒介,能够将病菌携带给健康鹅群而导致发病。
1.3 易感动物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鹅群都可以感染大肠杆菌病,发病程度与感染大肠杆菌数量和饲养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如果环境条件较好,饲料营养搭配合理的鹅群发病后一般症状较轻,反之,如果鹅群养殖环境条件较差、卫生消毒不严格、饲料营养含量不足,机体消瘦和生长发育不良。鹅群感染大肠杆菌后还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疾病,进而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同时鹅群病情还与日龄有直接关系,通常30日龄的小鹅自身抗病能力较差,对外界环境和病原微生物比较敏感,往往容易爆发大肠杆菌病,这也是大肠杆菌病多流行在育雏期间的主要原因,并且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甚至达到90%~100%。而成年鹅群感染大肠杆菌后,如果没有继发其它病菌情况下,一般使用药物就可以很快治愈,鹅群死亡率和产生的影响较小。
2 临床症状
鹅群发生大肠杆菌病后发病初期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在水中一直漂浮,由于落对远离群体。粪便稀薄呈土泥色或蛋汤样,混有蛋清或黄色小块,气味恶臭,泄殖腔周围被污秽的排泄物附着,发出异臭气味。发病急性的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就开始死亡。雏鹅表现腹部膨大、脐部肿大发生炎症甚至溃疡,两腿无力,饮水量减少,皮肤变薄甚至颜色发紫青。病程长的随着病情的加重因脱水发生眼球凹陷、脚蹼和喙部干燥、发绀,严重的病鹅食欲废绝、最后衰竭死亡。一般病程3~6 d,少数鹅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恢复健康,如果治疗不及时大部分鹅只会发生死亡。
3 剖检病变
发病雏鹅剖检后可见脐孔周围皮肤发生水肿、皮肤下面淤血、水肿,水肿液多为淡黄色或淡红色。有的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出血、肝脏肿大呈橘红色,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浅黄色坏死灶,脾脏水肿呈青铜色,气管内有黄色泡沫渗出物,十二指肠有出血斑或出血点,可见肠道粘膜发生脱落。产蛋鹅发病后剖检可见卵泡呈煮熟样、色泽不一。输卵管内有凝固的蛋黄或蛋白团块,输卵管粘膜上有出血点,同时有黄色纤维素渗出物附着。
4 治疗方案
4.1 改善鹅群生活环境
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和潮湿的垫料,更换松软干燥的新垫料,减少环境中大肠杆菌数量,避免鹅群重复感染大肠杆菌病。同时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加大通风量,排出多余的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保证舍内空气新鲜,给鹅群提高干净舒服的生活环境。加强饮水和垫料管理,避免舍内湿度过高而促使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保证舍内处于干燥和干净状况。
4.2 隔离分群
一旦鹅群发生大肠杆菌病需要及时隔离和分群,不仅降低饲养密度,能够及时改善鹅群生活环境,还可以将没有治疗价值的鹅只及时淘汰并挑出发病鹅只,单独饲养加强管理,防止其传染给健康鹅群和促进发病鹅的健康恢复[2]。隔离分群工作属于辅助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最主要的是帮助兽医人员来检查用药方案是否得当。因为将病鹅隔离饲养后,只要发病鹅只不再出现死亡现象,就可以证明药物治疗效果理想。
4.3 加强卫生消毒
对发病鹅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用0.5%的百毒杀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然后使用苛性钠将料槽和饮水器进行洗涮消毒,防止病菌污染而进行传播。将清除的粪便集中起来封闭发酵或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干燥粪便到处扩散病菌。在饮水中可以添加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4.4 改善饲料营养
对于发病鹅群需要供给营养充足的饲料,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青绿饲草的供给量,这样可以及时补充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如果饲养数量较多,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病鹅体质,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并且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刺激病鹅尽量增加采食量和摄入机体营养数量,有利于尽快恢复体质健康。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抑制肠道内大肠杆菌的繁殖,调节肠道菌群趋于平衡状态,对治疗大肠杆菌病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能够提高鹅群的免疫能力,增强对外界野毒的抵抗力,避免继发感染其它疾病。
4.5 中西医结合治疗
鹅的大肠杆菌病在中兽医方面属于病菌内侵、血瘀气滞、炎症发生。因此建议使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和杀菌消炎的药物。通常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鹅大肠杆菌病效果较好。西医治疗:每只给予庆大霉素肌肉注射60~80 mg/d,每天1 次,连续注射3~5 d,这样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快速控制细菌的进一步感染和危害。中医药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排解内毒,基本方为:白头翁120 g、黄柏80 g、黄芩80 g、连翘75 g、白芍70 g、黄连50 g、地榆90 g、栀子70 g、双花85 g。以上中药加水5kg 进行水煎2 次、每次0.5 h,用煎液拌料饲喂给200 只鹅,每天饲喂2 次,连续饲喂3~5d。不仅能够起到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可以提高病鹅体质和免疫力,抑制机体内病毒复制,治疗大肠杆菌效果良好,可以帮助病鹅尽快恢复健康[3]。
5 预防措施
5.1 中兽医预防鹅大肠杆菌病
