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黄金时代2.0
——2021年新能源发展综述
2022-12-08编辑向敏
■本刊记者王睿佳/ 编辑向敏
2021年,在国际国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双重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获得新发展机遇和多重政策支持,已然迈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顶层目标带来历史性机遇
时间拨转回2020 年9 月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时代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能源行业以低碳、可持续性为代表的先天优势,决定了其步入新历史舞台的重要地位。
进入2021 年,服务顶层目标的方针政策频频出台。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信息丰富的时间线。
2021 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2021年3月12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2021 年3 月1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 年10 月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强调,中国将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
2021 年10 月26 日,国务院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 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2021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指出,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有效实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风电、光伏引领下的“高速列车”
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快速良性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引导,以风电、光伏发电为引领的新能源产业这辆“高速列车”已经驶向良性发展快车道。
大规模发展——动力充足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11 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 亿千瓦大关,同比增长29%,新增装机247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 万千瓦,连续9 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 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 亿千瓦,突破3 亿千瓦大关,连续7 年稳居全球首位。此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保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国家能源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1~11 月,我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0000 亿千瓦时,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13.8%,新能源发电量对全国电力供应的贡献不断提升。
市场化发展——快速平稳
2021年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明确2021年新建项目不再通过竞争性方式形成具体上网电价,直接执行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这释放出清晰强烈的价格信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近年来新建光伏、风电项目成本不断下降,当前已经具备平价上网条件,行业对此也形成高度共识。不依赖财政补贴,实行平价上网,实现市场化发展、竞争化发展,对促进风电、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高质量发展——驶向未来
当前,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形成了完备的风电产业体系。同时,风机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集中监控水平不断提升,机组发电性能、可利用率、可靠性持续提高,风电产业正稳步驶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我国光伏产业利用自身的技术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快速发展,逐步取得了国际竞争优势并不断巩固,已经具备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近年来,我国光伏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产业链实现良性发展。主流光伏企业普遍实现高效单晶电池量产,行业龙头企业接连打破电池转换效率新纪录。
“十四五”期间,在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需求下,必将提升新能源的消纳和存储能力,既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也实现高水平的消纳利用,更加有力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百花齐放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2021年以来,除风电、光伏发电外,我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类别发展规模也在稳步扩大,结出累累硕果。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34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其中,2021年1~9月,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54.7万千瓦,发电量1206亿千瓦时。
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平稳,同时也迎来政策利好。国家能源局在《国家能源局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提出,切实做好核电厂址保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十四五”末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
2021年9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 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 年翻一番;到2035 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在当前“双碳”目标的主导下,新能源从补充电源走向主体电源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新能源也是能源转型的不二之选。紧抓转型机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革命落地,以确保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造福后世的百年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