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的路径研究

2022-12-08朱志民

文化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名村名镇古村落

朱志民

一、引言

我国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村落的保护规划、旅游发展、文化内涵和形成演变这几方面,并且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规划古文物学科或者挖掘古历史建筑特点,已经呈现出多学科参与的新格局[1]。其中,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旅游发展最多,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这两方面,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体系[2]。当前,对于历史文化的保存大多集中于实物载体,如历史古迹、文化文物等。相关研究学者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存已经形成了一致意见,不能因外观的美感而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名镇名村拆掉重建,应该在保护与活化的基础上,对特色村落进行进一步发掘和深化,从原真性、文化性和稳定性的视角出发,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原始风貌和特色特征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在活化过程中,还应该坚持把自然遗产、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进行有效传承,大力推广村落文化,弘扬福建地方文化,健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观念,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文化活化发展注入新的思想,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的路径研究提供切实的理论支撑。

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主要特征

(一)原真性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通常是以单独的村落为核心,当古村落完成历史文化聚集时,便形成了建筑风格独特的具有历史文化脉络的特色村镇[3-4]。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九峰镇,仍保留着古村落建筑风格,利用空间演化的方式对古村落进行历史文化保护,最大限度地保留村落原真性。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适中镇从历史变迁、地理环境、宗法制度、民居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系统化、协调化的方法保护古村落的地域、历史、文化、社学、建筑等内容。从整体上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进行全面化的原真分析,以此构建多样性、整体性以及原真性的保护框架体系。

(二)文化性

福建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众多文化村落遗迹的地方[5]。福建省福鼎市硖门乡、蕉城区金涵乡、宁化县治平乡等都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有畲族、回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畲族在节日时举办“盘柴槌”“节日登山”“骑海马”和“竹林竞技”等文化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保护与活化村落。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乡的和春村风景秀丽,由于气候原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使其呈现出历史文化的足迹,让当地的村民及游客感受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随着当地村民的行为而选择性地保持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稳定。福建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所以其民俗及历史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传统,而这种传承下来的传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可以确保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咸村镇作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敖包节,高山族的矮灵祭、捕鱼祭以及各种民俗活动,使本地村民传承历史文化,让游客能领略到村落的民俗风情,确保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的稳定。

三、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的意义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6]。福建省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保护、活化和发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非常有意义的[7]。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可以复兴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村落保护的重视程度,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保存和使用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上层建筑改革。活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可以发挥村落自身发展特征,以地域环境因素为基础重新激活与使用村落文化价值,拓展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展示载体。通过村落特征的演变、历史建筑特征、民俗风情等内容,提高活化效果。发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可以有效融合现代化思维及建筑理念,在保护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丰富村落历史文化的内涵,推动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给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衰退

为了丰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化价值内涵,通过重新规划村落发展模式的方式,改变原有村落的历史风貌,造成村落部分功能衰退。部分人口、面积较小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因为缺少缓冲的余地,导致其历史文化功能衰退严重。忽视了对村落历史的宣传,导致本地村民以经济收入为主,文化功能逐渐消退,同时开发特色镇区街道,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困难。

(二)保护不足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一个结合人、地、物的具有生机的互相依赖的有机统一,但由于当地村民对村落保护的意识不到位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严重破坏了村落的有机发展。同时,未形成有效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机制,外来文化入侵时会逐渐破坏村落原有的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内涵,割裂其原有的历史文化特性。

(三)发展困难

从以往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实践来看,由于受到经济、行政审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政府投资难以落实到村落发展层面,所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修缮效果较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过一段时期的修缮,由于资金不足暂停村落修缮,导致其发展较为困难。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环境特征明显的村落,由于宣传推广不到位,社会资金引入效果较差,无法在村落中注入现代功能,实现村落的动态保护和活化,不能保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可持续发展。部分小型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因其特色元素少,也难以从民间获得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在推动村落激活时村民不愿投入个人资金,造成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困难。

