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角下优化高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08王慧
文/ 王慧
问题的提出
Swain 和 Lapkin(1995)的研究表明,输入对第二外语习得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的输出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语言输出的过程就是生产性语言的使用过程,学习者必须要有运用语言的机会,促使输入性知识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出。按照语言输出理论,英语作业作为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英语学科知识、检测语言学习成果、实现有效输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重要一环。“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科教师如何设计作业,实现减负提质增效是教研的焦点之一,也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作业设计与布置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1.作业形式机械呆板,缺乏与单元学习内容的关联
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仅使用教材或教辅资料给出的练习或试题,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多停留在重复碎片化知识、机械操练技能的层面。以应试为目的的习题操练单调枯燥,给学生带来繁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课后作业往往还与学生所学的单元内容缺乏实质关联,难以达到巩固所学、提升迁移的效果。
2. 作业脱离生活情境,缺少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的机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旨在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实现巩固应用、迁移创新,从而使能力得到提升。在作业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精准施教。然而,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与学生课堂学习的单元主题和情境不甚相关,学生缺乏建构所学知识体系的机会,进而缺少真实的语用环境
3.作业追求对封闭问题的答案,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由于应试的压力,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作业考试化的倾向。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封闭性问题为主,作业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合作探究的机会,也难以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更无从探求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判断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层面,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也缩小了其英语学习的视野,限制了高阶思维的发展。
优质的作业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同伴合作,实现对单元内容的巩固、对单元主题的深层理解和感悟,能够用英语交流、质疑、辩论、展示作业成果,其信息整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会同步提升。下面笔者将以市域内英语教学研讨活动中的优秀作业设计为例,探索在单元视角下创新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方式,从而有效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丰富作业类型,改进评价方式,并以此来促进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单元整体视角下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学科育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首次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整合课程内容、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教育部,2018)。
单元是提供主题语境、进行主题意义建构的基本教学单位。单元教学承载了完整的课程内容六要素,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而有所侧重的目标任务,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的比较完整的课程周期(梅德明、王蔷,2018)。在学生围绕主题意义进行知识建构时,作业是学生内化语言文化知识、巩固和输出成果的重要一环,不仅能起到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作用,也是学生整合知识、融会贯通的抓手。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就要基于单元视角,根据学习内容、知识类型、学生智能结构的不同,选择适应学生发展及教学需要的作业。具体来说,优化作业设计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主题性与关联性原则
教师应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发掘单元大主题和语篇小主题的关联,梳理出单元的主线和核心,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在总体规划教学活动的同时整体设计作业,体现逻辑性和关联性,实现对前后课时学习的连接。作业要由单元主题意义引领,注重输入性语言学习和产出性语言语用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避免作业和课堂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有效解决教学活动与作业之间缺少逻辑关联、学用脱离的问题。
2. 情境性与实践性原则
在设置单元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语言知识潜在的应用和交际价值,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多模态语篇,创新作业形式。作业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学以致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驱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作业完成效率,最终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3. 综合性与开放性原则
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作业的设置要体现一定的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之后,能够围绕主题意义进一步建构和完善知识网络,理顺思维逻辑。同时,作业还要有适度的开放性,要通过设置开放、合作和具有探究价值的作业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能够得到锻炼。
4. 思想性与教育性原则
主题语境为学科育人提供了话题和语境。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牢记学科育人的使命,关注单元主题和语篇主题意义在促进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德育价值。教师要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作业和任务设置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及实施路径
《课标》指出,在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教育部,2018)。教师应采用将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有机融合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在探究意义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让语言服务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使学习有意义、内容有价值、语言有温度。要优化英语作业设计,首先要使单元主题、语篇内容和语言应用形成闭环连接,从“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角度出发,将单元主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造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开放、合作、探究的作业情景中实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完整掌握单元内容,感悟主题意义、实现输出应用。
1.主题聚合化,借助支架构建知识网络
主题聚合化就是将单元主题与生活场景最大限度地聚合,同时将主题与现实生活合理有机地融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表达水平,教师需要设计契合单元主题和内容的输出任务,进一步优化作业设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主题意义有切身感受和更深的体悟。教师布置的输出任务往往是略高于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相应的脚手架,使学生在脚手架的支持和引导下有效整合所学的知识和内容,促进作业成果顺利输出,实现预期的产出目标。
[案例1]
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6 Survival 的主题意义促进野生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本单元Understanding ideas 板块的语篇The wild within探讨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城市出没的原因,并思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道。教师设计的课时作业如下:
A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you are invited to design posters in order to call on the public to take actions for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wild animals. Please discuss the plan and make a poster with your partners.
