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南京雕花天鹅绒看传统工艺之美与大众消费观

2022-12-08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天鹅绒雕花传统工艺

闫 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新的时代,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传统工艺走进民间,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工艺门类都适合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譬如一些宫廷贵族工艺,它们虽然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但却是不计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有些传统工艺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经济效益和文化属性,若能够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等的变化,将传统与创新统一起来,传承有序,持续演进,能够让这些传统工艺重回民间,而不是生硬地“复古”“堆砌”。这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活着的”文化,让文化的血脉一直传承下去,并保持健康的基因,使其功能性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转化起效,才会具有无与伦比的韧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传统不仅是指向过去,民族精神也不仅是历史传统,它应该是存活于当下,与时代的变迁一起不断积累沉淀,并且指向未来的。

在南京雕花天鹅绒发展鼎盛时期,南京民间织绒机多达七千台,当时全国知名的“丝绒大街”就在今天孝陵卫南部周边。为保护、传承南京雕花天鹅绒工艺,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于2004年组织重启对雕花天鹅绒的研究工作,试制的样品已基本达到传统工艺的要求。与此同时,从1980年至今,在殷志聪①的带领下,南京汉唐织锦艺术研究所通过系统开发,终于使这一传统工艺“复活”。南京雕花天鹅绒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且材质高雅、色彩素净、工艺精湛、意蕴悠长,若能够重回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大众喜爱的消费品,当能起到发展传统工艺和丰富人们生活的双重效果。

一、雕花天鹅绒的材质之美:回归本真的“实用的消费”

器物的价值在于为人服务,不论在使用层面还是精神需求层面,都更利于人的生活,能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同时符合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而此时,人们消费的就是回归本真的“实用的消费”。将传统“器用”文化注入日常生活实用物品,将实用美学观运用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可以发挥传统工艺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早期雕花天鹅绒面料用途以服饰、被褥、地毯等为主,最初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达到驱寒保暖的作用。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居室环境的改变,帐幔、屏风、坐垫、靠枕等各种软饰织物也相应发展,并与室内的各种家具及陈设器物相互作用,同时也兼具屏蔽、分隔空间、装饰等功能。雕花天鹅绒也因面料结实耐用且兼具装饰性的特点,更加适用于日常的铺垫使用。除了作为居家空间里的软饰织物面料外,雕花天鹅绒在服饰上的应用最为广泛。此件蓝色雕花天鹅绒团八宝大襟马褂(图1),是一款清代便服,乃清宫旧藏。该马褂面料采用雕花天鹅绒材质,雕八宝团花纹,花地均采用饱和度较低的蓝色系,配色协调统一,割绒工艺精巧,图案清晰。雕花天鹅绒面料之所以适合用于制作服饰用品,是因为它以真丝为原料,体感舒适,但又不似真丝般凉滑,细密柔软的材质如同绒羽一般亲肤温润,作为贴身衣物或外穿,皮肤均不会产生敏感不适。

图1 蓝色雕花天鹅绒团八宝大襟马褂(清晚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于生活便利的需要,人们鲜少着古装,然而面料本身的实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是可以加以开发利用的。美籍华人设计师谭玉燕设计的VIVIENNE TAM品牌2017秋冬系列服装设计作品(图2),可以说是雕花天鹅绒传统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经典案例。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撷取灵感,以服饰的现代设计语言呈现,将传统创变为时尚,将时尚符号升华为“中国概念”。该系列服装整体色调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通过亮色与暗色间的色彩对照和裁剪的动感韵律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服装设计的整体风格端庄优雅又不失洒脱灵动。通过雕花天鹅绒、桑蚕丝、棉麻等不同面料的混合搭配增加了服装的视觉层次感。将中国传统工艺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作品渗透出中华文化的烙印,造就了独具东方韵味和民族性的时尚符号。

图2 美籍华人设计师谭玉燕2017秋冬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由此可见,雕花天鹅绒不论在传统居室空间中作为软饰织物的面料还是在现代服装饰品中的再设计,都体现出“制器尚用”的传统造物思想,满足了人们的实用性需求;同时注重“适用性”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是“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直接体现。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器物作为中国历代造物设计的物化过程之一,直观地记录了我们生活与器物文化的文明演进历程,并凝聚与转化了诸多的造物观念和设计美学。重视传统工艺制品的实用性正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的致用观念与美学思想[1],也为传统工艺走进民间,重回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厚的土壤。

二、雕花天鹅绒的艺术之美:走向大众的“审美的消费”

