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启示

2022-12-08刘孝玲

文化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旅山东省文化遗产

刘孝玲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伟大见证,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按照留存形态,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等多重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保护文化遗产事关人类文化传承、社会文化根基、文化多样性,意义十分重大。

进入新时代,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各国普遍采取措施,大力挖掘保护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中俄两国作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伟大国家,都有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共同的需求和互鉴的基础。

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是罗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俄罗斯的故乡”的美誉,其州府大诺夫哥罗德市是俄最古老的城市,与山东省淄博市是友好城市。该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有着生动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套完整有效的机制,对山东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做法

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更是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的发源地,还是红色革命老区,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涵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地理等各领域辉煌成就。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5万处,其中登录国家数据库3.35万处,在全国位居前列。留存泰山、“三孔”、齐长城、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4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东入选35处,国保单位总计达226处,另有合并项目7处,数量居全国第九。此外,山东还拥有1711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居全国首位,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超过10000处[1]。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山东可移动文物数量可观,全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共有671家,共登记文物286万余件/套,实际文物数量超558万件,位居全国第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山东更有着丰厚的家底,拥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173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此外,还拥有省级非遗项目近800项,市级近3500项,县级超10000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9500多名[2]。

近年来,山东省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着力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立足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了包括曲阜、临淄、省会、黄河三角洲、半岛、沂蒙、鲁西等七个片区,涵盖大运河、齐长城、山东海疆等三条文化带的“七区三带”文物片区保护,开创了集中连片文物保护新模式;持续发力文化强省建设,明确提出了加快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齐文化传承创新两大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并纵深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在注重系统谋划的同时,山东还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念创新和机制完善,大力倡树“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理念,不断健全相关保护工作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存续发展的环境进行系统化、整体性保护,设立了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年老体弱、年龄超过75周岁的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注重挖掘保护特色区域历史文化,100余个县(市、区)开展了县域历史文化展示工作,800余个乡镇(街道)、10000余个村居(社区)建成了各类历史文化展演场所。

虽然山东省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线性文化遗产整体保护难度大、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亟待加强、传承利用质量不高、文化遗产与经济带发展的有机结合度不够等方面。

二、诺夫哥罗德州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做法

诺夫哥罗德州是古罗斯国家的发祥地,其州府大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建城于859年,素有“俄罗斯的故乡”之称。根据编年史记载,留里克王朝的开创者、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受邀前往诺夫哥罗德,在那里建立了罗斯第一个王公政权——诺夫哥德公国。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诺夫哥罗德州沉淀下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该州拥有文化遗产4823处,包括:考古遗迹2131处、城市规划和建筑纪念碑1812 处、名胜古迹870处、艺术纪念碑10处。根据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六届会议的决定,大诺夫哥罗德及其周边地区的37座古迹和建筑群,其中114座建筑物和构筑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

诺夫哥罗德州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该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利用,并巧妙地与传统相结合,融入现代社会文化元素。近20年来,诺夫哥罗德州深挖“俄罗斯的故乡”文旅品牌潜力,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古罗斯文明,积极打造俄罗斯文化中心,开发沉浸式互动体验文旅项目,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立法到机构、民众教育,从宣传推广到传承利用,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制度。

健全的法规和管理体系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坚强保障。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诺夫哥罗德州于2004年通过了《诺夫哥罗德文化遗产项目(历史和文化古迹)地区法》,以后又及时进行了10余次修订完善,并对古迹保护机构进行了重组整合。该州历史文化古迹的立法区分被视为典范引入俄联邦及诸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法,该州具有联邦级文化遗产382处、州级文化遗产3040处。

诺夫哥罗德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在文化遗产的区域机构—诺夫哥罗德地区文化、旅游和档案事务委员会设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部,成立国家级机构诺夫哥罗德科学与修复管理局;二是加强保护力度,严格执法,确保联邦和地区立法的落实落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利益,登记历史和文化古迹所在地块的所有者和古迹的使用者(所有者)并签订安全义务,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应用历史和文化专业知识的成果,利用大诺夫哥罗德1150周年纪念日,对建筑纪念碑和纪念性绘画进行了大规模修复;三是统筹官方民间力量,在该地区的市辖区建立了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授权专家系统,该系统文化机构分布在82处文化遗产地,如诺夫哥罗德州民间艺术之家坐落于尼科洛—贝尔斯基修道院建筑群内,诺夫哥罗德地域艺术文化博物馆位于季夏金修道院内,诺夫哥罗德州音乐厅设在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内的都主教旧居;同时,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引进民间力量参与,如吸纳全俄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协会诺夫哥罗德分会、诺夫哥罗德古物爱好者协会等民间力量进入区域文化委员会下属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参与重大考古、修复项目。

