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良是心底柔软的情愫

2022-12-09苑举磊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老唐书摊环卫工人

苑举磊

善良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是内心最柔软的情愫。人世间的善意和爱,就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散发着迷人而悠远的馨香。在我们身边,总有许多善良而真诚的人,他们栽种善良,播撒爱心,传递正能量,装点我们美好的生活。

【佳篇赏读】

栽种善良

周泉霜

这条街的尽头,是果蔬的世界。每天下班多走一截路,只为寻点新鲜的水果蔬菜。

今年8月的天气,像极了小孩儿的脾气,上一秒还是蓝天白云,下一秒就乌云密布。和姑姑刚刚在水果摊开始挑选水果,瓢泼大雨便不期而至。若不是我二人未雨绸缪带着雨伞,加上水果摊上支起来的遮阳伞庇护,我们早已被眼前的大雨淋个透心凉。

但,路边的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了。尽管树叶仍显浓密,却依然抵挡不住暴雨的侵袭,已经湿透的衣衫紧贴着瘦骨嶙峋的身体,让他俩本就佝偻的体态更加颤颤巍巍。见状,姑姑马上冲了过去,要把雨伞给老人用。但老人再三推辞,并不断解释说自家亲戚离这里不远,不愿意接受姑姑的心意。在姑姑的坚持下,老人最终举起了这把雨伞,并不断询问怎么把伞还给她。“你们路过的时候把伞放在卖水果的阿姨那里就行了!”说完,姑姑转身跑入雨中,两位老人则不断地冲着雨中奔跑的背影说着“谢谢”。

匆忙买好水果,雨势较之前已明显变小,但老板娘说什么都要把雨伞借给姑姑。刚刚前行不过20米的距离,雨渐渐消失,突然听见一个女人在背后焦急地呼喊。“难道是钱数不对?”我们姑侄俩边思量边回头,发现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她用最快的速度来到我们面前,将刚才的那把爱心伞物归原主。

目睹此情此景,我心中百味杂陈,前不久微博上的一件事也即刻在脑中浮现。成都一位网友赵女士发微博,为自己的“揣测”向一位环卫工人道歉。

那天突发暴雨,赵女士和许多乘客被大雨拦截在地铁口,一名环卫工人冒雨跑来,热情地将手中的雨伞和雨衣送给大家,却遭到大家“拒收”。“说起来真的惭愧,我当时以为他是趁暴雨来卖雨具的。”直到环卫工人着急地将雨具塞给大家,然后在大雨中消失,赵女士这才反应过来,他只想帮助大家的动机是如此单纯。

事后,赵女士辗转打听到环卫工人老唐的联系方式,专程登门还伞。对于真诚的致谢,老唐连连说“没事没事”。原来这不是老唐送出去的第一把伞,但赵女士却是第一个还伞的人。视频中,环卫工人老唐笑意盈盈,眼神里透出一种简单的幸福。

无论是姑姑还是环卫工人老唐,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和栽种善良。原来行善是如此简单,行善之人是如此美丽。虽然只是送一把伞,但它表达的却是浓浓的善意,而这把善良的伞一定能够抵挡旅途的风雨。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1年第12期)

【写作借鉴】

选文通过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栽种善良”这一主题。作者从与姑姑一起买水果突遇大雨写起,通过姑姑把伞借给没带伞的老人、卖水果的老板娘坚持把伞借给姑姑、老妇人送还雨伞三件事,联想到环卫工人老唐雨中为大家送伞的事,刻画了多个用行动栽种善良的人物形象,揭示出了“善良如伞,能够抵挡旅途风雨”的主题。在写法上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以小见大,日常琐事凸显宏大主题。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雨天送伞的寻常小事,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宏大主题,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事因小而具体,也因具体而更容易把道理说透,更能打动人。

二、借事说理,叙议结合揭示深刻道理。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单纯记事,而是叙议结合,借事说理,通过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例揭示出深刻的道理。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记录自己关于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体现善心善行的经历,并由此生发出关于“善良”的所思所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细节刻画,用微镜头表现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微镜头”的写法,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如“已经湿透的衣衫紧贴着瘦骨嶙峋的身体,让他俩本就佝偻的体态更加颤颤巍巍”“姑姑转身跑入雨中,两位老人则不断地冲着雨中奔跑的背影说着‘谢谢”“视频中,环卫工人老唐笑意盈盈,眼神里透出一种简单的幸福”,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小试身手】

摆书摊的阿姨

翟玉烁

每当我骑车从学校西门经过,总能看见她。她身材矮小,松松地扎着根马尾辫,时常穿一身半新不旧的灰色衣服,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瓶底似的大眼镜。一张大大的编织布铺在林荫道旁,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图书、报纸、杂志,两个鼓鼓的大书包挂在一辆旧自行车两侧。她一个人,或静静地坐在道路旁的石阶上,默默地低头看书,恬静而安闲;或不停地向蜂拥而来的学生递书递报,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欢喜。

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坚守在这里,早已成为我们心中一道平凡而美丽的风景线。

我时常想,她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形单影只的,她的家人在哪里?有一天,偶然听到她的故事。她早先是一名工人,工厂倒闭,她失去了工作。丈夫弃她而去,她独自带着孩子。万般无奈之下,她选择了摆书摊,以此来维持生活。后来孩子上学了,家里开销大了,为了生计,她每天除了在学校旁边摆书摊,还奔波于饭店、宾馆、车站、商场之间,一块钱一份,或者五角钱一份,向顾客推销报纸。

我经常去光顾她的书摊。没有顾客时,她就静静地坐在石阶上阅读,渴了,就喝一口自己带的白开水。看到学生放学出来,她不会像很多小贩那样大声吆喝。对光顾她的书摊的人,即使什么都不买,她也和蔼地点头打招呼。对买她书报的人,她总是感激地微笑,还不忘记说一声“谢谢”。她的收入微薄,而且很不稳定,但她从不随意抬高书价。她的摊位上出售的都是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报纸,而从没有不適合初中生阅读的杂书。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卖学生喜欢看的杂书,那样可以多卖些钱。她淡淡地说:“我不会那样做。我的孩子也是学生,如果他看了不好的内容,会耽误学习。我不能去耽误别人家的孩子。”她简单的话语,却让我读懂了一位母亲的善良。

善良的阿姨,她虽然平凡,却坚忍地有尊严地生活着,她坚守着内心的善良,把自己活成了校园门口一道平凡而美丽的风景线。

点 评

文章刻画了一位善良而又坚忍的摆书摊的阿姨,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如第三段借助他人之口,从侧面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突出了她不向生活低头的坚强品质。结尾通过简单的议论表达了“我”对摆书摊的阿姨的赞美之情。

猜你喜欢

老唐书摊环卫工人
钓 鱼
我的小书摊
书摊·茶摊
我到底要不要生二胎
书摊读书
呈贡区总工会: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慰问
跟踪导练(五)(4)
暖心!环卫工人收集50多把弃伞送给路人
我们是城乡的美容师
——献给第二十六个环卫工人节
塞纳河畔的小书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