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

2022-12-08黄玉珍秦国锋

装备制造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高服务平台产教

黄玉珍,刘 波,秦国锋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2019年3 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中明确把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的建设列为改革发展任务之一。要求坚持产教融合的基本原则,“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构建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积累专利技术技能,提高自身技术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是打造高水平有创新能力教师团队的关键平台,也是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孵化基地。本文将对接“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坚持产教融合,以“共建、共管、互聘、共担、共育”的思路进行建设平台,将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为生产链条中的某个重要环节,探索“互联网+”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1 总体架构

平台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词,一是指供人们舒展才能的舞台,二是指进行某个项目所需要的环境,三是指计算机的操作环境,四是指为某种目的而搭建的工作台,五是指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如楼房的阳台、景观观赏平台等。就其原定义,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平台可以是指为进行技术创新服务所需的环境和条件,需要建立合理的平台结构,明确各结构要素内容和关系,为实现平台功能提供有利条件。

对于平台结构“,双高计划”中明确指出要迎合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以英才培育、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为目标,促进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积累技术技能,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平台功能要兼具创新创业、科技攻关、智库咨询,并加强与支柱行业、产业园区、地方政府合作,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要与行业内领先优秀企业合作,以名师培育、工艺改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为目标,提升自身技术服务能力,服务当地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发展[1]。由此可见,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实现其功能及总目标,平台结构可由多个子平台模块进行组建,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架构

子平台模块包括政校企联合示范基地、英才孵化基地、名师培育平台、校企共享资源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专家智库咨询6个子平台模块。政校企联合示范基地起核心基础作用,提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环境,以此为基础,开展英才培养、名师培育、资源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及推广;英才孵化基地和名师培育平台相辅相成,也是总平台的重要目标组成,技术成果得以转化及推广助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专家智库咨询保驾护航,为总平台提供优质资源。总之,各子平台目标明确,整个平台与各子平台之间、子平台之间、子平台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协同、共赢、依赖等多种关系。

2 子平台模块内容

各子平台是分目标落地实现的承担主体,以分目标的达成支撑总目标的实现[2]。针对平台结构,具体子平台搭建内容及实施措施如下。

2.1 搭建政校企联合示范基地

该子平台目标是实现校政行企深度融合,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合作,建立校政行企联合平台。找准各方利益需求,建立长久合作。对于企业,坚持“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生产“旺”季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生产“淡”季学生在学校进行教学。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充分人才支持,企业为学校培养优质人才,施行校企共培,“双元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而对于政府,学校可为政府开展的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工作提供支持(协助当地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政府在经济开发区引入企业时,学校可提前介入,针对性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等。政府可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搭桥牵线,对于有利于校企合作政策大力宣传和加大支持力度;在校企合作较多的企业经济园区管委会下成立“校企事务办”,维护“学生工人”的正当权益,处理纠纷;以“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优秀企业的加入等。总之,以“校政行企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探索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协同的合作,构建常态化对接对话机制,搭建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校企合作示范平台。

2.2 搭建英才孵化基地

该子平台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成蝶式”英才计划,即“自然班”→“破茧班”→“精英班”→“成蝶班”。第二或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跟岗实习,成立“自然班”,实习期间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学生四大能力的培养,如职业适应性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职业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经过6个月实习后,择优组建“破茧班”,第四学期校企联合培养“精英班”,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定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以大国情怀投入岗位中,养成为国争光、敬业专业的品质,在工作中追求卓越、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第5、6学期破茧成蝶,德技双馨的人才汇聚“成蝶班”,毕业即成为企业的星级技术员,满足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2.3 搭建校企共享资源平台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整合校企共建的能解决实际生产和服务的技术资源(如网络信息系统、技术方案,技术视频等),逐渐形成独特的技术资源库。如校企合作企业吉利汽车坚持开放共享、互联理念,提供企业真实视频案例和丰富课程资源,为老师开通了吉利公司内部员工线上学习APP,老师可以自行学习下载校企资源进行教学使用。

吉利汽车提供的技术资源大部分是汽车前市场,对于汽车后市场,资源库对接职业标准,联合南宁科创进口汽修厂设计来自岗位典型维修案例的实训项目和技术项目,构建共享型的能支撑技术服务创新平台的“技术资源库”。总之,校企共建共享资源平台整合汽车前后市场的资源,坚持校企资源共享。

