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检测及分析
2022-12-10朱博文黄煜俞冬熠颜莉莉张清宇宋黄贝
朱博文 黄煜 俞冬熠 颜莉莉 张清宇 宋黄贝
(1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妇科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4; 2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3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遗传科)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曾定义为:妊娠20周前的连续3次或3次以上孕龄妇女妊娠物的丢失,在育龄妇女中约占1%~3%[1]。目前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将RSA重新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发生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2],在育龄期妇女中所占的比例约为4.1%[3]。目前已知其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已被多数学者认可的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功能缺陷、内分泌系统紊乱、感染因素、男方精液异常、血栓形成倾向及环境因素等。在世界范围内,因染色体异常而反复流产的夫妇有2%~8%[4],流行病学上最常见的原因是胎儿染色体异常,约占RSA病因的50%~60%[5]。研究表明每多一次连续自然流产会增加再次妊娠流产的风险,连续3次自然流产,再次妊娠流产的风险达45%[6-7]。由于目前尚缺乏大样本RSA绒毛组织染色体研究,且现常用的绒毛染色体检测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选择一种全面、精确的检测方法对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诊断RSA病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即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对RSA患者绒毛组织进行遗传学分析,旨在探讨RSA相关因素与绒毛染色体异常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以及NGS在RSA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合理指导下次妊娠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1.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RSA患者29例。纳入标准为:①平时月经规律;②无停经后药物服用史;③无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④无TORCH感染史;⑤无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及器质性病变;⑥无有害物质接触史;⑦临床病史、体征、B超及血HCG检测均提示难免流产或胚胎停育;⑧排除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病人平均年龄(32.55±5.34)岁,妊娠时间(73.52±11.92)d。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1.2分组 ①依据是否原发性RSA分组:Ⅰ组为原发性RSA组,Ⅱ组为继发性RSA组;②依据年龄分组:Ⅰ组为22~34岁,Ⅱ组为35岁及以上;③依据流产次数分组:Ⅰ组为连续2次自然流产,Ⅱ组为2次以上自然流产;④依据孕周分组:Ⅰ组为妊娠周数≤10周,Ⅱ组为妊娠周数>10周。
1.2 样本准备及绒毛染色体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行清宫术无菌获取绒毛组织,生理盐水清洗血污,于我院遗传科BGISEQ-1000测序仪(基于CG测序平台)上行高通量测序。具体操作如下:提取绒毛组织全基因组DNA,超声打断仪将提取的DNA打断成小片段核酸,构建小片段DNA文库,上机测序并进行遗传信息分析,通过软件转换及计算,得到异常染色体图谱。检测结果参考人类基因组hg19版本和DGV、DECIPHER、OMIM及PubMed等公共数据库已公布的数据而确定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染色体检测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应用NGS 技术29例绒毛组织染色体均检测成功,成功率为100%。检出正常的染色体标本7例(24.1%),异常的标本22例(75.9%);异常的22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21例(95.5%),其中三体型17例(77.3%),单体4例(18.2%),结构异常1例(4.5%),三体以16-三体最多见(22.7%)。异常核型见表1。
表1 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
2.2 RSA与其相关因素分析
29例患者中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其是否原发性RSA、年龄、流产次数及其孕周无关(P>0.05),但继发、高龄、多次流产史、孕周小等因素可能与RSA的发生相关,此类患者其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有较高趋势。染色体核型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组间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例(χ/%)]
3 讨 论
RSA是孕龄期妇女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连续2次流产史的育龄妇女再次成功妊娠的概率约为75%,连续3次约为70%,4次以上的成功率仅为50%[8]。染色体异常是RSA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流产病人夫妻双方的染色体异常、胚胎来源染色体异常及其他因素如遗传印记异常、单亲二倍体(UPD)、偏斜X-染色体失活等,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主要原因。研究指出,染色体异常率随着流产次数增多而增高[9]。本研究的29例RSA绒毛组织中,流产2次者18例(62.1%,18/29),染色体异常率为66.7%(12/18);流产2次以上者11例(37.9%,11/29),染色体异常率为90.9%(10/11),与该报道相符。但有研究却表明,正常发育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为3.33%,发生1次自然流产、2次自然流产、3次及以上流产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44.44%、57.50%、34.88%,认为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反而降低,与本研究不符[10]。这可能与检测手段的灵敏性、精确性以及样本量大小有关。同时,研究发现不同流产次数RSA患者间染色体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12],表明多次自然流产史可能并不是影响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主要因素,考虑更多其他因素如解剖、免疫、内分泌、感染等因素参与了RSA的发生。
