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状况及芜湖市人口状况比较分析

2022-12-08芜湖市统计局人口普查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池州宣城铜陵

□芜湖市统计局人口普查课题组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及苏浙皖三省一市共27 个城市组成。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全球六大城市群之一;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中国流动迁移人口最大的集聚地。本文根据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为2020 年)数据,就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的人口状况以及芜湖市人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状况

(一)人口总量

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下同)17466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2.1%;其中,大多数属于大型城市,15 个城市人口超过500 万。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为2010 年)相比,城市群人口增加1817 万人,人口比重提高0.4 个百分点。城市群整体上,人口增长较快,活力显著增强。

1.人口总量。2020 年,27 个城市中,上海市人口超2 千万,达2487 万人,为中国第一大城市(按市区人口评判);人口接近或超过1 千万的城市有6 个,占比为22.2%,分别是:苏州(1275 万人)、杭州(1194 万人)、温州(957 万人)、宁波(940 万人)、合肥(937 万人)和南京(931 万人);500 万-800 万人的有8 个市,占比为29.6%,分别是:南通(773 万人)、无锡(746 万人)、金华(705万人)、盐城(671 万人)、台州(662 万人)、嘉兴(540 万人)、常州(528 万人)和绍兴(527 万人);300 万-500 万人的有7 个市,占比为25.9%,分别是:扬州(456 万人)、泰州(451 万人)、安庆(417万人)、滁州(399 万人)、芜湖(364 万人)、湖州(337 万人)和镇江(321 万人);其他5 个市人口在300 万人以下,占比为18.5%,分别是:宣城(250 万人)、马鞍山(216 万人)、池州(134 万人)、铜陵(131 万人)和舟山(116 万人)。

2.人口增量。与2010 年相比,人口增量超过100 万人的城市有8个,分别是:杭州(增加324 万人)、苏州(229 万人)、合肥(191万人)、上海(185 万人)、宁波(180 万人)、金华(169 万人)、南京(131 万人)和无锡(109 万人);增量在50 万-100 万人的有3个市,占比为11.1%,分别是:嘉兴(90 万人)、常州(69 万人)和台州(65 万人);增量在10 万-50万人的有5 个市,分别是:湖州(47 万人)、温州(45 万人)、南通(44 万人)、绍兴(36 万人)和扬州(10 万人);增量在10 万人以下的有4 个市,占比为14.8%,分别是:芜湖(9.9 万人)、镇江(9.6 万人)、滁州(5 万人)和舟山(4 万人)。其他7 个市的人口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分别为:宣城(减少3.3 万人,下同)、马鞍山(4.3 万人)、池州(6.0 万人)、泰州(10.6 万人)、铜陵(25.1 万人)、安庆(30.7 万人)和盐城(55.1 万人)。

(二)城镇化水平

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平均城镇化率为75.0%,整体达到了高度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 个百分点。与2010 年相比,城市群城镇化率提高11.1 个百分点。城市群整体上,城镇化水平高,发展的步伐快。

1.绝对水平。2020 年,27 个城市中,城镇化率超过80%的城市有6 个,分别是:上海(89.3%)、南京(86.8%)、杭州(83.3%)、无锡(82.8%)、合肥(82.3%)和苏州(81.7%);70%-80%的有11 个市,占比为40.7%,分别是:镇江(79.5%)、宁波(78.0%)、常州(77.1%)、芜湖(72.3%)、温州(72.2%)、舟山(71.9%)、马鞍山(71.7%)、嘉兴(71.3%)、扬州(71.0%)、绍兴(71.0%)和南通(70.4%);60%-70%的有8 个市,分别是:金华(68.2%)、泰州(68.1%)、铜陵(66.2%)、湖州(65.6%)、盐城(64.1%)、台州(62.0%)、滁州(61.8%)和宣城(60.8%);其他2 个市低于60%,占比为7.4%,为池州(59.7%)和安庆(55.5%)。

2.提升幅度。与2010 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幅度超过20 个百分点的城市有2 个,占比为7.4%,分别是滁州和铜陵,均提高20.34个百分点;幅度在10-20 个百分点的有18 个市,占66.67%,分别是:合肥(提高19.52 个百分点,下同)、芜湖(18.02)、嘉兴(18.01)、宣城(17.53)、镇江(17.84)、安庆(16.09)、池州(15.27)、南通(14.64)、扬州(14.29)、马鞍山(13.97)、常州(13.90)、湖州(12.75)、无锡(12.48)、绍兴(12.44)、泰州(12.42)、苏州(11.65)、盐城(11.61)和杭州(10.04);其他7个市提高幅度在10 个百分点以下,占25.9%,分别是:宁波(9.69)、金华(9.22)、南京(8.86)、舟山(8.30)、台州(6.44)、温州(6.14)和上海(0.01)。

