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以湖北宜昌为例

2022-12-1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开放型宜昌格局

王 媛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湖北 宜昌 443000)

一、引言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我国始终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适宜调整开放重点与策略,推动着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内各地区积极把握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主动在新时代国家开放全局中找准目标与方向,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宜昌作为中西部内陆城市,客观分析其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短板,对标新要求,明确新目标,对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桥头堡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开放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增强,国际大循环动能逐步减弱,我国随之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出了战略调整,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1]由此可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2],必然对新时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对于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学者们展开了许多研究,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余振等提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是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要突出“边境内”制度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3]。李平等强调新发展格局下的开放型经济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开放理念,建立对外贸易新体制,并积极落实具体保障政策[4]。二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着积极带动作用。岳兴程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5]。戴翔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部动力激发内部经济动力,将有助于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三是国内各地区立足于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开展广泛的开放型经济探索与研究[2]。孙早等基于新发展格局研究了西部地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策略[6]。李丽菲研究认为我国中部地区要从以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形成对外开放合力[7]。此外,蔡振等以岳阳为例[8],刘军伟等以成都为例[9],李晓燕等以湖北为例[10],开展了相关研究。国外关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从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两个方面研究了多种测度方法。

国内外现有研究已经就开放型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就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路径研究还比较欠缺,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去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有必要充分把握新发展格局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握机遇、补齐短板,与时俱进地对发展目标与定位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形成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鉴于此,本文选择中部内陆城市宜昌作为研究对象,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中西部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二、新发展格局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现实要求。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进而形成统一国内大市场,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国际市场国际资源,而是要求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此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明确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具体到经济领域而言,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体现在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因而,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更加注重优化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布局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开放格局从过去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经济带逐步向内陆沿江、沿边城市延伸,呈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空间布局。在对内开放上,我国逐步加快向内陆开放步伐,推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这意味着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如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各地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因地制宜探索制度创新,目前已形成东中西协调布局的21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各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对外开放上,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基础,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形成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开放的格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叠加加剧大变局演变,国际格局和贸易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国内各地区对接的目标定位,为各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指明了方向。

(二)更加注重平衡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结构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达到54.5%,然而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总额之比仅为1 ∶7.04,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体量极不相称,这也倒逼我国加快对外贸易结构优化调整,一方面通过设立服务贸易发展创新试点,重点推动服务外包、文化出口、技术服务出口以及中医药等服务行业出口;另一方面积极打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国际高端平台,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优质服务产品进口。同时,在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方面,坚持高质量“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基本原则。在引进外资方面,更加注重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规范,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促进、管理与保护。在对外投资方面,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经贸合作,注重拓展与发达国家的第三方合作,在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同时也承载着充分用好国际资源,有效发挥国际市场对国内大循环的联动效应。

(三)更加注重重塑开放型经济的竞争优势

我国在前一轮开放发展中形成的“大进大出”和“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模式,其动能已开始明显减弱,充分说明以往依托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初级要素形成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的压力。因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推动更深层次开放,形成参与新一轮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也倒逼开放型经济要全面提质增效,尤其是在探索制度性开放上要加快步伐。一方面,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加快国内制度改革与创新,进而从过去被动的“规制跟随”型开放转向主动的“规则制定”型开放;另一方面,要积极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在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高科技领域实施单方面制裁的背景下,持续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从而全面提升我国产品与服务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同时,要全面对接区域性经贸合作,通过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逐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三、新发展格局下宜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为客观反映宜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本文选取中部地区GDP 排名前三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与宜昌进行横向比较,对宜昌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上,充分学习借鉴开放型经济的相关政策文本和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坚持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开放程度、开放结构、开放支撑3 个一级指标和16 个二级指标构成,且均为正向指标。开放程度是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主要从对外贸易、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等方面,宏观测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开放结构是对开放型经济内在结构的分析,是基于开放程度指标的结构性分析,客观反映出一地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与短板。开放支撑是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潜力的研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交通物流、消费水平等是开放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四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相关政府工作报告。综合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信性,选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出各城市的开放型经济综合得分以及开放程度、开放结构、开放支撑等分项得分。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无量纲化处理