本研究中入组的29例RSA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率为76%,高于之前研究报道的29%~50%的结果[13]。其中,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最常见的是染色体三体。三体性通常来源于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不分离,与产妇的年龄密切相关[14]。许多报道表明,高龄产妇的年龄是一个与染色体非整倍性有关的重要因素,基于高龄产妇染色体异常率大于年轻产妇,分析认为高龄是单次和RSA的独立危险因素[15]。KROON等[16]的研究表明,35岁以上妇女的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妇女。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高龄产妇(≥35岁)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高于低龄产妇,即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亦升高,与以往报道结果一致[17]。研究表明,在异常非整倍体中,16三体占比最高,称为“流产染色体”,其后是X单体和22单体,且在高龄产妇(≥35岁)和年轻产妇(<35岁)中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8]。而STEPHENSON等[19]报道自然流产最常见的三体征是15三体,其次是16、22三体,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样本中产妇的年龄和孕周较小(小于6周)造成的。为了确定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否是RSA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比较了RSA和散发性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情况,发现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可能有其他更多的因素造成RSA[18]。
以自然流产而告终的临床确诊患者中,80%处于胚胎发育早期,且染色体异常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据报道绝大多数RSA发生在妊娠早期,一般在孕10周以内[21],本研究中发生在10周以内的RSA患者占41.4%(12/29),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83.3%(10/12),不排除样本量较小造成的统计误差。本研究还显示,继发性RSA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于原发性RSA,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22-23]。其中母体因素如凝血、免疫功能紊乱以及解剖异常可能发挥更显著的作用,使继发性RSA胚胎更易出现异常形态。这些发现可能为RSA患者提供预后信息,同时强调了原发性、继发性RSA潜在的病因不同。在继发性RSA中,由于异常核型的高复发率,可将植入前基因筛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提供给患者[24]。陈洁等[25]对原发性、继发性早期RS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继发性患者内分泌水平、夫妻双方染色体及解剖因素均与原发性早期RSA患者有差异(P<0.05),提示继发性RSA者可能存在遗传外的因素造成早期胚胎发育异常而导致自然流产。
针对RSA的病因,染色体检测结果对于临床工作者的诊断及患者的妊娠结局尤为重要。虽然传统核型分析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培养失败、样本微生物感染、产妇细胞污染和染色体制备不良等因素常常导致常规核型分析失败,总体失败率为21%[26],尤其在RSA妇女中,无论是通过金标准还是分子遗传学测试技术,染色体异常的患病率大不相同[27],这可能与样本污染、陈旧、培养失败降低检测成功率有关。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在早期流产中绒毛染色体异常率约50%,也有学者认为染色体异常率的实际情况可能明显高于既往报道数据,这是由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分辨率有限,检出率较低。使用基于DNA的方法,包括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FPCR)、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或NGS,可以避免一些技术难题。本研究中29例RSA样本行NGS检测的成功率高达100%,异常率为75.9%,高于李书平[28]、袁宏涛等[29]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检测的异常率63.2%、60.8%的结果,其中分别有5例及2例绒毛培养失败。李亚丽等[10]对比分析了绒毛染色体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NGS技术等3种方法对绒毛细胞染色体的检测结果,认为NGS技术可作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的补充检测手段,特别是胚胎停止发育时间长、绒毛组织陈旧、形态极差的样本可以进行NGS技术检测,以提高检测成功率。
值得提出的是,虽然QFPCR相对容易实施,而且价格相对便宜,但并不能检测大部分异常染色体(如染色体15、16和22)。与之相比,CMA或NGS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生成更完整的基因图。然而,这两种技术的缺点不仅是成本过高,而且分析结果较耗时[30]。同时,在检测低水平的嵌合体以及三倍体或四倍体时,NGS技术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但是其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仍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本研究表明,NGS技术可以用于检测RSA绒毛组织,且成功率高,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发现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一个结构良好的产前诊断,包括临床、遗传学以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尤其是对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测,不仅能够协助临床工作者做出准确诊断,而且也能够指导RSA患者实现优生优育,改善妊娠结局。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ConflictsofInterest:All authors disclose no relevant conflicts of interest.
作者贡献:所有作者共同参与了论文的研究设计、写作和修改。所有作者均阅读并同意发表该论文。
Contributions:All the author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design, writing and revision of the manuscript.All the authors have read the last version of the paper and consented sub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