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蚕豆浙蚕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12-09宋度林柯东晖胡勤勉怀燕尤金华李付振朱灵龙张小利
宋度林,柯东晖,胡勤勉,怀燕,尤金华,李付振,朱灵龙,张小利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数字旱粮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1;2.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3.杭州和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16;4.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5.丽水市莲都区植保与动植物检疫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蚕豆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淀粉的豆科作物,也是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籽实可作杂粮副食、蔬菜和精饲料,残株、茎、叶、荚壳可作绿肥、堆肥或牲畜饲料[1-2]。蚕豆是浙江省的重要冬种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7万hm2,主要分布在宁波、丽水、温州、台州等地。发展蚕豆生产既可利用冬季闲置土地,又能增加冬季作物经济效益,且能增加土壤肥力,减少下季作物用肥量等,可谓一举数得,对于保护耕地生态平衡和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浙江省的蚕豆以鲜食为主,少部分用于收获干种子。目前蚕豆生产中存在品种退化严重、品种更新慢、优质早熟鲜食蚕豆品种缺乏等问题。二十多年前,浙江省引进了日本一寸大蚕豆类型,经过驯种改良,育成了日本大蚕豆、慈蚕1号和双绿5号等品种,2007年之后,很少有其他新的品种认定和大面积推广。由于种植时间长,品种种性出现退化,品种纯度、品质和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浙江省种植的主要品种还是以慈蚕1号、大白皮和陵西一寸等老品种为主,生产上急需早熟、3粒荚及以上比例高、鲜荚鲜粒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的蚕豆新品种[3]。
1 选育过程
2012年春季,从平湖大青皮中选到早熟、鲜荚大、3粒荚及以上比例高的变异株,于2012年冬季播种,2013年春季选留一批优系,其中H16系由3株性状类似的目标优株混合采收。2014年开始,以早熟、绿粒和3粒荚及以上比例高为选育目标,利用隔离网室种植进行系统选拔,于2017年春季确定目标株系为ZB-9。2017—2018年在丽水莲都、东阳、杭州等地组织安排了品种比较试验。2019年定名为浙蚕1号(表1)。结果表明,本品种3粒荚及以上比例高、结荚较集中、荚形条直、鲜粒浓绿色、产量高。
表1 鲜食蚕豆浙蚕1号的选育经过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
浙蚕1号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丽水市莲都区、东阳和杭州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2017年度的3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每667 m2浙蚕1号平均有效鲜荚1 084.0 kg,对照慈蚕1号为889.8 kg,比对照增产21.8%。单株有效荚数分别为23.1荚和22.0荚,比较接近,但每株3粒荚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8.1%和40.1%,比对照增加20.0%。2018年度的3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每667 m2浙蚕1号平均有效鲜荚1 273.8 kg,对照慈蚕1号为941.1 kg,比对照增产35.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为25.2荚和23.2荚,但每株3粒荚及以上比例分别为49.3%和40.3%,比对照增加9百分点。两年多点试验结果,每667 m2浙蚕1号鲜荚平均1 178.9 kg,比对照慈蚕1号增产28.8%,3粒荚及以上的比例高(表2)。
表2 鲜食蚕豆浙蚕1号的产量表现
2.2 生育期
2017年度浙蚕1号鲜荚上市日期比对照慈蚕1号平均提早3.0 d。2018年度比对照提早3.4 d(表3)。
表3 鲜食蚕豆浙蚕1号的生育期表现
2.3 农艺性状
长势中强,株高90~100 cm,单株有效分枝8~10个,茎秆中等,叶色深绿,叶椭圆形,上部叶片较小。白花,花托浅粉红色;结荚部位低而集中,单株结荚18~25个,3粒荚及以上比例占45%以上。鲜荚长约15 cm、荚宽约2.7 cm,荚形条直匀称,鲜粒浓绿色,鲜豆百粒重420 g左右,全生育期195 d,干荚长14.43 cm,干籽粒百粒重204.45 g(表4)。一般每667 m2鲜荚产量在1 000 kg以上。具有早熟、3粒荚及以上比例高、商品性好、产量高等特点,适于鲜食和加工速冻用。