首先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不同的影响。正向指标:

其中,i为城市样本数量,j为评价指标数量,X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评价指标的数值,Xjmin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最小值,Xjmax为第j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X′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2.计算第j个指标第i个城市所占的比重Yij

3.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4.计算差异度系数dj

5.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Wj

6.计算各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Si

(三)评价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显示,与洛阳、襄阳、岳阳三市相比,宜昌综合开放得分0.2490,排名第三,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的特征比较明显。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四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1.开放程度总体偏低

宜昌开放程度指数为0.0538,低于岳阳、洛阳两市。近几年,宜昌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202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0 亿元, 增速达64.2%,但与岳阳612.1 亿元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从外贸依存度来看,2021年宜昌外贸依存度仅6.3%,远低于湖北及全国的水平,客观反映出开放型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同时,2021年宜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6892.68 万美元,仅占洛阳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一半。这也源于近几年来宜昌引进外资项目较少,在没有大型新项目到资或现有外资企业增资的情况下,每年仅靠“啃老本”挖掘现有外资企业的“利润再投入”或者“再投资”,短期存在不确定性,长期发展面临不可持续性。

2.开放结构不够均衡

宜昌开放结构指数为0.0647,低于襄阳,与洛阳基本持平。从具体指标来看,宜昌在进出口结构和商品贸易出口结构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昌整体外贸结构看,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从进出口结构来看,进口规模小,2021年宜昌市进口额占GDP 比重仅0.62%,拉动效应十分微弱。出口总额排名湖北省第二,而进口总额排名湖北省第五,低于黄石、潜江、荆门等外贸出口远低于宜昌的城市,进出口呈现不平衡态势。从商品贸易出口结构看,襄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39.8%,而宜昌进出口产品以化肥、农产品和食品为主,附加值偏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品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较小,研发、维修等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仍处于起步阶段。

3.开放支撑有待增强

宜昌开放支撑指数为0.1305,与洛阳、襄阳基本持平,略高出岳阳。从具体指标来看,宜昌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发投入、社会消费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待提升,2021年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874.15 亿元,而襄阳和洛阳分别为1207.4 亿元和1039.1 亿元。二是研发经费投入不高,2021年宜昌研发经费投入111.68 亿元,低于洛阳153.91 亿元。三是区域内消费需求活力有待增强,2021年宜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81 亿元,而洛阳、襄阳、岳阳分别为2291.2 亿元、1966.13 亿元、1807.87 亿元。此外,宜昌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的背景下,如何积极把握RCEP 机遇,尤其是聚焦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的制度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宜昌开放型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机遇与定位

对标新发展格局对开放型经济的现实要求,宜昌开放型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既要对接国内大市场优势,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也要充分用好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在积极把握新发展格局机遇下,充分发挥既有优势,进一步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定位。

(一)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物流是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构建多层次、高联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实现高效流动。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宜昌位于长江主轴和二湛通道十字交汇的节点,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宜昌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为开放型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硬环境。三峡机场拥有国内通航点42 个和10 多条国际包机旅游航线,是鄂西渝东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2018年,宜昌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宜昌港成为长江沿线重要的水铁联运和水水中转枢纽港。同时,国省干线网络加速密织、提档升级,基本实现了宜昌市与周边中东部主要节点一级公路连接,西部地区主要节点二级公路连接,开放型产业发展的通道支撑作用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立足于长江中上游,辐射带动中西部,将宜昌打造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天然优势。

(二)打造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开放型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2021年,宜昌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为47.2%,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6.76 亿美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主体规模扩大,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宜昌服务业提质增量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也有利于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同时,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本地优势产业裂变升级,将为宜昌开放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此外,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及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对外贸易模式面临挑战,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离岸贸易、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面对外贸结构调整的新态势,充分发挥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的作用,推动宜昌传统外贸向新业态、新模式转型升级具有政策优势。

