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正是读书时

2022-12-09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书籍

作家梁晓声说过,“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用书籍装点自己的青春年华。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时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靈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铸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选自《毕淑敏散文读本:青少卷》,有删改)

◆思考

1.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读人鱼公主时的感悟。

8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2.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空气

◎尤 今

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侬我侬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状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的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站在浩如烟海的書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点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选自《没有选择的选择》,有删改)

◆思考

1.作者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出发,赏析标题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三段,简要概括“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学作品对人的熏陶”的角度,谈谈选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1.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泡沫;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2.这里的“灵魂”指一种精神。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砺”和“煎熬”,但人鱼公主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伟大精神的体现。3.示例:结构上,作者以年龄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作者对生活有了“常新”的感悟。作者巧借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书籍是空气》

1.(1)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2)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3)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2.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书籍在“我”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突出了书籍对“我”的重要性。3.因为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书籍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书籍中,“我”汲取了营养,丰富了精神生活,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享受,所以说书“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4.略。(言之有理即可)

猜你喜欢

安徒生童话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童话镇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午夜童话镇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