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书札记
2022-12-09李金芝
李金芝
讲写法
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札记”。读书札记,是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的文字。读书札记一般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等。评论式札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因为评论式札记比较常用,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评论式札记的写法。
一、具体分析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所用的材料和作者的写作思路,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放大。例如一篇评价《窗边的小豆豆》的读书札记这样写道:
与其说《窗边的小豆豆》是关于童年生活片段的回忆,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实例展示。小豆豆与校长先生初次见面,在校长办公室,小豆豆竟能一口气对校长讲述了长达4小时的关于自己的故事,而小林先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孔,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时不时会发出感叹。如作者承认的那样,倘若在童年的时候她没有遇到小林老师,她的人生轨迹就不会如现在这样发展。自然,这与她的父母那种有原则的宽容的爱也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他们的配合与信任,小林先生的教育方式才能得以完整实施。
这段读书札记紧紧围绕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内容具体,见解独到。
二、客观评论
对于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作品的社会背景、作家生平、作者的思想倾向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例如一篇评价《瓦尔登湖》的读书札记这样写道: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地消失了,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我的内心里拥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洗,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这段评论比较客观,结尾几句提示当今的我们,应该怎样辩证地去寻访山林,找到我们心中的“瓦尔登湖”。
三、历史评价
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视角去解读。例如一篇评价《骆驼祥子》的读书札记这样写道:
祥子的故事,在明媚中开始,最终却在黑暗中结束。祥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去创造幸福的生活,却一次又一次失败。祥子非常努力,出去拉活,出汗出力都在所不惜;祥子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和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尽管如此,祥子却没能成功。祥子的失败甚至堕落,不是祥子不努力,也不是祥子目标不坚定,而是因为祥子生活在一个腐朽的社会,一个没落的时代。祥子最终没能扛得过社会的黑暗,渐渐堕落。祥子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是无力改变整个社会和时代的,祥子如果不懂得联合起来反抗,他和类似他这样的人,注定会被社会腐朽的洪流裹挟着前进,直至消亡,他们的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這就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底层人民共同的的悲哀。
这篇札记,作者能够关注到时代背景,是时代造成了祥子的悲剧,而不是祥子不努力、信仰不坚定。联系现实,思想积极奋进,体现了评价的历史高度。
亮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狄更斯在《圣诞颂歌》中运用怪诞、夸张的表现艺术,生动再现了当时资产阶级的丑恶生活,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英国真实的社会现实。不过有些人认为狄更斯对资产阶级的态度还存在局限性,对为富不仁的资产阶级还是心存仁慈,对资产阶级的批判还不够深刻。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札记。
示例文
思想局限,思考无限
——《圣诞颂歌》阅读札记
◎张雨晴
19世纪的英国,烟囱林立,汽笛轰鸣,浓厚的白雾罩在城市上空,终日不见太阳。此时,有一束光撕裂厚厚的云层,给冰冷的城市带来一丝慰藉与希望。这束光就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圣诞颂歌》写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时新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发展迅速,他们凭着精明的头脑和狠辣的手段在社会财富的阶梯上越爬越高。对金钱的强烈追求,使他们变得唯利是图,变得盲目,迷失了自我。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为了不断地追求金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扭曲的人生追求,加大了他们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压榨、剥削,也在人与人之间竖起打不碎的屏障。那时的人们就像一个外壳坚硬的牡蛎,孤单地缩在光照不到的阴冷的海水里,不与任何人交流,冷漠淡然。
就像书中的斯克鲁奇所说“用利益衡量一切”,他克扣雇员微薄的薪水,不愿多给他一块煤炭;他拒绝善良的侄子提出共度圣诞节的提议,原因是他不想为圣诞礼物花一分钱;他对社会慈善家提出为穷人捐款的提议嗤之以鼻,表示无法理解。斯克鲁奇金钱至上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可这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浮躁、荒谬、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成为当时资产阶级的价值核心。可以说,狄更斯用辛辣的笔调写出了人性之恶。
人性在最开始的时候,向善还是向恶?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性裹在时代的洪流里,时善时恶。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具有双面性。工业革命破坏了田园牧歌的诗意生活,也带来了发达的文明。在当时没有人可以确切地对资产阶级的兴起做出真正客观的评价,所以,有人说狄更斯对资产阶级的批判不够深刻,还有人说狄更斯对资产阶级的评价过于片面,而我认为无论是不够深刻还是过于片面,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思想必然会有所局限,但不可否认,《圣诞颂歌》留给读者的思考是无限的。
与其说狄更斯厌弃旧社会,不如说他极力想改变一个没有人情味儿、金钱、利益至上的社会。《圣诞颂歌》除了表现对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人际关系异化的厌恶和唾弃外,更多地展示了对人道主义的追求和理想。他让斯克鲁奇从刻薄的利己主义者变成了仁厚慈祥的奉献者。狄更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面对社会中的种种混乱与不齿的行为,他心中抑郁而愤慨。所以,他抬笔写下了名著《圣诞颂歌》,思想的局限没有影响其价值,而无限的思考成就了它的不朽。
《圣诞颂歌》更深层的愿望是唤醒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改变这个污浊的世界。在作品的字里行间,狄更斯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以长镜头的方式向人们铺陈,在百年之后,我们仍能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共振,从而引发思考——面对“恶行”,我们要的是冷峻批判,还是心存仁慈?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发出的一束光吧!
【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中学】
◆点评
这篇评论式札记,按照所给出的三种思维方法进行创作。对于作品内容的介绍比较具体,并进行客观的分析,没有受其他观点的影响。对于这本书思想的局限性能放在时代里分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作品的价值,从而紧扣论点:思想局限,思考无限。首尾呼应,引发思考,主题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