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写回忆性散文

2022-12-09黄永红彭依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记念抒情背影

黄永红 彭依

讲写法

散文基本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回忆性散文同样具有这一特征。为了表达对某一事物、人物或某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怀念,作者会选择一系列事件,甚至是生活中较为琐碎的细节来记人叙事,表达手法灵活多样,这就是回忆性散文外在的“形”。但记事、写人都是为了抒发一定的情感,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对自我的反思,因而它必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中心,这就是散文的“神”。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均属于严谨有序、笔法洒脱、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从现实来看,回忆性散文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文体。要想写出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需要掌握以下写作技巧:

一、善于观察,挖掘动情点

法国文学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动情点”就是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打动了你,牵动了你的情思,引发了你的思考,启迪了你的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仔细观察,就能捕捉到生活中的动情点。如史铁生的母亲身患绝症仍耐心地劝慰他,甚至临终前还在念叨残疾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史铁生正是挖掘出这样的动情点,才写出了感人至深的《秋天的怀念》。又如朱自清看到父亲为他买橘子,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情形时,深深触动了他的情感,才写出了回忆性散文名篇《背影》。

二、采用倒叙,线索分明

“回忆”就是对往事的追忆。既然要追忆往事,就要安排好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关联。回忆性散文最基本的叙述顺序是倒叙,例如宗璞的《水仙辞》,就是从窗前的一盆水仙花开篇,接着由此展开回忆,思念自己一个逝去的、喜欢养水仙的朋友。再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同样也运用倒叙,回忆了在延安时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了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

写回忆性散文,要有一条明显的线索。线索是指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散文要做到“形散神聚”,必须有一条“线”把众多的材料串起来。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线索明确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明晰了。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有双重线索,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如《记念刘和珍君》就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先痛心地回忆,然后愤怒地控诉,接着深沉地思索,最后熱烈地讴歌。抓住了行文的线索,作者的思路结构就一目了然了,层次清晰。

三、详略得当,精写细节

一篇回忆性散文写得优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安排情节能否做到详略得当。如《散步》一文,先记叙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再写散步遇到矛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究竟满足儿子走小路的愿望还是顺从母亲走大路的意愿,“我”决定走大路,但母亲决定满足孙子走小路的愿望:“走不过去的地方,你背我”,情节进一步发展,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散步》详写散步中的“分歧”及如何解决“分歧”;略写散步过程中所见之景。这样,行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写作时,我们要根据主旨的需要,确定叙事的重点,对能很好体现主旨的事件与人物要浓墨重彩地写,如此,才能层次清晰,亮点凸显。

细节的表现力最强,因此要精心选择那些曾经打动过你的镜头或画面,将感情聚集在上面,加以精细描写。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用两个典型细节,形象地刻画出母亲对儿子极易敏感的心的小心呵护。当窗外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时,母亲“挡在窗前”。这个“挡”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母亲担心多愁善感的儿子会触景生情、见景生悲。当母亲高高兴兴地说儿子小时候是怎样顽皮地“踩杨树花”时,“她忽然不说了”——怎么能当着残疾儿子的面提到他最忌讳、最敏感的“跑”“踩”一类的字眼?文章巧妙地“抓拍”这两个传神细节,惟妙惟肖地刻画母亲内心的敏感、惭愧与深深的自责。

四、表达方式,巧妙融合

精彩的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而真挚的抒情和富含哲理的议论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写作时,若能将描写、抒情和议论巧妙地融入到记叙中,必能使读者有情真意切之感。回忆性散文以记叙为主,记叙中可灵活穿插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如《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把记叙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交叉错落地组织起来,使所记叙的人物、事情和物件成为抒情的依据,叙中有情,情有所托,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示例文

外婆的背影

◎戴 莎

夜静悄悄的,躺在宿舍的床上,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在窗棂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我毫无睡意,突然想起外婆一瘸一拐的背影……

外婆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记得六岁那年的一个夏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看望她。临近晚上十点,大人们还在聊天,我困了,便独自上楼睡觉。可是家里的蚊子太多了,叮得我难以入睡。忽然,楼道里传来了“咚,咚,咚”的一轻一重的细碎的脚步声。声音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我房间的门口。随后,门“吱”的一声开了,一束光亮划破黑暗映在了灰白的墙上。一会儿,屋里弥散着淡淡的蚊香气息。那晚的月色很好,躺在床上的我,对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也听得真真切切,但我却调皮地佯装入睡,纹丝不动。不一会儿,外婆转身离去。这时,我看到了一个脊背弯曲,脖子向前微伸,左肩抬起,走路一瘸一拐的背影。我的眼眶湿润了。

听妈妈说,大概在我一岁的时候,外公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不到两个月,外婆就中风了。从那以后,外婆的右半身瘫痪,只能整日躺在床上。经多方治疗,虽然生活能够自理,但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外婆是一个睿智的人。记得初三那年的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耷拉着脑袋回到家,胡乱扒拉几口饭就进屋学习去了。正好外婆在我家,看我情绪低落,便去问妈妈。得知原委后,她瞪着眼睛,一字一顿地叮嘱妈妈,不能给我太大的压力。过了一会儿,我房间的门推开了,只见外婆双手托着一只朱红色的塑料茶盘,因为手上没多大力气,茶盘不停地在抖,我忙起身去迎。外婆微笑着说:“莎,快喝茶!”一杯冒着热气,散发着清香的姜盐茶放在了我桌上。此时,我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失落和悲伤,泪眼婆娑,外婆那张瘦削得枯叶般的饱经沧桑的脸逐渐模糊。外婆伸出她那双苍老的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轻言轻语地安慰我,鼓励我。外婆递给我的岂是一杯普通的茶,分明是无私的关爱,是最淳朴最真诚的情感。外婆离开时,我又看到了外婆那矮矮的、脊背弯曲的背影。那一刻,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外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逢年过节,我们都会聚集到外婆家,大人们聊天,孩子们嬉戏。这时,我总能看到外婆一次又一次端着茶盘,一瘸一拐地给孩子们端茶送水的背影。平日晚饭后,邻居们喜欢来外婆家坐坐,外婆又开始忙碌了。她宁愿多跑一趟,也要给每位客人递上一杯茶。有人劝道:“娭毑(方言,祖母),您腿脚不好,小孩子不喝茶。”外婆笑笑,说:“没事的,小孩子也是客人,只是慢一点,多跑一趟。”说完,外婆又脊背弯曲、颤颤巍巍地走向厨房……

现在,我在城里读高中。想家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外婆,想起她忙碌的身影,想起她温柔亲切的话语,想起她矮矮的、脊背弯曲的背影。

【湖南汨罗市第三中学(2016)班】

◆点评

作文以小见大,通过三次对外婆背影的精雕细刻,一位细致、睿智、勤劳的外婆形象具体可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激发读者对亲情的感悟。这是作文最成功的地方。行文中作者紧紧围绕背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脉络清晰。

猜你喜欢

记念抒情背影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两个背影
春 日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会抒情的灰绿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简论抒情体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