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协同在心电监护仪维护保养中的应用
2022-12-08游明琼黄升云
游明琼,黄升云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重庆 408000)
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广泛使用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之一,可实时监测人体的各项生理参数,并在参数异常时发出警报,协助医护人员分析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治疗或抢救,有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1-2]。若在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出现故障会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对心电监护仪进行维护保养,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风险[3-4]。但常规的监护仪维护保养工作多流于形式,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心电监护仪故障数据发现,多数故障由日常使用不当或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均可通过改进维护保养措施避免。基于此,我院于2020年7月开始在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工作中实行医工协同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心电监护仪故障数据分析
心电监护仪作为病房常规设备和急救设备,在各大医院病房广泛使用,且设备品牌及型号较多。随着心电监护仪的广泛使用及使用年限的增加,其故障率也逐渐升高[5-7]。表1为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心电监护仪的故障数据。
分析表1的故障原因可知,在所有心电监护仪的故障中,人为故障及假性故障偏多,且多数故障由使用不当或维护保养不到位引起,直接导致使用成本增加,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就医体验。进一步分析发现,我院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医学工程人员仅定期到科室进行巡查,询问使用科室设备有无问题,并未将具体的维护保养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作为监护仪使用者的医护人员不重视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未严格执行日常检查(一级保养)及仪器使用前、中、后的检查措施,仅通过填写登记本的方式应付检查。基于此,我院对常规维护保养模式进行了改进,要求医工协同进行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
2 医工协同的维护保养模式
2.1 医护人员切实做好日常保养(一级保养)
2.1.1每日状态检查
心电监护仪作为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必须保证100%的完好率。医护人员需做好心电监护仪的每日状态检查,内容包括:(1)外观检查,检查监护仪表面是否清洁、附件是否完整及有无破损等情况;(2)通电、性能检测,检查设备开机状态及各附件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需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3)做好标志、标识,完成每日状态检查后填写设备记录表,对不合格的设备张贴故障标识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
2.1.2使用状态巡查
(1)每台监护仪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监护参数,如根据医嘱设置血压测量的模式(手动测量或自动测量)及间隔时间等,并嘱患者及其家属不可自行取下袖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关闭不需要的监护模块并取下对应的附件,避免不必要的损耗。(2)护理人员在巡查病房及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巡查,重点查看监护仪的放置位置、各附件的状态等,及时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放置及使用情况。
2.1.3使用后检查及清洁保养
心电监护仪使用后需做好清洁保养(常规患者使用后用清水擦拭清洁即可,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需使用乙醇或专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完成后需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液),并按要求存放(附件要理顺存放,不能打折存放,减少折叠损伤风险),此外,参照每日状态检查内容对监护仪做详细检查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品牌、型号等基本信息,外观检查、通电检测等检查结果,以及检查人、待处理事项、备注等内容)。
2.2 工程师严格落实巡查工作(二级保养)
2.2.1常规设备维修
与其他医疗设备相比,心电监护仪的维修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对工程师的技术能力要求不高,但作为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要保证其维修的及时性,工程师需要做到服务及时性、准确性及优良的服务态度。
2.2.2设备巡查及维护
根据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要求,每月设备管理部门需开展巡查工作1~2次。工程师需根据自身工作安排,制定合理的巡查时间表,合理分配巡查时间(不能将巡查及维护工作在集中1 d完成),以使工作能顺利完成。
我们试行让责任工程师每周定期与自己负责片区中的2个科室约定时间,与使用科室设备管理员对接,使用人、工程师共同巡查和规范病房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工作,将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措施落到实处。巡查内容包括:(1)使用科室每日维护登记本记录合理、完整性检查;(2)每个使用科室抽查不少于其监护仪总数的30%设备的状态情况,检查内容参照每日状态检查。
2.2.3设备的定期保养
