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夕烟

2022-12-10肖建国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石洞枪声细雨

肖建国

傍晚,下起了雨。不大,细细的,绵绵的。

躲藏已久的雾,便借着暗淡的天,极胆怯地在荒山间抬起头来。

石洞内。大狗说,两天了,我们也该出去看看了。

埂子说,不行,枪声还没有停。埂子边说边挪动下身体,活动活动胳膊和腿。匍匐久了,连头发都在发僵。石洞是埂子到后山放牛时发现的,能容纳三四人藏身。若把洞口封严,活脱脱就是口棺材。

埂子与大狗同年,但辈分比大狗高,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是权威。大狗说,埂子,你耳朵是不是有问题?我一说出去,你就说有枪声。你仔细听听,早没枪声了。

埂子移开一块大石头,往洞口凑了凑,侧着脸,尽量把耳廓往外靠。还有!埂子肯定地说。

大狗心里一惊,学着埂子的样,认真听。他听到雨水聚集在草叶上落地的声音。

埂子,你太紧张了,太胆小了。你不是耳朵有问题,是心里有问题。大狗耸耸肩。

埂子说,这年头,胆小才能活命。唉,也不知楞子哥如何了。提到楞子,俩人心中都慌慌的,同时伸出脑袋向外瞄。

山坡下的村子,被细雨一淋,更显得弱不禁风。就在这破败不堪的村子中间,忽地,一缕炊烟袅袅升起。

啊,有人在燒火。是的,在煮饭。俩人有些惊喜,互相望了望,都看到对方眼里的光。

有段时间,他们好怕冒烟,一冒烟,整个村子就是片火海。这些年,他们就是在火海中逃生。

几天前,村里就得到消息,说有队伍经过,大家晚上留点神,别睡得太死。一说过队伍,脚下土地都会发抖。它们见证了太多的国军、地方军、保安团、还乡团,还有土匪等,拉锯似的你来我往。每过一次,村子都会瘦一圈,人口、牲畜都会少几成。现在,方圆十里,想听声鸡叫都难。

楞子爹找出一面破锣,主动到村头窝棚里放哨。楞子想阻拦,被爹喝住。我一个老头子,早活够了。你们不同,今后的村子还要靠你们。特别是你——爹盯着楞子,你大些,要照顾好埂子和大狗。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爹走了,他们三人就睡在磨坊里。没想到,前天晚上,破锣突然响起。咣,咣咣,响得嘶哑,瘆人,如厉鬼般怪叫。

三人翻窗而逃。凭直觉,队伍应该从西边来。不曾想,东边也来了支队伍。两边人马交了火,子弹嗖嗖地飞。三人凭着熟悉地形,从空隙中穿过,向后山跑。突然,楞子停住了,对埂子说,你带大狗去石洞,我去看看爹。

我们也去。俩人不走。

听话,快走。楞子吼了埂子一句,转身向黑暗深处跑去。

俩人气喘吁吁钻进石洞内,就听到村子里的枪声越来越密集。打了一个多时辰,枪声渐稀,天亮时,还有零星的枪声。

俩人已在石洞内躲了两天了。大狗说,叔,我饿。埂子舔舔嘴唇说,忍忍。

忍不了。一看炊烟,就想到锅碗瓢盆,就想到家。大狗越说,肚子越发咕噜噜地响。叔,我们下去吧。

我就怕下去了,再也上不来了。

不会的,有人在煮饭,就说明不打仗了。

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是有队伍在那里煮饭,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

叔,我想回家。大狗还想往下说,埂子猛地伸出手,捂住了他的嘴,并顺势把大狗搂在怀里。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向这边奔来,在泥水中踏得格外响。埂子摸到一块石头,紧紧握在手中。

脚步声越来越近,大狗身子开始发抖。埂子双眼紧盯外面,朦胧中,他看到一个人穿着带血的军装,靠近了洞口。埂子决定趁来人不备,将他砸倒。就在此时,来人叫了一声,埂子、大狗,你们在哪里?

竟然是楞子。

大狗这次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

俩人爬出洞外,将楞子紧紧搂住。楞子说,别哭,别哭,都不是小孩子了,我有急事告诉你们。我准备跟队伍走,去当兵。

啊,不是说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吗?埂子急了。这支队伍不一样。他们打仗都是为了穷苦人。前天晚上,爹被国军抓住了。为了救爹,他们牺牲了好几个战士。看看我身上这衣服,就是其中一名战士的。他和我同年,临死时告诉我,为穷苦人打天下,能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他死得值!所以我穿上他的衣服,我要跟他们一起走。

细雨中,村里再次响起铜锣声,这次的声音厚重且悠长。随着锣响,村内亮起了无数支火把,把阴暗的天空照得一片通红。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多处进行了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如“傍晚,下起了雨。不大,细细的,绵绵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社会环境描写如“石洞是埂子到后山放牛时发现的,能容纳三四人藏身。若把洞口封严,活脱脱就是口棺材”,交代了人物所处的恶劣环境;又如“就在这破败不堪的村子中间,忽地,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有炊烟,说明有人在活动,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发展。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具有重要作用。如文中“躲藏已久的雾,便借着暗淡的天,极胆怯地在荒山间抬起头来”“山坡下的村子,被细雨一淋,更显得弱不禁风”等,渲染出一种昏暗、危险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紧张、胆怯的心理。结尾以环境描写收束全文,“随着锣响,村内亮起了无数支火把,把阴暗的天空照得一片通红”,既突出了主题,渲染了热烈的革命气氛;又巧妙留白,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猜你喜欢

石洞枪声细雨
水禽耳边有枪声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皋兰县石洞小学为例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红六军团的正义枪声
开启石洞密码
开启石洞门的秘密
细雨
吞噬64条生命的石洞
细雨如丝
列克星敦的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