(三)劳动年龄人口

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按国际标准)12546 万人,占城市群人口的71.1%,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与2010 年相比,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下降6.4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 个百分点。城市群整体上,劳动力供给充裕,但比重有所下降。

1.比重水平。2020 年,27 个城市中,比重超过70%的城市有16个,占比为59.3%,分别是:杭州(75.3%)、宁波(75.1%)、金华(74.1%)、苏州(74.1%)、上海(73.9%)、嘉兴(73.9%)、南京(73.6%)、舟山(73.1%)、温州(73.0%)、湖州(72.5%)、无锡(72.4%)、绍兴(71.9%)、常州(71.9%)、台州(71.5%)、合肥(71.5%)和镇江(70.6%);其他11 个市在65%-70%之间,分别是:芜湖(69.4%)、扬州(68.4%)、宣城(68.3%)、铜陵(68.2%)、马鞍山(68.1%)、滁州(67.8%)、池州(67.7%)、南通(66.4%)、安庆(66.2%)、泰州(65.6%)和盐城(65.1%)。

2.比重变动。与2010 年相比,比重降幅超过7 个百分点的有8 个市,分别是:镇江(减少8.7 个百分点,下同)、盐城(8.6)、苏州(8.3)、泰州(8.0)、无锡(7.8)、南京(7.8)、上海(7.4)和扬州(7.3);降幅为5-7 个百分点的有11 个市,分别是:安庆(6.9)、常州(6.9)、马鞍山(6.5)、南通(6.4)、舟山(6.2)、铜陵(6.2)、池州(5.9)、宣城(5.7)、芜湖(5.6)、绍兴(5.4)和温州(5.1);其他8 个市的降幅小于5 个百分点,分别是:湖州(4.9)、合肥(4.7)、宁波(4.6)、滁州(4.3)、杭州(4.3)、嘉兴(4.2)、台州(3.2)和金华(2.6)。

(四)老龄人口

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国际标准)2808 万人,占城市群人口的16.1%,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 个百分点。与2010 年相比,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5.8 个百分点,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 个百分点。城市群整体上,为中高度老年化,老化速度快于全国。

1.比重水平。2020 年,27 个城市中,老龄人口比重大于20%的城市有2 个,为南通(22.7%)和泰州(22.0%);15%-20%的有14 个市,占比为51.9%,分别是:扬州(19.99%)、盐城(19.9%)、宣城(18.0%)、马鞍山(17.5%)、镇江(17.5%)、铜陵(17.5%)、舟山(17.1%)、安庆(17.1%)、池州(16.7%)、上海(16.3%)、绍兴(16.2%)、芜湖(16.1%)、滁州(16.0%)和湖州(15.5%);其他11 个市在10%-15%之间,分别是:常州(14.9%)、无锡(14.7%)、嘉兴(14.1%)、台州(13.8%)、南京(13.7%)、宁波(12.6%)、苏州(12.4%)、合肥(12.0%)、温州(11.7%)、杭州(11.7%)和金华(11.6%)。

2.比重变动。与2010 年相比,老龄人口比重提高幅度超过10 个百分点的城市仅有盐城1 市(提高12.0 个百分点,下同);提高5-10个百分点的有16 个市,分别是:泰州(7.8)、铜陵(7.6)、扬州(7.6)、镇江(7.2)、池州(6.7)、宣城(6.6)、舟山(6.59)、安庆(6.6)、绍兴(6.3)、马鞍山(6.2)、上海(6.2)、南通(6.2)、滁州(5.2)、无锡(5.2)、常州(5.1)和芜湖(5.0);其他10 个市提高幅度在2-5 个百分点之间,占比为37.0%,分别是:湖州(4.6)、南京(4.5)、温州(4.1)、嘉兴(4.1)、宁波(4.0)、台州(4.0)、苏州(3.9)、合肥(2.8)、杭州(2.6)和金华(2.5)。

(五)受教育程度

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20295人,多于全国平均水平4828 人。与2010 年相比,城市群每10 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增长69.8%。城市群整体上,大学文化人数居多,接受教育程度较高。