诺夫哥罗德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国家层面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立法不完善,缺乏权级明晰的文化遗产名录,掣肘该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是融资难,保护和修复资金不足;三是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程度低,据诺夫哥罗德地区当局称,大诺夫哥罗德现有的历史和文化潜力仅被利用了10%。

三、诺夫哥罗德州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启示

诺夫哥罗德州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而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多年来,该州始终坚持文旅结合,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整合资源,建立文旅一体化的保护开发机制,下放权力,充分调动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如诺夫哥罗德州政府授权大诺夫哥罗德市成立了专门文旅服务机构“红房子”旅游服务中心,统筹管理开发辖区内国家级州级文化旅游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包括主要景点、文化咨询、酒店服务、交通出行等标准游览套餐服务,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这种文旅一体、统筹开发的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二是充分利用重大事件、节庆日等时间节点,争取全国乃至国际大型文化论坛举办权,提高文明源头知名度。汉萨同盟是13世纪存在于德意志北部城市间的商业、政治联盟,曾经盛极一时,垄断了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实力十分雄厚。2018年“新汉萨同盟”宣告成立,大诺夫哥罗德市作为新汉萨同盟的成员,充分利用新汉萨同盟平台,举办国际论坛,推广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取得良好实效。此外,2019年庆祝诺夫哥罗德建城1150周年之际,诺夫哥罗德州举办了系列文旅论坛,既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又推介了文化遗产,有力打造了“俄罗斯的故乡”文旅品牌。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有必要借鉴诺夫哥罗德州的做法,充分挖掘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节点,适时打造国家级和国际性的文明论坛。

三是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的作用,从娃娃抓起,久久为功,培养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文明自豪感,形成全社会合力。如诺夫哥罗德州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文化通识教育,大部分中小学开设专门特色文化课程,并常态化组织学生进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古迹等开展现场授课,通过实地参观培养学生文化自豪感,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相比较之下,山东省在中小学校实地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

四是创新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模式,发展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在大诺夫哥罗德有一处著名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博物馆(Музей Деревянного Зодчества"Витославлицы"),以16世纪的教堂为代表,包括农家、粮仓等20多处建筑,游客置身其中,可穿戴当时的服饰,体验当年俄罗斯传统生活方式,如同穿越到了中世纪的俄罗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沉浸式体验参观模式能让游客深度感知传统文化魅力,值得在山东省重点民俗文化遗址广泛推广[4]。

五是注重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形成官方与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合力。山东省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是各级文旅部门及官办研究机构,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力量作用发挥不够。诺夫哥罗德州建立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授权专家系统,并吸纳民间考古协会,使用文化遗产地和整个建筑群来容纳文化机构等做法值得山东省学习借鉴。下一步,应充分调动引导全省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力量,培养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培育社会化考古研究协会,凝聚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社会合力。

四、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急需借鉴全世界一切好的做法和经验,而学习借鉴同为历史文化大省(州)的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梳理了山东省和诺夫哥罗德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现状和做法,尤其深入总结提炼了诺夫哥罗德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从保护开发机制、争取全国乃至国际大型文化论坛举办权、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创新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模式、发挥民间力量作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希望能为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更好推动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

文中提出的诺夫哥罗德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的启示,可概括为机制先行、活动支撑、教育为基、模式创新、官民结合,这是目前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不曾有过的理论和提法,可资类似主题研究者借鉴和参考。

文化遗产承载的是文化与社会功能,对它的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与时俱进,创新机制、模式,调度各方力量,形成保护利用合力,同时要利用现代技术去保护与传承,唯此方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赓续中华文明。

猜你喜欢

文旅山东省文化遗产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与文化遗产相遇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