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建筑空间改造与结构技术分析

2022-12-09边胜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钢梁屋面构件

边胜伟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引言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目光转向既有建筑空间改造,力图通过老旧建筑改造和结构加固达到空间再利用的目的。其中,胥刚[1]引入城市建筑整治项目案例,进行加固与节能改造,综合使用喷射钢筋混凝土板墙补强技术、植筋技术、压力灌浆补强技术等,实现老旧建筑结构优化。黄修月[2]论述了空间改造与结构技术的应用价值,对比增大截面积法、混凝土加固法、粘贴钢板法等的异同和优势。本文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以福建省厦门市某大跨度厂房改造为例,对其参数计算细节、方案设计细节等进行论述,重点提出新增柱网支撑方案和增设支点加固方案,有效减少工程量,提升建筑改造质量。

2 项目概况

福建省厦门市某地旧厂房占地面积43 652 m2,中间部分为组装车间,南北各设一个开敞通道,四周设置4 个构件加工磨削车间,环绕组装车间布局,两侧为辅助用房,除中部组装车间净空较高外,其余功能区屋盖高度均一致。厂房初建时采用轻钢结构,主车间采用三跨门式刚架设计方案,底部使用铰接方式固定,且中柱为顶部铰接摇摆柱,单层架构,高度为18.3 m,辅助用房为双层架构,檐口高度为11.75 m。改造环节需将组装车间屋面加高至20.3 m,辅助用房预留8.5 m 净高,以满足新型生产设备布局需求。

3 方案设计

对现场情况进行摸排调查后,初步制订两种不同的改造方案:一是直接加固方案。新柱网与旧刚架结构相连接,以节省新增结构柱的步骤,减少成本支出,降低对建筑地基的不利影响,但其局限性明显,新结构载荷沿旧结构传递,易造成垮塌,需进行大量的加固防护。二是新建柱网,使之脱离旧有支撑体系单独存在,虽会带来柱网冲突风险和地基沉降风险,但加固工程量较小,稳固性更有保障。经过可行性论证,最终确定使用方案二。改造工程范围内土层性质较特殊,残积黏性土埋置较深,厂房初建时使用换填法处理,换填材料为砂石,换填标高为-2.000 m,如果直接将新建部分落于老土层上,则开挖深度可能超过原基础,易造成失稳风险。因此,决定引进高压旋喷桩处理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见图1)。综合考虑后使用双管旋喷桩,设计承载值为200 kPa,管径为500 mm,同时采取优化措施,以防止喷射压力带来扰动。施工采用跳打方案,以旧基础为中心,遵循先近后远的基本原则,注浆压力为20 MPa,水泥材料中掺入早强剂[3]。施工前进行了系统的配比试验,最终确定水灰比为0.8~1.2。在确定喷浆压力、水灰比的基础上,精准制备水泥浆液,并在现场打设数根试验桩进行试桩试验,将搅拌机提升速度确定在15 cm/min。新建结构区域范围内存在1 根体积较大的中跨钢梁,建设方希望拆除以扩大开敞空间,但结构分析后认为钢梁拆除后,旧有门式刚架结构无法从摇摆柱上获取充分的载荷支撑,必须通过铰接节点改造,使之成为刚接结构才能确保稳定性,且梁柱、基础等均需要改造加固,因此,最终确定了保留中跨结构,设置隅撑檩条的方式。

4 结构分析

改造结构应区分新建、旧有结构,新建结构屋面需高出旧有结构屋面原有水平,底部跨度为34.2 m,采用钢桁架结构形成独立支撑体系。屋面恒载设计值为0.25 kN/m2。综合分析后使用Q345 高强度钢材,将相关参数输入PKPM-STS 平台计算,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由于原厂房建设年代久远,门式刚架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经过多次调整,初时依据CECS 102—1998《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与现行GB 51022—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相关参数需重新计算。按现行规范分析,结构中使用的构件基本满足刚度要求,但构件1 和构件2 在部分指标上出现偏差,强度和稳定性不符合要求。其中现行规范要求梁最大应力不超过305 MPa,但边跨梁应力计算结果超载,已达384 MPa,原因在于中跨部分采用新建结构方案,旧刚架中跨被废弃,故两侧边跨受力结构变更,跨中弯矩增大。而旧有厂房结构设计过程中,为提升设计简洁性,在很多区域使用了满应力方案,钢材强度消耗严重,结构整体的安全储备不足,当载荷发生变更时,易出现应力超载、失稳等问题,后续可能需通过加固改造的方式提升承载上限。

5 空间改造与结构技术要点

5.1 支撑布置

考虑到既有建筑空间、结构改造环节,采用新建钢结构方案,屋面体系高出原有结构水平,因此,水平支撑的可靠性对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现场评估论证认为改造结束后,新屋面体系与旧体系之间存在两个显著区别。

