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22-12-08谢良铨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戏曲传统

谢良铨,邵 敏

(1.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安徽·安庆 246013;2.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安庆 246013)

传统戏曲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是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将传统戏曲应用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将传统戏曲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风俗等内容继续加以传承,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与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传统戏曲中还蕴含这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诞生的特色表现形式,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背景。传统戏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当时劳动人民了解,了解文化根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一、戏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文化传承价值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对传统戏曲(如国粹京剧或具有地方色彩的戏曲样式)相关的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文化和杰出的地域文化的传承,也是从幼儿时期就为孩子营造对中华民族性的认同和归依的文化氛围。戏曲作为极具中国特色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综合性,吸纳了众多艺术类别的元素。在当下的学前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课程中,本土的民族民间艺术内容仍然处于弱势地位[2]。戏曲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积累沉淀的结果,是古代中国通俗文化的突出代表,是民间最广泛的娱乐方式,其历史文化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对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但是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发展,而学前教育因其启蒙性与基础性功能,则在传承过程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文化的产生、保存、积淀与创新发展等各个方面。我们常说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而作为民族文化根基的传统文化,所系的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心智正处于成长与发展时期,如何在这个阶段内通过老师们的引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去认同并且喜爱我们传统戏曲文化,进而由此凝结出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这应当是学前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从小建立的文化自信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积极影响,这也与学前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

(二)德育价值

戏曲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以歌舞演故事,以生动立体的舞台形象来阐释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这种具有画面性的可观可感的形式容易被幼儿接受,进而产生情感触动。

精神文明建设也应从幼儿抓起。如当下孝亲观念日渐淡薄,传统戏曲中诸多表现孝道的作品,强调对父母不仅要有物质之养,还要存精神之敬,倡导“养”与“敬”的感恩,用饱含孝道思想的戏曲故事来教育幼儿是非常可行的途径。只是需要强调的是,应当对传统戏曲故事里的“孝道”观念进行改造,去除其保守与封建性,使之符合时代之需要。戏曲《目连救母》写目连母亲刘氏,不敬神明,触怒上苍,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目连战胜险阻前往西天乞求佛祖救母,又为寻母遍游地狱十殿,最终感动天神,母子团圆。故事蕴含“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意味,彰显了劝人向善,劝子行孝的主题[3]。《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历史多有忠君爱国与“安身扬名”之孝有关的事迹。如《精忠》里先有岳母刺“精忠报国”的故事,而后才有岳飞英勇抗金,忠心为国。《杨家将》满门忠烈,更是与佘老太君夫妇的教诲和率先垂范密切联系。

将传统戏曲引入幼儿教育课堂,有助于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善的能力,有助于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戏曲文化中川剧脸谱形式直观,具有表现褒贬善恶的艺术功能,孩子通过脸谱就可以辨别忠奸,寓教于乐。丰富的剧目内容,既有《海瑞打朝》中的清廉正义,亦有《苏武牧羊》《单刀会》中的民族精神。现代题材中思想内涵深刻的剧目更是不计其数,幼儿从这些戏曲剧目中既能获得常识性知识,又能在精神层面获得给养。

(三)智育价值

戏曲是高度综合表现在熔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炉,集唱、念、做、打多样表现手段为一体,在欣赏戏曲过程中,需要调动幼儿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戏曲中的声、光、画、色等元素,对幼儿的感知、想象、思维、语言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强,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逻辑思维亦有萌芽。戏曲脸谱以红、黑、白三色为主,主色和辅色按照不同的标准,调制出数百套不同类型的脸谱,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和身份。如关公红脸,画卧蚕眉,表忠义血性;包拯前额开太极图,表辨真假,或前额画日月,意即丹心贯日月,体现包拯的智慧与刚直不阿。分辨这些脸谱可以训练幼儿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此外,由于戏曲具有高度的虚拟性,早期演出的一桌二椅,可以表示任何的场景,又如“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还有各种程式化的虚拟性动作,都会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对幼儿进行戏曲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培养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4]。

(四)美育价值

戏曲表演不仅通过塑造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来使观众获得审美体验与审美享受的。当还有音乐美的唱腔、韵律美的念白、形体美的身段、节奏美的武打,以及精美的服饰和舞美等,它们都是民间艺术之美的代表,能够给幼儿以全方位审美体验。戏曲艺术教育除了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外,还能通过孩子的参与体验,培养其审美创造力。如挑选适宜幼儿演唱的戏曲唱段,在幼儿欣赏和理解内容后,引导其模仿及演唱,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戏曲脸谱和服装,在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这些审美元素之后,让其自由进行绘画创作,大胆将其审美体验表达出来。也可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脸谱及宫衣、扇子等等,这将极大激发幼儿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创造自觉性[5]。