表4 浙蚕1号的农艺性状表现
浙蚕1号与对照品种慈蚕1号,表现为荚形直、鲜粒浓绿色,市场售价高于对照慈蚕1号,更受市场欢迎。
2.4 抗性
2018年委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对锈病表现为中抗,赤斑病表现为中抗,对枯萎病表现为中抗。适宜浙江省全省种植,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4]。
2017和2018年2个年度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浙蚕1号的苗期耐寒性属于中耐-耐,比对照慈蚕1号耐寒性稍差。赤斑病和锈病的耐病性均属于中抗,2个品种类似(表5)。
表5 浙蚕1号的田间抗性表现
2.5 品质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对干籽粒测定,浙蚕1号蛋白质含量302 g·kg-1,粗脂肪含量2.0%,淀粉含量344 g·kg-1,赖氨酸含量1.90%。
3 栽培技术
3.1 施基肥与作畦
露地栽培宜选择排水性较好的平整大田,设施栽培选择8 m宽大棚,前作没有种植过豆科作物,每667 m2施45%三元复合肥30~40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 kg、钾肥2~3 kg,腐熟堆肥若干,肥料应符合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规定。全面散施,深耕、充分碎土后起畦,畦面要平整。畦宽60~70 cm,沟宽30~40 cm,畦高20~25 cm。在畦上铺黑地膜或双色地膜,用土将地膜四边压住。按照种植株距,在地膜上打孔,孔径为10~12 cm[5-6]。
3.2 播种和低温春化处理
选大小一致、粒型饱满、无虫眼的种子,每667 m2准备约7.0 kg种子,晒种2~3 d。露地无春化处理宜直播,每穴1粒。春化促早栽培方法如下:用室温清水浸种12~20 h,水量以种子刚好被水面覆盖为度,浸种期间,分2~3次充分搅拌清洗,以清除种子表面的黏质物。种子充分吸涨后,用杀菌剂进行消毒,种子均匀浸润后即刻取出。将种子放置在铺有保湿材料的塑料框或其他容器中,盖上双层纱布,常温下催芽至芽长1~2 mm,在冰箱或冷库低温环境中进行,温度3 ℃左右的环境下,放置时间20~25 d进行低温春化处理后直播或育苗后定植[7-8]。
3.3 种植技术
露地播种宜选择直播,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进行,在做好的畦上根芽朝下播种,1畦1行,株距30~35 cm,每穴1粒,每667 m2种植密度1 800株左右。播后覆土稍压,按总播种量预备5%的种子用于补苗。设施栽培宜选择低温春化处理后育苗移栽,8月上中旬开始浸种催芽和低温处理,然后将春化处理后的种子播在含有无菌基质土的50孔或32孔穴盘中进行育苗,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叶龄4~5叶时,选择阴天或者下午进行定植,每畦栽种1行,穴距35~50 cm,每穴种植1苗。每667 m2种植1 200株左右。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用遮阳网适当遮荫,以促进及时成活[9]。
3.4 整枝打顶
定植后5~6片叶时主枝摘心,促进侧枝发生。待有8~10个枝条发生后,选留6~8个粗壮的枝条,其余剪除。将土培在植株基部,尽量使枝条分开。在侧枝出现结荚节位的时候,留8~10个花序,将侧枝打顶,有利于提高结荚率[10]。
3.5 化学调控
设施栽培春化处理时,在侧枝生长至15 cm左右喷施12.5%烯唑醇800倍~1 000倍液;15~20 d进入结荚期前,视长势再喷施12.5%烯唑醇600倍~1 200倍液,以适当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
3.6 追肥
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在整枝后、开花结荚盛期进行,每667 m2可追施尿素3~5 kg和钾肥1 kg,喷施0.1%钼酸铵和硼酸钠溶液。
3.7 温度水分管理
出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荚期如遇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设施栽培棚内温度以20~25 ℃为宜,温度低于10 ℃时,大棚内需加中棚,温度低于0 ℃时,还需加小拱棚,温度低于-4 ℃时,还需加一层膜保温。温度高需通风,按照先内后外,先小棚后大棚的原则进行,同时可降低棚内湿度,以防病虫害发生。
3.8 绿色防控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水旱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随时清除弱苗、残存病株,保持排水通畅,及时整枝,加强通风透光。必要时采用对口农药进行生物或者化学防治。主要预防赤斑病、褐斑病、锈病和蚜虫、豆象等。
3.9 采收
以鼓粒中后期荚色翠绿时采收为宜。促早露地栽培一般比常规露地栽培可提早5~7 d;促早设施栽培比常规露地栽培提早3个月以上,早播的第一批采摘可在元旦前后,迟播的在3月上旬。采后及时剪除鲜蚕豆荚采摘完的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