1.绝对数量。27 个城市中,每10 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超过2 万的城市有7 个市,分别是:南京(35229 人,下同)、上海(33872)、杭州(29371)、合肥(26390)、苏州(22514)、无锡(21867)和常州(20690);1.5 万人-2 万人的有10 个市,分别是:镇江(19134)、舟山(18112)、宁波(17838)、扬州(17465)、芜湖(17336)、铜陵(15427)、嘉兴(15250)、绍兴(15248)、马鞍山(15157)、泰州(15119);其他10个市在1 万人-1.5 万人之间,分别是 :南通(14904)、湖州(13669)、金华(13396)、池州(13353)、滁州(12939)、安庆(12719)、温州(12637)、台州(11565)、宣城(11309)、盐城(10691)。

2.变动幅度。与2010 年相比,每10 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增幅超过100%的城市有7 个,分别是:滁州(增长156.0%,下同)、绍兴(117.9% )、泰州(115.6%)、铜陵(113.4%)、湖州(108.1%)、宣城(104.8%)和池州(100.4%);75%-100%的有11 个市,分别是:嘉兴(98.7%)、南通(94.3%)、台州(94.2%)、金华(94.1%)、安庆(93.9%)、马鞍山(86.4%)、芜湖(84.4%)、扬州(83.0%)、温州(77.3%)、常州(76.5%)、舟山(76.2%);其他9个市增幅在75%以下,分别是:宁波(72.6%)、盐城(69.9%)、无锡(69.8%)、镇江(66.2%)、合肥(64.6%)、苏州(61.0%)、杭州(55.3%)、上海(54.7%)和南京(34.8%)。

|芜湖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的人口比较

(一)人口总量增加不多,城市规模总体偏小

2020 年,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芜湖市以364.44 万人的人口总量居第20 位;其中,市区人口239.53万人,属于Ⅱ型大城市,城市规模较小,而苏浙两省18 个市有9 个市的规模为I 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与2010 年相比,芜湖市人口增量9.94 万人,增量居第17 位,亦处于中等靠后的位次。

(二)城镇人口加速扩张,总体水平居于中上

2020 年,芜湖城镇化率为72.3%;在27 个市中居第10 位,低于城市群平均水平2.7 个百分点,位次中等偏上。与2010 年相比,城镇化率提升18 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第4 位,居于前列。

(三)劳动人口比重偏低,下降幅度中等偏上

2020 年,芜湖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69.4%,在27 个城市中居第17 位,位次中等偏下。与2010 年相比,比重下降5.6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居第17 位,处于中等偏上(逆指标)。

(四)老龄化程度居于中游,加深幅度略微显优

2020 年,芜湖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为16.1%,在27 个城市中居第14 位,位次恰处中位。与2010 年相比,比重提高5 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第17 位,老年化加深程度略好(逆指标)。

(五)大学人口中等水平,教育程度总体偏低

2020 年,芜湖每10 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1.73 万人,在27 个城市中居第12 位,基本处于中位。与2010 年相比,大学文化人数增长84.4%,增幅居第14 位,也基本处于中位。

|相关建议

(一)扩大人口总量,提升城市规模

芜湖的人口总量及城市规模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总体偏少偏小。建议一是要提升城市规模水平。以成为Ⅰ型大城市为目标,在扩大人口总量的同时,尤为关注人口在城区的集聚。同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二是要优化城市生活环境。以建设生态美、环境优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注重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建设海绵城市;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水平。三是要推动产业全面进步。推动产业不断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城市和产业、人口和就业同步建设,人口和产业同向集聚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改善年龄结构,延缓老化进程

建议一是要提升妇女生育水平。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人口生育激励政策,提升妇女和家庭生育欲望,提供优质保障服务,释放妇女生育潜能。二是要努力降低少儿抚育成本。倾力发展公益性托幼机构,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双减工程,解决培训乱、作业多、家长累、接娃难等突出问题。三是要努力吸引外来劳动人口。通过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和域外人员来芜就业创业;通过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全方位招引各类人才。

(三)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受教育程度。

芜湖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总体偏低。建议一是提升普通教育。积极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大学教育,扩大接受高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扩大高中级职业教育规模,开拓本科职业教育领域,逐步缩小与普通高级教育在在校学生人数上的差距。

猜你喜欢

池州宣城铜陵
杜牧池州诗歌研究
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发展方向浅谈
宣城:一城山水半城诗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宣城以外看宣城
池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