五、结合村落特色提出保护与活化的路径

(一)发展完善村镇设施

改善古村的基本条件,调整人口布局和建筑密度,适度降低村镇村民数量,优化村民结构。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对村落进行供水、排水、燃气、供热、道路等修缮,而村镇道路的修建则要利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来表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特色。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发展手工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此外,要对村落及周围环境中的广告牌、电力电缆线路、路牌、道路指示牌等进行细致的设计和管理,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目的。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设施完善是在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村落将古村落和农户的村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了村镇的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村落在保留范围之内,拆除现代化住宅,重建原始环境,疏通水系,强化多层次的环保建设,营造出典雅、质朴的乡村环境。通过对古建筑的特殊补助和经济保障,使古建筑得以重现。通过建立农村社区,缓解农村老旧村落的人口负担,实现村民的现代化需求,促进村镇发展。完善古建筑设施,推动村落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方式,在村落保护中兼顾古村落的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利用文化传承的方式,进一步创新、传承、活化历史文化,将“有形”和“无形”的村落生命力保存下去。

(二)保护村落自然环境

在保护村落自然环境时应采取动态保护的方式,提升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的效果。所谓“动态”的保护,就是要在保留古村落的传统村居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对其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维护,并不局限于对古村落建筑进行改造,而是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提升村落自然环境水平,改善古村落的村容村貌。因此,本文以古村落“整体保护”为主,从保护村落自然环境角度出发,主张以新旧区重塑的方式来处理古村落的保存与发展,改善村居的生活品质,减缓人口增加与发展古村落之间的冲突。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村庄和古老的建筑物的保护更应该遵循适当发展、有限活化的原则。在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古村落的物质生活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改变古村落的居住条件,使古村落的原住民可以更好地在这里居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村庄的社会形态和自然环境,促进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村落自然环境既要注重保护,又要兼顾当地的社会发展,在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和修复历史文脉的同时,循序渐进地保护村落自然环境。

(三)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

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和活化的过程中,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可以提高古村落的基础设施效能,提升村落的知名度,提高当地的经济收益。在古村落建筑原有面貌的基础上,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使得原有村落建筑保持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在古村落成立历史建筑保护小组,选出村民代表监督古村落的历史建筑风貌与形态。古村落的生命力来源于历史建筑景观,其与环境、村落、风景、地形地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可以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分区,以区域化的形式保护古建筑,提升古村落的景观。同时,建立和完善古村落历史建筑保护机制,扩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恢复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原真性和历史性。

(四)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目标,即从总体环境、重点历史地段、重点保护地点等方面入手,将保存完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保护目标,划归重点保护地区,进一步发掘其人文景观内涵,推动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当前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展状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开发需要借助政府的主导。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对传统的村落历史人文进行全面的调研规划,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对策。在制订发展计划时,必须进行民意测验,并根据村民的观点,掌握古村落发展的总体趋势,按照国家及省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政策制定,规划发展和活化措施。

(五)筹措资金发展旅游业

福建省地方财政拨出专项保护经费保护和活化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同时,也可以通过民间组织的支持,逐渐增加古村落的保护性经费,对古村落的旅游资源进行适当地开发。发展旅游业是筹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科学高效”的原则,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配置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对古村落的保护作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进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古村落中选取典型代表,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参加古村落开发和活化活动,增强其参与开发的能力,同时给予其所需的资源和收益,增强其发展旅游业的意愿。通过发展古村落旅游业,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古村落。

(六)村民参与

从社会价值观来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一种精神财富,制定相对应的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标准和指标。通过规章制度和宣传提高村民的参与度,通过个人的努力,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共同历史文化发展和活化效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是一种公共参与的方式,社会大众的积极参加对于改善古村落的治理,重塑村落结构有着重大的现实影响意义。因此,可以借助福建省当地电视台采访和报道省内的古村落,推动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传承。作为古村落保护的受益者、消费者和参与者,村民是古村的一员,是古村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古村落的保护需要由村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因此,在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中需要拓宽村民的参与途径,并广泛吸纳、接受村民的建议,充分反映出村民的公共权益,使其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拥护,让古村落的治理成为一个真实的主体。

六、结语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历来都是一个热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具有特色的福建省古村落。因此,通过本次课题的研讨,改善古村落的规模,提升村民重视程度,在保护和利用中传承历史文化。以本次课题研究为基础,建立古村落保护规划方案,形成规范化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激活古村落历史文化发展活化模式,旨在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推动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活化,形成共管共赢局面。

猜你喜欢

名村名镇古村落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陈承宝长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
孤山、前所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