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LIMS课程建设研究
2022-05-20李春灵郭亚飞王婉至贺志安
尹 娟 李春灵 郭亚飞 王婉至 贺志安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0 引言
“新医科”作为2019年以来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不仅要有新理念和新背景,更要有新专业,医工理文各类学科的相互融通对现有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必须发展医学新专业。围绕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国民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也必须围绕着这些战略主题,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以增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因此“医工”融合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课程应运而生,它是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新拓展的一门“新医科”背景下的技术课程,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拓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途经。
1 课程建设目标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门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开设在本科大三第一学期,作为进入实习工作前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课程采用本校专任教师和企业联合授课的方式,以行业标准、专业理论和丰富的临床案例,系统性地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临床实验室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到LIMS系统的基本模块、各自功能、实验室标本检验的基本流程、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系统、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对LIMS的要求以及LIS系统中的流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并对质量控制进行信息化探索,初步掌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检验申请、标本识别、结果报告、质量控制和样本分析等各个方面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的整个过程。
2 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课程的开设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下开设的,因此在大一时就会开设电工学、微型计算机原理以及医用传感器作为基础课程为学生打牢基础,培养既懂检验技术又懂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2.1 建设课程内容
课程开设之前,应深入调研分析新医科行业趋势以及毕业生就业岗位,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积极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并结合文献和校企合作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交流的经验制订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具体授课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理论课拟开展的内容:
(1)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LIMS系统的现实意义,LIMS系统对计算机的要求,LIMS系统的技术标准及设计依据等。
(2)LIMS系统的选择原则。主要包括医学实验室认可ISO15189对LIMS系统的要求,建立LIMS系统的基本流程,构建LIMS系统的基本框架等。
(3)LIMS系统的功能模块。LIMS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结合临床检验科日常工作的需要,按照检验科工作流程设计,使相关各部门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检测分析为核心的检验管理模块、以管理为基础的流程及事务管理模块、以质量控制为主体的质控模块、以信息交互和共享为主的报告单输出模块四大部分。
(4)典型LIMS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LIMS系统的常用模块、LIMS系统的典型实例、LIMS系统应急预案的实例。
实践教学拟开展的内容:
(1)基本技能锻炼。在学校机房安装虚拟实验管理平台和虚拟检验科基本技能训练系统,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中关于LIMS系统中不同流程的功能需求,如标本采集流程、实验室内标本前处理流程、标本检验流程、标本检验后处理流程、试剂和耗材管理方面、行政管理方面的功能需求,逐一在虚拟的LIMS系统中进行实验室和检验科模拟操作;
(2)综合能力实践。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去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和锻炼的基本技能在实验室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3)实习。总结寒暑假学习实践经验和问题,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加强锻炼,将总结的学习经验反馈给授课教师进行课程优化。
在课程建设一年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已基本优化完成,继续总结经验,设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室系统管理工程师方向,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就业宽度。
2.2 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多元化特色教学
采用本校专任教师和企业联合授课的方式,不断深化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OBE教学理念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特色教学模式。在理论课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双向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案例法、讨论式法、引导法,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小组教学、病例讨论法、翻转式课堂、实践反思等方法,并充分利用校内平台和企业平台的联合优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2.3 完善应用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本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间接评价(督导、学生、专业负责人)两种方式。
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各类学习成果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行多类考核综合评价,打破终结性评价的弊端,发现课程相关问题。其包括学生期末考核、平时测验,以及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式翻转课堂,根据分析过程进行评价。另外校内的实验操作以及校外的实践过程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践水平,必须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间接评价是不同评价主体通过设计的督导评价表、学生评价表和专业负责人评价表对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间接评价。督导通过听课,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打分,形成督导听课记录;学生通过课程调查问卷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满意度、难易程度等相关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形成学生评价记录;专业负责人则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方法进行评价打分,形成专业负责人评价记录。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形成多元综合评价,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对形成性评价和课程间接评价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分析问题原因,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多个方面,持续改进课程质量。
2.4 打造立体化教材
课程建设旨在寻找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之间的最佳吻合点,是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有效补充,具有明显针对性、实用性,在国内其他同类院校中都尚未开设,因此教材的选取是课程建设非常重要的前提。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修改教学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编写了本校的立体化教材《医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讲义》,理论部分涵盖医院HIS和LIMS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要求,实训部分着重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每个理论章节后面附加实训部分,结合理论知识中关于LIMS系统中不同流程的功能需求,逐一在虚拟的LIMS系统中进行实验室和检验科模拟操作,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
3 课程建设的成效
应用型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授课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学校在硬件和管理上的大力支持是开好这门课的前提和保障,“校企合作”企业是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最大支撑,从而不断深化合作育人。两年的LIMS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现代检验技术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认知水平,以及对于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认知程度,并从专业适应角度增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大了就业面,并创建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特征的课程评价体系。2019年与2020年的课程评价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9年与2020年的课程评价对比
LIMS课程建设和改革从各个方面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从最初的89.2%,提高到目前的98.9%,认为当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符合应用型课程的定位,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帮助很大;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从2019年的87.6%,提高到2020年的94.3%,还存在有待优化的部分;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100%,说明课程的建设以及改革已初具成效,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在未来的课程优化过程中,会持续优化教师队伍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并不断积极鼓励教师团队进行LIMS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及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持续改进课程质量,从专业的角度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让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一环,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