医学装备科作为设备管理部门,每年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包含管理部门工程师的日常保养和厂家工程师协同一年一次全院全部设备的精保养。保养完成后形成完整的保养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使用科室、参与巡查人员、巡查内容和结果等)。
2.3 加强医工协同力度
2.3.1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培训
心电监护仪属于常规设备,大多数的安装培训均流于签字形式,未落实具体培训内容。我院也曾主动联系厂家来院组织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以答题考试形式考核;但使用科室主动参与培训人员较少,甚至存在实习生代替科室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导致总体培训效果不理想,临床医护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相关维护保养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由医学装备科独立或协同厂家不定期到使用科室组织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培训,重点培训内容包括使用前的外观检查、开机自检、性能检查,使用时的放置及固定(要求做到设备防倒、防摔,附件防挤压、防牵扯),使用后的清洁保养和存放等内容;改变以往的理论考核模式,采用理论结合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工作绩效积分,考核不合格的操作人员需及时参加医院组织的操作技能培训,直至考试合格方能操作设备;日常由医学装备科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并不定期检查心电监护仪培训内容的落实情况;针对年度精保养发现的问题,对部分考核较差科室进行重点培训;每年对全院的新入职相关人员及设备管理员开展1次集中使用与维护保养培训。
2.3.2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巡查
心电监护仪虽然属于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但也属于常规医疗设备,因此难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为此,我们实行3级监护仪操作、维护保养巡查:(1)使用科室将监护仪的正确使用及维护列入每天的床旁交班内容之中;(2)科室护士长或者设备管理员每天不定时抽查20%左右的在用监护仪及备用监护仪的操作、维护保养情况;(3)医学装备科作为管理部门,安排责任工程师不定时抽查部分使用科室的监护仪操作及维护保养工作。
2.3.3设备的使用考核与落实
医工协同模式科室心电监护仪管理分级联动的方式,将病房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管理落实到责任护士个人,将心电监护仪的日常保养和规范存放等日常检查内容作为护士交班检查和日常考核管理内容;科室设备管理员作为心电监护仪的管理监督人员,每天不定期检查并记录设备的使用、保养情况,对未按照规范执行的人员问责,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科室护士长作为科室管理层负责人,要监督设备管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监督管理落实情况并进行抽查和考核,并将抽查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责任工程师为设备的保养直接责任人,负责做好或协助做好设备的每周、每月的保养,设备维修组长、医学装备科负责人、使用科室设备管理员作为维护保养监督人员;因使用与维护设备不到位引起的人为故障直接落实到使用人员或维护人员,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等联动。
2.3.4设备各级维护保养的监督、落实
工程师不能只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维修处理,责任工程师必须每周定期到自己负责片区中,与使用科室相关人员共同巡查和规范病房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设备管理部门组长每月对具体落实与沟通情况及保养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具体执行效果;医学装备科负责人每季度带队巡查和监督维修组及使用科室的设备分级保养情况,作为设备维修组的工作考核,与工程师及维修组长绩效联动。
3 效果分析
表2为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的心电监护仪故障数据。由表2可知,采用医工协同模式进行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工作后,故障总数明显减少,且减少的故障主要是附件引起的故障及操作等引起的假性故障。
4 讨论
国家等级医院检查、公立医院考核、各项巡查等相关检查与考核均将心电监护仪作为必查设备之一,医院也制定各项制度、流程及相关表格记录等作为考核依据[8-9]。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及相关文献对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只是停留于保养管理制度及规定上面,虽然部分涉及保养内容、保养范围、保养时间等要素,但对维护保养工作的具体分工、分工内容及实施措施极少涉及;至于相关的监督、考核措施涉及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研究指出,要维持心电监护仪的完好率,减少故障的发生,只停留在制度及技术指导层面还远远不足[10-12]。本研究根据医护人员和工程师的工作性质、特点,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具体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在分工基础上强调医护人员和工程师之间密切配合,工作中需互相督促、加强沟通,从医院主人翁的角度协同发现问题及寻求有效解决办法。通过心电监护仪故障数据分析可知,医工协同进行心电监护仪的维护保养工作,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维修费用,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成本,且真正保障了心电监护仪作为急救设备的完好率,降低了因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导致患者就医体验差的概率。
综上所述,心电监护仪是医院重要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为保障其完好率,可采用医工协同模式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