“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该观点主要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及已变防渐等方面的科学论点。因此,就要求兽医人员必须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能够在疾病发生前用药物进行有效的预防,如此才能达到“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目的。
对鹅大肠杆菌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不仅能够减少预防费用,更利于鹅健康生长发育,为人类提高安全、廉价的鹅产品,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利于养鹅业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使鹅的养殖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预防鹅大肠杆菌病的常见方法就是在饲喂鹅的饲料、饮水中添加抗菌、抗病毒、提高鹅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的中草药或者中药制剂,如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黄芪等药物的粉剂或提取物,从而达到预防鹅大肠杆菌病的目的[4]。
5.2 西医预防鹅大肠杆菌病
5.2.1 合理选址和布局
鹅养殖场应选择远离养禽场、动物屠宰厂、肉类加工厂以及村庄和化工等有毒有害企业,还要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的地方选址建场,避免鹅群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病。同时,场内的布局要根据本地的常年主导风向,进行科学合理分布,防止鹅群生产区受到病菌污染;场内还要设有净、污道,防止疾病发生交叉感染,购买鹅场生产物质专用的运输车辆走净道,以便生产区内的物品运输畅通且不会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运输淘汰鹅、病死鹅或粪便的车辆走污道,减少病菌对生产区产生污染的机会。
5.2.2 加强通风管理
鹅舍应按照养鹅数量、结合冬季最小通风和夏季最大通风量设计,来建设安装舍内的风机和进风口,以利鹅舍冬季的通风换气,确保鹅舍内空气新鲜,减少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夏季可以加大通风量和风速,可以避免夏季高温给鹅群带来的应激反应,,达到防暑降温的功效,通过加强通风管理给鹅群提供安全、舒适、利于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活环境,以利鹅充分发挥生产性能、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2.3 采取全进全出模式
选用抗逆能力强、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质品质鹅,并从养殖规模大、饲养以及管理水平高的正规种鹅场购买鹅苗,以保证鹅苗品质高,减少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会。另外,养鹅企业采用最好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避免不同批次的鹅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概率。最重要的是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可以在鹅群出栏后,统一对整个养殖场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利用空舍期间,将厂区和鸡舍内全面冲洗和消毒,交替使用3 种以上的消毒药物,最后将鹅舍封闭起来进行熏蒸消毒,可以将上批次遗留的大肠杆菌彻底杀灭,给今后鹅群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降低鹅群感染大肠杆菌的几率。
5.2.4 加强免疫接种
根据本地鹅病流行情况,结合本场多年免疫接种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鹅免疫接种程序,减少鹅疾病的发生,提高鹅群的健康水平,进而减低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同时,疫苗应从正规渠道购买,严格按照疫苗的要求去运输、存放、稀释、使用,以提高鹅群免疫接种效果,防止疾病发生。在免疫接种前后,需要结合实验室进行抗体检测,以便及时调节免疫程序,或者决定是否给鹅群紧急接种,确保机体抗体水平处于较高的保护状态。
5.2.5 提高饲喂管理水平
养鹅场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精心精细化管理鹅群,饲喂的饲料营养要全面、各种营养比例要平衡,不能喂给发霉变质甚至有毒有害物质,以保证鹅群健康。根据鹅群不同日龄,制定相应的饲喂程序,每天定时定量饲喂鹅群,保证鹅群正常生长发育,进而提高鹅群体质和抗病能力,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5.2.6 搞好环境卫生
养鹅场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程序,每天及时清理干净舍内粪便,并对舍内外进行清理和消毒,对鹅群使用的饲喂期间也应清洗和消毒。要做好消杀工作,消毒液要交替使用,从正规厂家购买,并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去稀释配制,在有效期内使用[5],确保消毒效果达标。整个养殖场严禁饲养猫狗类动物,避免这些动物传播大肠杆菌病,并做好防鼠工作,在鹅舍窗户或进风口出设置铁丝网,防止老鼠随意出入鹅舍携带大肠杆菌而进行疾病传播。
规模化养鹅场的整个厂区需要用水泥浇筑地面,或在地面铺设石子,这样不仅可以消除老鼠生活空间,还可以防止杂草丛生,减少环境中的昆虫和蚊蝇类的数量,进而降低鹅群感染大肠杆菌的风险。
6 小结
鹅大肠杆菌病一般属于条件性致病菌,通常发生在舍内条件较差:温度偏低、湿度较高、密度较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情况时容易发病,因此,要想控制本病的发生,还应从加强饲养管理方面着手。尤其在育雏阶段,鹅群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加上鹅只体质较弱,对各种应激条件和病菌入侵抵抗力较差,养殖户应根据鹅群需要给它们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控制舍内细菌含量,以满足鹅群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同时避免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