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成年人服务领域的实践探索
2022-12-08曾征
曾 征
一、概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传承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精神遗产和集体智慧,也是我国体现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
二、未成年人服务领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公共图书馆的当代责任
2018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规范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顶层法规,该法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本宗旨,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1]。在未成年人服务领域如何续写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之路是当代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图书馆只有做好文化传承和弘扬工作,营造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氛围,丰富未成年人课外生活,让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才能有利于坚定广大未成年人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在未成年人长大后推动文化传承、文化转化和文化创新。
三、图书馆未成年人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工作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很多内容含义深刻,未成年人在理解方面势必存在一定困难。图书馆要丰富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形式,借助活动引领未成年人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独特的推广价值,图书馆通过重点主题活动和自主策划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浓厚的弘扬传统文化氛围,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源头上培育使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2]。
(一)突出馆藏文献特色,优化阅读推广方式
1.赣州“少图故事会”推荐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绘本,对低幼儿童侧重推荐传统文化类绘本。如著名画家于大武的《一条大河》,是中国首部写给孩子的黄河大主题绘本,展现滔滔大河,带孩子领略中国壮丽河山之美,5464千米路程,带着孩子一起感受中华5000千年辉煌文明;于虹呈的《盘中餐》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带孩子们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清新画面带孩子重返暌违的大自然,科学解说盘中餐的来之不易;《清明上河图—十三郞》这本书的创意非常特别,作者周子源历时八年将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跟《桯史》中《十三郎》的故事巧妙地融到一起,全文贯串文学绘画两条主线。让孩子在《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市、人物中穿梭,启蒙孩子艺术欣赏能力与人文学识,激发孩子对千年文化中人文、艺术的兴趣。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未成年人服务领域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广。赣州市图书馆围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打造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品牌——“名师带你读经典”未成年人公益讲座。通过定期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提高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素养。活动邀请省、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带你读经典”的领读人,分年级、分场次为孩子们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为孩子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场讲座都是孩子家长共同参加,增加亲子氛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3.小小朗读者,朗读经典文化。不同的年龄和阅历对作品的理解各有不同。未成年人具有记诵经典作品的天赋,小小朗读者活动就是在未成年人记忆力最好的这个年龄段,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开展主题明确、丰富多彩的朗读经典文化活动。用朗诵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朗朗童声诗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还邀请专业教师带领未成年人在朗读中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让语言文字在未成年人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未成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体验活动
2013年,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非遗普查工作中赣南共收集整理普查线索7000余条,普查了2207个非遗名录项目。由此可见赣南非遗资源丰富、类型全面。2018年6月9日,江西省首家赣南非遗主题图书馆在赣州市图书馆内正式开馆。非遗主题图书馆面积约300平米,立足赣南非遗资源,馆内设有资料区、展览展示区和非遗传习体验区3个部分,藏有非遗类图书3000余册。图书馆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机构,也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阵地之一[3]。
1.营造浓郁非遗文化环境
为了更好地契合非遗主题,300平米的非遗主题图书馆内,实物展示柜里存放着各县收集、捐赠的赣南非遗实物,有赣县食贡、客家瓷画、赣南采茶戏服饰、傩戏面具等实物展出及非遗图片展示等等。让未成年人更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情境。
2.体验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
未成年人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资源。通过“非遗在身边”系列活动的开展和未成年人读者的多次参与,未成年人非遗活动逐渐从形式上、内容上以及广度上探索了新的非遗主题活动的道路。非遗主题图书馆除了营造氛围、融入情境之外,配合年节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赣南非遗文化中挑选出每期的体验非遗主题活动更是重中之重,认真策划、甄选非遗传承人,为每一场体验活动能做到为传承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各种创新的尝试和努力。
3.实践体验是非遗“活”性传承的最好方式
从特色馆到特色活动,非遗主题图书馆自开馆后开展“非遗在身边”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了擂茶、瓷画、剪纸、竹雕、赣县食贡、手打黄元米果、兴国提线木偶、糖画等50多个主题活动。活动通过推荐书目→历史赏析→传承人讲解→动手制作等不同形式,把书本“静”的知识与体验“动”的制作紧密结合起来。如手打黄元米果活动,非遗传承人从认识稻谷、如何蒸制、何时捶打、捶打时间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介绍,让未成年人对黄元米果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过年的食品这个简单层面上。体验活动不只限于室内,我们还和传承人一起走出课堂,如清明时节,一起在野外找寻艾草,认识艾草,教大家做艾米果、制艾绒等,了解艾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这种特殊的阅读方式,未成年人和家长们共同参与进来,大家由浅入深、多层次、全方面地了解历史悠久的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丰富图书馆的未成年人阅读活动[4]。