(五)体育价值

戏曲四功“唱、念、做、打”中的“做”和“打”,是在一定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条件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舞蹈化的身段动作。虽然全国戏曲剧种达三百余种,每个剧种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身段的表演技巧和动作,但是腿功和腰功是这些舞蹈表演的核心所在。正所谓“一腿扶千斤”便是充分说明了腰功在戏曲表演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腰功则主要是指通过腰部的力量来牵引和带动四肢进行活动,"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放松"是舞蹈中各种形体动作的根本和要领。当然学前阶段儿童在练习时,考虑到身体情况没必要求每种动作都严格遵守程式化的规范,在要义正确的基础上,达到锻炼腿部、腰部肌肉,舒展筋骨和控制身体协调性的目的即可,通过此种方法,使幼儿在锻炼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培养戏曲兴趣的同时,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焕发精神面貌。

二、学前教育中戏曲教育应用现状

现阶段,虽然一些地区开始重视传统戏曲在幼儿园的应用,但依然有大部分地区并未意识到传统戏曲的重要性,在一些三线、四线小城市、小县城,学前教育仅仅只是开办一两所幼儿园,教育内容限于传统教学,主要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教师大多为初出校园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学生,幼儿教师工资极低,流动性强,教师素养不高,传统戏剧缺乏实践开展。一些大城市中,传统戏曲开始广泛在幼儿园开展,但幼儿教师的戏曲素养仅限于基础知识,并不能有效开发传统戏曲对幼儿的培养作用。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笔者对幼儿园传统戏曲教育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传统戏曲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素养不一,戏曲知识薄弱

笔者通过网上调查,日常观察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发现现今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一,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较高,位于欠发达地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大专院校对幼儿教师的培养相对高校来说相对较弱,高校教学资源更加丰厚,具有专业的教学设备、实践场地,教师资源。这些学生毕业后面临的职业选择一致,而幼儿教师入职门槛较低,毕业学生可以普遍进入幼儿园教学,幼师专业素养不一。加之,传统戏曲的一些知识需要系统培养,高校学生和幼师培养的高职院校都欠缺对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教学。

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6],主要课程也集中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缺乏对学生的“教师”角色戏曲鉴赏选择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戏曲实践教学堪忧。

(二)幼儿园戏曲教育目标、方向不明,内容模糊

教育目标指导着教师的方向和规格,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备受家长关注。幼儿年龄普遍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色彩鉴赏能力,艺术素养等都处于培育阶段。而传统戏曲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而幼儿园教师戏曲专业素养不高,几乎全部幼儿教师都是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缺乏戏曲专业知识,在戏曲选择上,缺乏戏曲鉴赏能力,无法分辨那些戏曲更加适合幼儿教学。同时,幼儿教学中,戏曲教学目标不明,教师不知道通过戏曲教育得到什么样结果,在具体实施中又欠缺选择与鉴赏能力,幼儿戏曲教育不仅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效果,甚至可能起到干扰作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三)戏曲教育内容欠妥

古代戏曲剧本主要由文人编写和民间流传而来,在唱腔与身段表演上难度较大,同时唱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较为枯燥,故事题材上多以王侯将相与家庭伦理为主,对幼儿缺乏吸引力。专门为幼儿编排或者主要讲述孩童故事的戏曲屈指可数。导致幼儿园在进行戏曲教育的中直接选择枯燥、深奥的戏曲作品,未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儿童化,导致幼儿在接受戏曲教育中缺乏兴趣,晦涩难懂。

除此以外还存在戏曲教育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性。我国戏曲种类众多,戏曲资源丰富,但是在幼儿的戏曲教育中并未被充分利用。多数幼儿园仅选择某几个知名的剧种和剧目作为学习资料,呈现出僵化趋势,幼儿在重复学习中,收获不多,削弱了其接受戏曲的积极性,甚至起到了反作用,阻碍了戏曲文化的传播。同时,大多数幼儿教师对戏曲教育内容的资料来源,缺乏权威性与科学性的考量,多为网络自行搜索下载,缺乏甄别,存在随意性,忽视了幼儿教育中的学生主体兴趣与接受能力。

