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航班才安全
2022-12-10易萱肖隆平周奕肖
易萱 肖隆平 周奕肖
3月21日,东航一架搭载了132人的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的航班任务过程中,于广西梧州坠毁。
直到此次飞机失事,中国已经连续12年没有发生过重大民航事故。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1年商用航空安全指标数据,每百万次的飞行总事故率为1.01,也就是说,每99万次飞行才会发生一起事故。
但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意味着许多生命的意外逝去。如何从悲伤故事背后找出问题?怎样做能够尽可能规避空难风险?——这也许才是每一次空难伤痛之余留给人们最正面的启迪。
天气影响有多大
1997年8月6日,大韩航空801号航班从韩国飞往关岛。关岛正在下暴雨,因为机长错误判断以及导航设备的缺失,导致航班坠毁。2006年5月3日,由于暴风雪影响,亚美尼亚A320客机在黑海海域坠毁,机上113人全部遇难。
回顾民航空难的历史,恶劣天气是造成许多严重事故的重要原因。在雨雪、浓雾、台风等恶劣天气下乘坐飞机是否安全,成了很多人非常关心的话题。
“对恶劣天气飞行,民航是有统一规定的。白天安全飞行距离是在云外10公里,夜间则是20公里。”张川是某航空公司的资深机长,在他十多年的飞行经验中,飞行员极少尝试违规起飞。很多时候,乘客看到雷暴和雨天就在眼前,实际上是飞行员通过雷达检测飞机可以从云的缝隙中穿过去,或者起飞后会绕开它。
每次起飞前,塔台都会提供天气数据给飞行员,同时机长还会收到一份是否起飞的建议。不过,最终起飞与否还是由机长决定。机长考虑的因素会很多,比如,起飞和目的地机场天气、备降机场天气、航路气象条件……而此类航班延误,则将统一告知旅客“由于天气原因”。
红眼航班是否更具风险
2004年,美国两名飞行员在巴尔的摩开往丹佛的夜间航班上双双睡着。直到其中一人被空管人员疯狂的呼叫声吵醒,他们才发现飞机已经超速近一倍。
“夜间飞行时较为劳累,反应力和判断力不如白天。”亚洲航空的机长Tod经常飞夜航。一次,家里有急事要处理,只睡了三小时的他仍去值飞了夜班,“那次飞行状态真的不好,好后怕!毕竟人不是机器。”
但航空公司可不这么考虑。“与其让飞机停在停机坪,不如充分利用晚上,再跑两个航班赚钱。”某航空公司的737机长曹梓鑫说。
虽然如今出于安全考虑,越来越多夜间航班的安排更合理了,但夜间飞行仍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短板,比如,夜间空管人员会变少。同时,一旦出现事故,调动其他社会力量的速度肯定不及白天。
老飞机,要避开吗
“人们普遍认为新飞机技术和设计更加先进,因此安全性能肯定更好。这也许是种偏见。”在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的副总调查员米勒看来,飞机的新旧更多时候不在于机型的新旧和机龄的长短,而在于飞机保养的好坏。
其实飞行员们更愿意驾驶经过数年运营测试的老机型。“所有飞机的安全都是摔出来的。737摔了很多,空客也摔了幾架。”张川说,“波音787作为新机型革新了很多操作系统,但新系统需要时间去衡量其稳定性,比如早前787的电池系统就发现了问题。”
关于机型的重新认识,还能打消人们另一种偏见:很多人认为,廉价航空因为价格低廉,安全性也随之缩水。对此,米勒予以否定。
其实,许多廉价航空的飞行员就开一种机型,维修员就专门修一种飞机。这样保养维护标准化,反而不容易出现差错。
Tod驾驶了8年的737客机,“廉价航空节约成本的方式,肯定不在于牺牲安全性,而在于降低舒适度。”比如,不设头等舱和公务舱,最大限度地扩大座位数量,不提供空中餐饮服务,减少空乘人员的数量。
没有危险的航线,只有不靠谱的飞行员
对于飞行员来说,不同航线的难易程度差别极大。在平原地形间往返,对飞行员而言最为简单。相反,在地形陡峭的山区飞行,对机长的要求更高,尤其在一些山区的特殊机场,因为三面环山,飞行员必须一次落地成功,没有复飞的机会。
米勒认为,航线是安全的,之所以发生事故,一大部分都与飞行员操作失误有关。“开辟每一条民航航线前,有关部门会对航线安全性做出数十次的评估和试飞。目前世界上没有一条航线具有安全隐患。”
曹梓鑫承认,民航技术和机场设施的极大进步,导致飞行员过度依赖自动驾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空难案例暴露出这一变化的弊端。
法航447失事前,伸到空中的皮托管探针被冰晶蒙住,飞机被突然切换到手动控制状态,最终飞机连同228名乘客,全部断送于副机长的错误操作之下。
正面例子也有。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次航班如往常一样执行重庆到拉萨的飞行任务,当飞至9800米高空时,副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危急关头,机长刘传健力挽狂澜,仅用34分钟,就从万米高空成功迫降至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名乘客,无一人遇难。
如今,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增加飞行员培训的难度。像张川、曹梓鑫这样的飞行员,每半年就要接受一次复训。在复训中,他们将在模拟机上处理各种“千年难遇的险境”。
而作为乘客,我们也是否需要在乘机时,“训练”自己的安全常识?比如,做好最简单的第一步——系上安全带。韩亚航空某次事故幸存者金智恩回忆:“安全带提前松解的人,像弹簧弹起来似的到处乱飞。”
此外,乘客乱换座位或在机舱内打斗会造成飞机失衡。
每架飞机起飞前,都会在所有乘客落座后,根据旅客的位置和重量,通过电脑计算,制作飞行平衡图。对于大飞机,因载重平衡点比较宽,能允许3个以内乘客发生变动。如果是不到100座的小飞机,一个乘客的位置变化都可能导致飞机的平衡重心发生变化,就需要飞行员重新制作平衡图,让电脑重新进行验证。
2002年5月7日发生的大连空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距离飞机降落还有20分钟时,机舱一位乘客突然纵火,众多乘客为躲避火源同时离开座位,导致前舱载荷过大,飞机失去平衡。最终客机一头栽进大连海域,瞬间解体。
另外,每次起飞前,认真观看救生指南也至关重要。
1996年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遭歹徒劫持。最终机智的机长在飞机燃油即将耗尽时试图海上迫降,50人因此在事故中幸存。但不幸的是,部分乘客因不了解救生衣使用规则,在飞机迫降前就将救生衣充了气,导致水灌满机舱后,被困在舱顶动弹不得,最终被活活憋死。
“作为机长,你如何看待飞机的安全性呢?”有人这么问过迫降成功后劫后余生的刘传健。他回答:“我觉得人活着就有一切。那天我走下飞机,抬头望着它,觉得它很亲切,同时又感觉自己肩上除了责任还是责任,这里包括生命、安全。只要我一登上飞机,‘责任二字就跳了出来,并陪伴我全程。”
“如果你是乘客,会怎么保障自己的飞行安全?”有人问曹梓鑫。“我会选择天气合适时乘机,系好安全带,老老实实待着。”
(文中张川、曹梓鑫为化名)(摘自“看天下实验室”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