4.非遗文化主题延伸活动
把非遗知识和技能落实在少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上。非遗馆连续推出非遗文创设计大赛、开展“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寻迹非遗,趣味体验”等系列非遗展演宣传活动,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赣南之美和民俗文化内涵,帮助未成年人更直观地了解、感受赣南非遗。2021年又推出“画笔下的多彩非遗”,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和手中的画笔展现赣南江南宋城、民风民俗、客家建筑、赣南美食、赣州街貌等非遗作品。优秀作品在赣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展出并出版非遗画册予以收藏,广受好评。
(三)定位明确,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品牌
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推广内容直接影响推广效果。图书馆可通过本馆资源优势确定推广内容的主题,另一方面应不断挖掘新的资源,打造未成年人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通过品牌打造系列活动,既扩大文化推广传承的影响力,也利于未成年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图书馆的“小小朗读者”“非遗在身边”这些活动已经在当地深入人心,十分受欢迎。另外,图书馆也可考虑自有的文献资源,可以与书籍收藏文化或书籍使用文化等相关的内容相结合,依托馆藏资源,通过对藏书文化、出版文化、阅读文化的系统阐释,打造图书馆未成年人书籍文化品牌活动,扩大文化传承活动在未成年人心中的影响力。
(四)文旅融合,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半径
构建区域内“图书馆+旅游”研学活动,实现地区资源共享[5]。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部分内容都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赣南资源丰富,有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坚苦奋斗的红色文化、苏区振兴等特色地域文化。图书馆可利用自身在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和内容挖掘方面的优势,与各县图书馆和旅游部门通力合作,开展未成年人“图书馆+旅游”研学活动,这样既可丰富旅游内涵和价值,又能推广传播地方传统文化。比如可尝试将客家建筑赣南围屋为主线,把龙南、定南、全南三县围屋旅游景点串起,为青少年打造边游边学的文旅结合新体验,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及文化休闲功能进一步拓展。还可从红色游、门匾游、少数民族游等方面充分挖掘赣南地域传统文化特色,让地方传统文化“活”起来。
(五)与时俱进,创新传统文化宣传方式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图书馆许多常规工作,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必须考虑到阅读资源正在多元化这一变化。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促使更多未成年人关注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尤其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微信阅读推广技术团队,以保证推广阅读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开展和实施。以保证图书馆的文化传承活动在宣传方式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提高影响力,扩大受众面。宣传方式也可以从静态的文字、图片向动态的音频、视频、微电影等方面进行尝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提高未成年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让传统文化变得“可亲近”“有趣味”,提升推广活动的效果。
(六)整合资源,加强社会化合作
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项社会工程,图书馆力量毕竟单薄,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解决图书馆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压力过大等问题[6]。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加强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与社会力量制定理性严谨的合作过程、内容和方式,促进社会优质传统文化资源服务于未成年人。比如在资源共享方面图书馆可与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等机构合作,优化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不断深挖、扩展传承内容;在技术方面,图书馆可与技术型公司开展合作,最大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未成人全方位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未成年人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逐步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七)深化服务,加强馆员人文素质
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图书馆员缺少引导未成年人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活动的综合能力,是大多数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阻力之一。因此,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活动要求图书馆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才能对活动推广的内容进行延伸。图书馆应结合馆内实际情况,一方面要重视对馆员人文素质的学习和培养,全面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自身修养,促进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发展,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整体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鼓励馆员多元化阅读,了解未成年人喜爱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便于更精准地提供阅读指导,站在未成年人心理角度看待问题,提高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趣味性。
四、结语
图书馆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在未成年人服务领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7]。未来,图书馆应有效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转变观念,不断丰富优化传统文化推广形式,大胆创新传统文化推广路径,准确把握未成年人服务领域推广活动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不断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加强社会合作,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让每一场传统文化推广活动精髓扎根在未成年人心灵深处,使未成年人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