(四)戏曲教育氛围不足

首先体现在家长与学校方面不够重视,现在阶段幼儿的家长主要以80、90 后为主,可以说戏曲教育在这一代人的成长中是缺失的,因此,大多数家长是不了解、不喜欢戏曲的,少数家长对戏曲的了解也仅局限于家中老人欣赏戏曲时的被动接受,或者在春晚上偶尔看到的戏曲表演。如此以来,幼儿的戏曲教育在家庭中是匮乏的。在学校方面,虽然有“戏曲进校园”等相关政策的驱动,学前教育单位在戏曲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响应,但是这种响应也是缺乏力度的,多数幼儿园中无论是戏曲文化还是戏曲环境的建设都是缺失的,被动的执行相关政策,缺乏主动性。其次,社会层面的关注不足。新时代下,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社会生产生活无不呈现处“快”节奏的发展速度。传统戏曲作为一种需要细细品味的“慢”文化,并不受现代人欢迎,社会中缺乏戏曲文化氛围。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支持力度的提升,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活动愈发热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也是颇受关注。“戏曲进校园”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大学,针对幼儿的“戏曲进校园”效果不佳,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与重要性尚未引起社会的关注,导致资源与资金的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发展。

三、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师培养理念

当下的学前教育培养体系中,高校把对于学前教育培养的定位设置为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技巧的,能够在各类托幼组织中从事学前教育保教和科研工作的专业学前教育管理者和行政人员以及其他各类培养机构教学、科研的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出现了偏差。专业课程设置偏向教育理论的掌握,实践性较弱,缺乏对学生职业应掌握各种艺术素养、美学知识的培养。但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只有随之进行调整,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当下的幼儿教育十分注重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开发培养,戏曲对幼儿的各种能力开发有效作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基于此,学校可针对当下的学前市场和大众需求调整学科定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理念,培养专业素养高、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中可适当增加戏曲课程,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让学生能根据幼儿接受特点选择相应的戏曲艺术内容、特色。

(二)丰富戏曲教育内容

首先,丰富戏曲教育内容的前提是适宜性原则,我国戏曲资源多种多样,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科学选择。在剧目选择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要求和接受能力,选择如《对花》《小放牛》《报花名》等朗朗上口又具有代表性的,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7]。在戏曲音乐和戏曲舞蹈等领域,教师可以选择难度较小,易学易练的内容来教授,达到欣赏与体验相结合的效果。尝试将戏曲舞蹈动作编排成广播体操的形式来推广学习,既能达到戏曲教育的目的,又能实现强身健体。

其次,注意结合本土特色,利用本地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学前教育与地方剧院团合作的模式,比如请专业演员为孩子们普及戏曲知识,表演地方戏剧目等。同时组织师生进入剧院团参观学习,既可以实现对幼儿教师在戏曲教育方面的培养,又可以让孩子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学校与剧院团合作探索改编适宜幼儿教育的戏曲剧目,如将流行文化与戏曲结合、儿童影视剧与戏曲结合等等。

(三)营造戏曲元素教学环境

营造戏曲教育氛围,需要多方力量支持。第一,需要学校的重视关注。学校应该是广大学生们包括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接受戏曲文化教育的重要地点和场所,学校应关注戏曲教学问题,为广大学生创设戏曲文化学习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使得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戏曲的熏陶,吸引他们对戏曲的学习兴趣。第二,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的作用一般是无意识性,但却会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说话谈吐等各方面中[8]。戏曲教育受到家庭支持,学生才能更有的学习戏曲知识的动力。第三,加强社会支持。任何人的生产生活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中营造戏曲学习氛围,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接受戏曲知识。推动和深化戏曲进校园政策在学前教育的落实,加大相关资源与资金的投入,引导幼儿园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戏曲教育。

(四)拓宽戏曲教育途径

一是在学前阶段的戏曲教育中,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兴趣点,除了常规的方式方法外,尝试戏曲教育的游戏化,可以根据通俗易懂的戏曲片段,让孩子分角色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动物,为其提供相关道具、服装等,实现寓教于乐。此外,积极探索工作坊性质的团体学习模式,带领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曲活动或戏曲游戏,同时,可以引导孩子自主进行戏曲片段的改编,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三,探索引进来的走出去的戏曲教育模式,联合剧团创作符合幼儿审美的戏曲作品进入校园演出;带领孩子们走进创作现场、探访戏曲名家、参观戏曲博物馆等等,丰富孩子们对于戏曲的认识,拓宽戏曲教育途径。

结语

戏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是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9]。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教育的全阶段,是传承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文化是民族的根,如何让民族文化根植孩子的内心,学前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面对迫切的时代要求,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应用,值得深入探讨,面对相关问题,相关从业者需要积极性的寻求解决办法,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为文化自信做出属于学前教育的注解。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戏曲传统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