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2-12-08刘宁蒙
刘宁蒙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新冠疫情影响下,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从而导致人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其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1]。在此期间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失落、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在组织广大师生安全防疫面对疫情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表征
(一)长期居家造成的消极情绪
长期居家隔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封闭时间的不断延长,缺少正常的社交行为,会有不良情绪等消极情况出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中,有研究表明长期居家对情绪有着较大影响,其中有28.6%的群体在居家过程中感觉焦虑程度较高,22.9%的群体存在轻度抑郁倾向,达到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抑郁的群体有9.5%,而其中的学生群体数量高达9.6%[2]。受疫情的影响,学生所产生的恐慌、焦虑的心理进而演变为消极情绪,导致不愿与父母、家人吐露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越发不愿意交流,甚至自我封闭。
(二)信息爆炸导致的情绪恐慌
大学期间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方面极易收到来自外界信息的影响从而左右自我的情绪。一项针对大众面临本次疫情所出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98.54%的人出现了过度的恐惧、紧张以及担忧的心理状态,这一部分人认为本次疫情将会造成严重影响[3]。这种对疫情的过度紧张会造成青少年受身边亲人、朋友舆论的影响,加剧青少年陷入恐慌的心理状态,当疫情扩散较快时,这种心态会逐渐增强[4]。在网络信息传播极快的今天,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面对大量的信息内容,极易产生盲目轻信的心理状态,。例如网上曾流传“有可预防肺炎的中药配方”“感染的都是老年人,小孩没事”“吃抗生素、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谣言,都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一项涉及18741 名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有1.7%~30.9%的人相信有本次疫情的不实信息[5]。由此可见由于大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缺乏专业知识,面对所接收到的消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被虚假、夸大、不实的信息所影响,导致内心恐慌、产生抑郁等心理危机。
(三)学业及就业带来的双重压力
在疫情期间,学生需要面对比以往更大的学业及就业压力,由于疫情的影响,学生只能居家通过线上网课的方式进行学习,线上学习的方式难在不好管控、学习精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较低等,这种新形式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场较为严峻的身心挑战。对于准毕业的学生来说面临着就业压力所带来的困扰,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风险管控经验不足的企业面临破产危机,这也增大了待就业大学生的压力。在学业及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的内心较长一段时间处在消极、负面的情绪下,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状态。
二、疫情影响下大学生消极心理的成因
(一)社交软件的滥用
便携性较高的移动社交软件及电脑端社交软件是目前居家学习、获取信息使用频率最多的设备。一方面,社交应用在本次疫情中对谣言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生很容易从中发现和获取各类信息,社交应用的强关系网络也在进一步加剧谣言的裂变式传播,为不实信息的散播提供温床。同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加疫情谣言的传播频率,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未完全完善,难以从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中剥取真实内容。另一方面,在高频率移动设备的使用刺激下,大学生上网行为很容易产生冲动失控现象[6],这一些现象严重阻碍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缺乏学校与家庭的相关教育
学校与家庭对于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营造抵御疫情的心理防线建设需要学校与家庭联合完成,然而由于学校与家庭对于疫情防控了解的不足,很难第一时间完成对疫情的介绍与科普,也缺乏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防治和教育,表现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足的状态。从另一方面看,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学校老师和家庭成员会积极开展疫情防治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青少年心理变化的关注,对其心理疏导便无法有效、及时地进行[5]。
(三)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局限
在疫情期间,媒体曾报道过虽确诊但仍坚持学习的学生,可见大学生不乏勇敢坚强的品质,但部分大学生仍然持有怀疑一切的态度,遵从自己个人的意愿,盲目自信,不听从老师和家长所提供的心理健康援助及疫情防护建议,这两种情况均是青年时期思维虽在独立性和批判性上有显著发展,但他们看待问题的眼光依旧存在片面化和表面化的情况[7]。因此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应当采用科学的方式及方法启发、说服、引导大学生走出身心发展规律的局限。
三、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开展健康心理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青年时期,长期的居家隔离、学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定期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校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并积极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降低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疫情科普教育的工作,降低学生群体内谣言扩散的频率,减少对于疫情的恐惧感。
(二)善用在线平台,营造良好线上学习环境
疫情期间大学生在家线上学习,学校应采取线上投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了解学生对于线上教学的态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相应的改进及调整,通过此方式提高大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辅导员在大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全程监督,避免大学生在线上课堂中的个人行为影响任课教师上课,从而帮助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线上学习环境。
(三)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树立大学生典型榜样
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学校应从国家、社会、家庭三个层面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在疫情期间进行安全防护宣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人民群众讲解如何正确对待新冠疫情,积极调动群体防疫意识。同时可树立大学生典型榜样,将积极参与防疫志愿工作的大学生树立为大学生学习对象,通过相关案例激发学生们的抗疫热情,为人们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防疫工作做出贡献。
四、结语
疫情使得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烦躁、自我封闭等负面情绪,因此社会各界在及时有效开展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我国防疫工作进行及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