[设计意图]
在完成语篇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初步理解了The wild within的主题意义。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应用实践类的活动来助推深度学习,建构单元主题意义。好的读后活动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的要求。在此,教师布置让学生设计海报的课时作业,号召大众为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采取有效行动。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如上作业,教师先搭建起语篇内容框架(见图1)。该脚手架通过可视化图形来呈现文本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梳理文本内容,明晰语篇主要信息,将所学知识结构化。在小组合作制作海报时,学生可以依据此框架内容确定海报中的主体内容,再内化巩固语言,整合筛选有用信息,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来完成海报制作。
图1 . The wild within 语篇内容支架
2.素材生活化,通过实践引导能力进阶
英语作业所用素材要尽可能取自现实生活,这样创设的情境才有真实感,贴近学生的生活。探究主题意义要借助相关情境,特别是真实的情境,这样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单元教学设计更不能脱离真实情境与具体任务(崔允漷,2019)。作业情境的设置也要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紧密关联学生生活和单元主题意义,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进阶。教师在深入解读单元内容的基础上,要合理创设真实情境,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类文化资源,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的能力,在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践。
[案例2]
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Unit 6 的语篇Longji Rice Terraces介绍了龙脊梯田的开垦原因和运作原理,让学生在感悟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同时,认识到人类可以巧借自然之力实现更好的生活,形成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基于教材文本设计了语篇思维导图(见图2),让学生根据已阅读的文本填写关键词,归纳段落大意,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内容,准确把握语篇结构,深入理解文章意涵。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分层作业。针对全体学生的作业Level 1 Assignment 引导学生通过补全思维导图的信息和填写关键词来梳理文本主体内容,巩固主要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Level 1 Assignment: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The Longji Rice Terraces were built by the local Zhuang and Yao people. Since there are few large, flat areas of land in the region, they built terraces on the mountains to have more areas for growing rice. They can hold the shallow soil on the steep mountains to catch plenty of rain.There are hundreds of waterways,along which rainwater moves down the mountains and into the terraces.The water heated by the sun turned into vapour and this forms clouds from which rain falls down. Today,local people still use ancient methods of agriculture to maintain the terraces. And the terraces attract lots of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画线词为参考答案)
此外,笔者还设计了体现情境拓展的作业Level 2 Assignment。该作业通过视频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其他案例,让学生综合锻炼听、说、读、看、写的能力,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产出作品,实现学以致用。
Level 2 Assignment: Deepthinking & Writing
Thinking: When modern technology can help produce more crops, why do the local people still maintain the ancient methods?
图2. Longji Rice Terraces 语篇思维导图
Viewing: Enjoy a video and give an example of people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in your city.
Writing: Write an exposition about another example of people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bout 100 words).
[设计意图]
笔者选用的视频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服务生产生活的真实事例。视频中展示了黄河沿岸居民引黄灌溉农田的情景和新疆坎儿井等,均与本单元的主题高度相关,能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其营造的情境能让学生获得更加生动的语言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讲述观点的欲望。
3.输出开放化,迁移创新促进素养提升
单元整体教学应以主题为纲,遵循 “理解—发展—实践”的原则,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语境,在单元学习后的整体输出环节设计开放性的项目式作业,使学生能够整合单元所学知识,实现迁移创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案例3]
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三册Unit 6 Disaster and hope 旨在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了解各种极端天气的危害,会用英语描述各种灾难,并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会应对灾难并在灾后充满希望地开创新的生活。为此,笔者为本单元设计了创新型作业“Writing Safety Guidelines”, 目的是让学生整合所学的地理、物理、生物等跨学科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信息融合和合作探究,掌握更多防灾减灾的常识和技能,实现由知到行的跨越。
[设计意图]
要做好这个作业,学生需要收集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的信息,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通过相关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模态语篇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思考防范和应对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培养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我反思意识,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再受限于封闭式题目,而能在单元主题下,创造性地提出个人观点,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推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实现学科育人。
4.评价多元化,实现教、学、评一致
《课标》指出,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教育部,2018)。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仅仅评价作业结果,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往往滞后于学生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受课时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很难做到及时整理、汇总、归类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的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创新有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依托信息化作业平台,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作业设计、布置、评改、效果反馈和质量跟踪监控机制。笔者所在市尝试把各区县评定的合格作业和教学进度通过信息化平台同步发送给一线教师;教师能够在平台上选择作业,同时发送给学生、家长和作业监控部门;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身边的各种信息终端提交完成的作业;教师可在线批改作业,并基于在线大数据分析提供作业质量反馈;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管理,从而精准把握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每个学生完成作业后,还可以在网上自动生成自己的错题集。这无疑有利于师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以上一系列的作业设计改进行动更新了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有效控制了作业数量,提高了作业质量,作业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对学习的反拨作用更加凸显。
结语
作业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出发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参照系,促进课堂学习的拓展迁移;以单元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改良作业的内容形式;以真实情境为反光镜,检测学生单元学习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巩固语言学习的成效,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作业设计、开展评价,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加作业反馈渠道,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巩固运用语言知识,在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及时而准确的反馈信息,充分体现作业的评价和反拨作用,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助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现学科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