在当今时代,文化、审美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之中,产业的文化逻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别于传统经济,审美经济更加突出经济活动中的审美要素。这些审美要素为传统经济行为增加了新的内容,即为消费者增加了新的消费理由和全新的体验[2]。雕花天鹅绒除了其面料特性所带来的广泛实用性,同时也兼具个性化的审美价值。雕花天鹅绒的传统雕刻图案,主要包括规律性的连续花纹和适合性的纹样排布,有满版铺陈,也有单独花样的构图,图案或简洁大方,或富有装饰性,与大多传统织物相似。相对具备典型性特征的是其色彩风格,这是由雕花天鹅绒的工艺特点所决定的(图3)。不论是罗地绒花的“明花”,还是罗花绒地的“暗花”,绒毛和绒罗圈的色彩都为同一色调,饱和度较低的红、蓝、绿、灰、褐色系偏多,搭配时常用朱红配紫红、中黄配古铜、浅黄配褐色、钴绿配墨绿、蟹青配深蓝、黑色配深灰等,多呈现出和谐统一、端庄雅致的风格特点。

图3 雕花天鹅绒疋料

《髹饰录》中载“三法”:“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质则人身”是将漆器的器胎比作骨骼,漆如血肉,“文象阴阳”则是纹饰阴阳相合,虚实相生,两者均是“巧法造化”的具体化。这些表达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师法自然的理念,不仅适用于漆器,同样也体现在雕花天鹅绒的审美取向上。雕花天鹅绒的工艺特征造就了其面料本身的花纹。与此同时,真丝绒圈的反光特点和绒毛的吸光特点也构成了丰富的变化和光影效果。

在传统的居室空间里,雕花天鹅绒常常被用作门帘、窗纱、帷幔、屏风等制作面料,其面料的垂坠感和通透性、实体的图案和透光的底色、华丽的反光面和内敛的哑光面,看似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造成了特殊的反差却又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由雕花天鹅绒面料制作的门帘、窗纱、帷幔、屏风等在居室内划分空间,完成遮挡、分割的功能,又不似墙体或木质实体般生硬;穿过通风透光的雕花天鹅绒,可以使不同空间相互借景,这种隔断似断非断,源自巧于因借、虚实相生的朦胧意境;同时,当风动、手拂,又会产生摇曳轻盈的优雅韵味,这些艺术之美正体现在“动中静,实中虚,有中无,色中空”上[3]。

雕花天鹅绒不仅在工艺、材质上体现出其虚实相生和动静相宜的艺术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绒毛上敷彩,根据图案割绒,成为具备传统中国画意境的艺术品。在织造时,根据工艺的特色,创作割绒图卷或是根据名人字画仿制,将精湛的雕花工艺和传统书画作品的神韵完美结合,产生极具装饰性的全新艺术作品。在保留传统画作审美特质的同时,增加了栩栩如生的立体感、空间感和具备虚实关系、光影效果的层次感,也让本高不可攀的名家字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同时提升大众的审美品位和居室空间的格调。

此余兆熊款漳绒织邓尉图卷(图4),织造于清末,纵61厘米,横601厘米,是目前所见漳绒作品中最长的一幅手卷,表现江苏省邓尉山一带的山水景色。画面兼具真实性和想象空间,呈现出和当地风景名胜一一对应的山、湖、桥、楼、阁、庙、塔、殿,以及渔民、林木等生动景象。用绒圈按照画面构成元素的线条割开而制,未割的绒圈作为地,产生了主图形光亮凸起、绒地凹入的对比效果,织成后以笔墨渲染,在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上增加了立体感和空间感。艺术家将全部景界以眼、手、心合一地去经营位置,组织成一幅具备阴阳开阖的层次感和具备高下起伏的韵律感的艺术画面,“以小观大”,从全体看部分,描绘出大气磅礴的大好河山。

图4 余兆熊款漳绒织邓尉图卷

大抵这样的艺术品和装饰品展示出来的虚灵空间,正是构成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园林景观建筑、居室环境空间里体现的共同审美特征,也是中国人一贯审美的追求:雅、古、隐。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雅”是首要标准,尤其重视内在的神韵,而不是表象的装饰。与物质消费的占有欲不同,审美消费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越是层次高的人的需求,与审美的需求关联度越大,且审美在各种需求中也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雕花天鹅绒的意象之美:指向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的消费”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具象化表征,是直观化的表现方式,是蕴含着文化审美、文化价值、文化内涵的表意符号[4]。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常说“器以载道”“器以藏礼”“匠心独妙”“天人合一”,都是在不同层次上解读“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劳动创造美”“民族性格、文化品格”等观念,与现代审美观念不谋而合。传统工艺作品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具体化,它承载着人们认识、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和精神意象。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说道:“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正是道出了在传统工艺作品中渗透着人类的追求与探索,而这些追求与探索正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传承才不曾消逝。我们说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其实我们爱的正是从传统艺术和传统器物中抽离出来的传统文化,这是植根于我们血脉的精髓,其中饱含的意象之美和民族精神,成为永恒不变的文化符号,而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恰恰是传统的力量。