1)中跨风载荷作用差异。由于中跨部分拆除屋面板,所以风载荷减小,可适当简化结构构造。操作时仅保留部分檩条,使其继续发挥隅撑作用,同时保留水平撑杆和交叉杆,以提升稳固性。针对边跨受力结构变更问题,改变原有隅撑间隔设置,采用逐一设置的新方案,每根檩条对应一个隅撑,有效缩短了侧向支撑间距,优化屋面整体的受力结构。

2)建筑南北保留开敞通道,可能带来较大的风载荷隐患,导致屋面结构挪移、失稳等问题,因此,在关键轴部位设置水平支撑,与原有结构保持相同柱距,有效提升了屋面结构应对风载荷的能力。考察原有支撑杆状态,更换锈蚀、磨损杆件,确保其刚度强度指标符合使用要求,优化后的屋面支撑体系如图3所示。

5.2 门式刚架加固

5.2.1 加固方案

本次工程中,综合现场调查情况和技术可行性论证,选择增大截面积法进行优化。对于H 形钢梁来说,改造对象主要为钢梁上下翼缘板。这种加固方式应用效率较高,采用型钢结构材料,通过焊接方式使内外部材料形成整体,共同承受新建结构的载荷应力,可较好地解决构件抗弯承载力不足的困境。由于结构跨度较大,部分梁段可能出现外稳定不足情况,应搭配隅撑进行防护,通过缩小隅撑间距改善受力结构。辅助用房加固时同样沿用增大截面法,新结构净空要求使得助用房的组合楼板被拆除,组装车间结构改变,因此,构件载荷传递也发生一定变化,现场需加固钢梁、钢柱以应对应力变化问题,钢柱原本采用H 形结构,通过改造加固为箱形结构,以改善柱体弱轴刚接部分的受力特性。

5.2.2 加固计算

钢结构加固施工前需进行细致、严谨的参数计算,遵照CECS 77—19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对增大面积加固数据进行优化。CECS 77 中指出,补强加固环节需综合考虑强度及稳定性,负载条件下计算的应力比不大于0.55。计算发现,负载条件下二者应力比大于0.55。因此,只能开展卸载加固操作。由于钢结构增大面积加固环节,使用焊接稳固方法,故焊接技术的应用也会间接影响结构稳定性。焊缝大小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要结合截面剪力、焊缝强度设计值等计算得出。增加截面后,构件几何特性变更,连接焊缝厚度、强度等均需重新计算。

5.3 节点设计

增大截面法加固会涉及构件连接节点问题,若单一采用钻孔焊接方式,可能会造成残余变形应力,且节点位置选择不当,过于贴近高强螺栓,还可能造成热影响变形的情况。因此,如何选择节点、设置节点就成了加固环节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对于钢梁翼缘加固施工项目来说,需要在上下缘板部分增设钢板,此时可能带来焊缝收缩、钢板拱曲风险,实践中可以采用搭配焊接的方式,在中部使用开孔塞焊手法,端部则改用正面角焊方法,试验后发现该种方法表现良好,后续还可以增设劲板进行补强防护,防止出现补强不到位的情况(见图4)。工程部分区域采用ALC 轻质隔墙体系进行功能区分割,立柱设置环节采用连接板固定在钢梁之上,连接板一侧连接主体封口板,另一侧与梁体下翼缘焊接,以达到稳固的目的。注意连接节点设置时要避开梁体端板,这是因为端板部分设置高强度螺栓,焊接可能造成螺栓松动,导致结构失稳等后果。此外,钢梁自体加固处理主要采用加焊T 形钢的处理方式,可较好地降低应力比,上下翼缘最好采用梯形贴板以提升整体强度,保证两端弯矩传递的顺畅性。钢柱柱脚节点设计时要合理布置抗剪键位置,旧有抗剪键位于柱体中央,加固难度较大,设计时可在两侧新增抗剪键以提升抗剪性能。

6 结语

既有建筑空间改造与结构技术应用可提升空间利用率,缓和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压力,保障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实践中务必要正视其功能价值,结合现场调查结果,选用适用的加固改造方案。使用增大面积加固法时需充分考虑结构应力、构件几何特性等因素,根据现行设计规范重新验算结构强度刚度指标。同时,考虑新结构造成的空间影响、载荷影响,做好支撑设置工作。节点选择应尽量远离高强度螺栓,减少钻孔焊接方法的使用频率,以降低焊接热影响,为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钢梁屋面构件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钢梁的火灾行为及耐火影响因素研究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
城市建设者
一种建筑钢结构用便于安装的钢梁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