2.4 搭建名师培育平台

以“四有”标准打造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而且数量充足双师队伍。措施有:(1)聘请大师名匠、企业技术能手、行业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提高整体教师团队水平;(2)大力开展教师职前培养和完善改进在职研修体系。逐级培育院级→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师团队,促进教师职业发展;(3)以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为核心,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大师,组建优秀实践实训教师团队,全面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素质;(4)以强化平台创新创业功能为目标,组建校企“双创”导师团队,团队既有成功的优秀创业者又有“双创”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联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并为准备创业的学生开展有效的、全面的培训,助力学生成功创业。

2.5 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

新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是提高教师积极性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形式,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主要是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往往是以发论文、升职称为目的,很少有教师深入到企业挖掘技术难题开展攻关,研发过程与市场脱节,导致产出与需求不对接,同时高职院校普遍缺少科研实验室和专用设备仪器,以汽车专业为例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基本以培养后市场人才为目标,不注重培养学生研发意识,所以基本没有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

该子平台以培养一批能够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改进企业产品研发团队和推广转化技术成果为目标。一方面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对接企业技术难题开展研究项目,产出市场价值较高、技术较成熟的科技成果,提升平台的生命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将生产线上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项目提供给高校,以供科研型教师申报项目时候进行参考。如与我校合作的吉利汽车在其网站向发布一些研究开发、难题攻关、技改提升、教材开发的横向课题研究项目,我校老师可申请承接并双方签订课题开发合同,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产教融合深度,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在“双高”建设过程中,要提升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水平,高起点夯实平台硬件基础必不可少。依托子平台构建独特的关键设备,建设应用型研发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与本科研究发展定位不一致,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将成果转化成企业所需技术和教学手段,培养高职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提高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有了高水平夯实硬件基础的应用型研发技术中心,吸引更多企业单位主动开展项目合作,提高校企合作持续力和深化度。

2.6 搭建专家智库咨询平台

专家智库咨询平台的选拔和构成,着眼全国领先的高职领域、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专家智库,集合“国家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物“国家技能手”等高水平专家,打造能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咨询、方案参谋、指导建议的智囊团队。子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国家名师”“万人计划”领军人物、“国家技能手”等智慧优势,搭建对应领域名师、领军人物与学校、企业等供需对接的媒介,整合专家资源,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树起风向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 建设路径及保障机制

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三融入”为原则,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重要行业企业的需要为落脚点,以人才培育为目标。①融入产业发展。我校在建立平台时紧跟相应产业发展步伐,配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提高平台与产业发展适配度。②融入行业企业发展。以汽车专业为例,我校常派老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和调研,并承接校企合作企业在其网站向发布的一些难题攻关、技改提升、教材开发的横向课题研究项目提升服务平台的生命力。③融入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平台始终服务教学,确保平台人才培养功能充分发挥[3]。

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高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思想认识固然重要,强化机制保障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将平台建设无形融入“双高建设”中,双高建设中包含平台内容,平台的构建促进双高建设。我校双高建设实行学院、二级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独立设置高水平专业群项目建设工作组。工作组负责协调双高建设资源及监管建设情况。二级学院承担双高具体建设和任务包括技术服务平台。各子平台设置负责人,全面承担务平台的各项工作,以发挥最大的管理效应[4]。

(2)健全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快速提升自身能力。改进教师评价制度,以能力水平高低和额外工作贡献为评判标准,绩效工资以动态的形式进行发放,实现多劳多得。比如,年终以积分形式计算教师在本岗位以外的贡献,把国家级、省级到学校项目由高到底分配积分,积分越多获得绩效奖励越多。还有提高教师发论文、立项目、申请专利、编写教材等的奖励金额,对于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并完成结题的,企业也应给予奖励。

(3)经费保障。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资金主要依托双高建设,高职学校应统筹兼顾,把一定的指标和资源配置到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职能中去,形成走出去请进来的强大力量,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提质高效的开展。对于校企合作企业,也应提供硬件设备上的赞助,各有所为,保障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持续高效运行。

4 结语

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平台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产教融合,整合校企合作示范平台、英才培养平台、名师培育平台、校企共建共享资源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专家智库咨询平台,使“双高”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成为完整的系统,并坚持“三融入”,明晰平台建设路径,强化保障机制,各子平台各有所为、效能最优,实现“双高”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持续高效运行。打造集英才培养、智库咨询、科技攻关、资源共享、技术推广与服务等一体的平台,为其他院校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依据和经验。

猜你喜欢

双高服务平台产教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