(三)建设内陆改革创新先行区

新发展格局下开放型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如何重塑竞争新优势,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必须突出制度创新,以改革促开放。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积极承接RCEP机遇,促进制度创新与开放合作,形成双向开放的高水平供需平衡,宜昌面临着重大机遇。而宜昌在2017年获批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围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等方面持续探索制度创新,多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探索内陆地区改革创新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将为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创新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

五、推进宜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宜昌必须立足于新的发展定位,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加快补齐开放经济短板,着重从产业、平台、格局、环境等方面采取针对性举措,从而推动开放型经济全面提质增效。

(一)加快产业转型,培育开放型经济核心竞争优势

产业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推进宜昌产业结构全面提档升级,有助于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化工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向精细化工转型升级,向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储能新材料持续攀升,向高端纺织面料、医药中间体延伸拓展。坚持仿创结合,做强人福、东阳光等本地龙头企业,招引重点头部企业,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质量。推动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向专业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转型,加快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二是增强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科技赋能中小微企业提质升级。充分发挥湖北三峡实验室的创新引领作用,力争在绿色化工产业链关联核心技术攻关上有新的突破。三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政策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下,推动一批优质服务产品走进国际市场,提升服务业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此外,以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契机,促进传统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质量

平台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是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针对目前各类开放平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短板,对标专业化、国际化水准,要进一步加强开放平台分类指导管理,优化开放平台空间布局,引导资源共享、相互支撑、错位发展。一是强化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制度创新功能。坚持自我探索与复制推广相结合,围绕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探索形成更多顺应市场期盼、契合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举措。逐项复制推广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改革试点经验,积极对接海关总署出台的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宜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二是提升宜昌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功能。充分发挥综保区“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优势和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整合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峡物流园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贝迪克飞机保税维修等外贸平台功能,形成协同发展合力,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推动传统外贸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整合各类口岸资源,实现功能联动。对标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对外开放现代化口岸,加快宜昌水运港口资源整合,持续开展口岸提效降费。积极向上争取铁路口岸资质,尽快获批粮食、汽车等特殊商品进境指定资质。加强宜昌港水运口岸、三峡机场航空口岸、三峡保税物流中心联动发展。

(三)完善开放格局,促进开放型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全面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一是坚持内外相济,构建立体多向畅通开放通道。积极向上争取,尽早向南开辟宜昌—怀化—钦州的陆海中部新通道,向北依托汉新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向西依托翻坝转运联通成渝地区,向东依托黄金水道扩大江海直达功能。二是以对接区域发展布局为抓手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融入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在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区位优势,积极与成渝经济圈、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开展区域合作。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围绕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对接和技术合作。三是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融入国际大循环。立足长江经济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支点,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推动宜昌优势产业“走出去”,同时也积极招引外商来宜投资,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比重。

(四)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营商环境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积极营造营商环境的“洼地效应”,集聚更多一流的要素资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聚焦办事方便,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六多合一”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结”,进一步简化报税、报关、工商登记、投融资等工作与生活领域的办事程序,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聚焦法治公平,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防止滥用行政权力,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聚焦成本最低,优化市场环境。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为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好国家稳外贸稳外资的各项纾困政策。对标RCEP 的高标准高规则,在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开展跨境贸易制度创新和开放环境压力测试,重点在货物通关、贸易统计、原产地证书核查、检验检疫标准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探索,持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四是聚焦宜居宜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围绕“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愿景,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城乡环境品质,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政策供给,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汇集优质要素资源。

猜你喜欢

开放型宜昌格局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湖北宜昌卷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小人物的大格局
内陆开放型经济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难点及其对策:以宁夏内陆开放型实验区为例
粒子在二维开放型四分之一圆形微腔中的逃逸研究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