在雕花天鹅绒的织物作品中,饱含意象之美,包括物象、图象、艺象、气象、心象等,丰富而多样,统一而协调。譬如,雕花天鹅绒的织物作品中多雕刻有各种丰富文化内涵的装饰纹样,和大多数传统织物的图案纹样一样,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予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常常用到的图案有百蝶纹、杂宝纹、龙凤纹、三多纹、五谷丰登、五蝠捧寿等吉祥纹样,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其选择与清代服装纹样的审美趣味是相似的,都是以吉祥图案为主,常使用多种图案组合,形成主题性纹样,体现了人们或求祥瑞,或祈福寿,或追雅趣的美好向往。

譬如这件清光绪年间的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图5),皇帝便服,清宫旧藏。此坎肩为圆立领,采用紫色系雕花天鹅绒面料,有石榴、佛手、牡丹、飘带、蝙蝠、万字和团寿等纹样,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统称为“万代福寿三多”。每一个纹样都是精致立体、图案清晰的,且将各种不同纹样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疏密有序、丰富协调的排布,错落有致、典雅大方。

图5 清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

又如这件汉唐织锦艺术研究所作《夫子庙》(图6),是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雕花天鹅绒作品,用和谐的色彩和富有空间感的表现、精细的工艺和巧妙的空间布局,将南京民众最为熟悉的夫子庙呈现在雕花天鹅绒画卷上。此幅作品将景观民俗呈现在织物上,形成了一件意蕴悠长的艺术品,同时也是一件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它“针对人文风俗探索地域文化赋予产品的意义和独特性,使文化之精髓渗透到文创产品之中”[5]。

图6 雕花天鹅绒《夫子庙》汉唐织锦艺术研究所作

在传统社会形态中,器物图案的款式、色彩、形制等都会用来区分社会阶层,是社会群体等级的标志,其合乎礼,且合乎制,是符号化的表象特征。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于文化符号的消费,也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购买使用的产品传情达意,更为重要的就是通过其体现大众群体对民族身份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样一系列文化符号的建构,使得民族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浓厚的民族认同感也使得传统文化符号得以传承延续。

当前社会存在诸多文化消费乱象,本质是“文化消费异化”,需要引导大众把消费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文化上来,培养一种爱好文化、享受文化、崇尚文化的消费氛围[6]。从传统工艺文化的角度,客观地说,很多传统工艺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正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消费土壤和消费群体,加之一些所谓文创产品仅仅只做元素的组合和拼凑,使作品产生生硬感,文化的精神性内核备受冷落。这种被商家错误引导的、打着文化消费旗号的速食消费观给传统工艺的健康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带来了阻力。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提出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开始重视研究民族风和中国符号,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开始加入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将国潮作为时尚、个性化的个人符号,可以说是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

然而,这只是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过程中,手工艺人的生产、设计师的再设计和消费者的消费这三者都无法孤立存在。应加强对消费者内在情感与偏好的深入挖掘,选用合适的文化符号,借用文化符号形成具有艺术性的审美文化记忆,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审美认知,利用新兴的科技,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表达,注重内在的文化精神,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观念的好作品。

四、结语

当今,大众的消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物的消费层次,人们开始注意到更具环保理念、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材质,更加关注或是精巧或是质朴的个性化工艺,更加需要消费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更加认同消费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雕花天鹅绒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林中的一员,其具有满足大众日用需要的材质之美,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的艺术之美和满足人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象之美,其作为大众“实用的消费”“审美的消费”和“文化符号的消费”具有现实意义。至此,南京雕花天鹅绒在传统工艺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及众多手工艺人和协会组织的努力下,重回大众视野。

复古之义,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回归永远,传统不是过去式,而是指向未来。传统的工艺和作品中潜藏了永恒的美,即美的原理,因而从中也能看出贯穿未来的法则。民族文化也不是固化的,当代语境下人们所创造和探索的一切,也同时构成了新的民族文化。“‘大美学’之‘大’,即在‘生活’之‘大’矣”[7]。只有走进民间,回归到人们的日用消费环境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传统工艺的活化传承,才能真正避免虚假消费或消费异化现象,引导和树立大众健康向上、有底蕴、有内涵的消费观。

注释

①殷志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雕花天鹅绒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服装设计师、南京汉唐织锦艺术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天鹅绒雕花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树干雕花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雕花马鞍
纸杯变身雕花椅
纸醉金迷
既监狱,何必“天鹅绒”——介绍米克洛什·哈拉兹蒂著《天鹅绒监狱》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