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工作指导下巴州美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2022-12-07王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文/图:王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 级博士研究生
导语
自文化润疆工作推进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内开展了很多关于文化建设的活动,政府部门联合各级文化单位,把文化送到群众中间,在保持自治区文化丰富性的同时,不断增进大家对“中华文化”的主体认同。就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春林讲话中提到的:“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在立足这个根本之后,文化润疆工作才能更好地稳步推进。美术和美育虽然是文化建设中的很小一部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却具备很好的纽带作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文化润疆”“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十分必要的一环。其以更形象和更直接的艺术表现性,通过画面内容等形式直击人的内心,打动人的心灵,从视觉和情感上对人的感官进行双重感染,不仅可以为文化润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还能用更柔和、艺术的方式,感染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间接地为巴州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城市文化建设起到很好的助力和推广作用。文化润疆在文字上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文化氛围、文字体系的差异,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美术和美育具备更好的传播优势和专业优势,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视觉化、形象化、符号化,借助形象美和艺术美,牵连起各族同胞的情感,从而达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近些年,国家多次出台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强调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起到的人格培养和道德熏陶的作用。因此,在文化润疆工作的开展中,加强对美育工作的推广,符合当下国情和人民生活需求,是扎根在人民、发展为人民、决策利人民,与国家前进步伐紧密相连的文化举措。
一、巴州美育实践开展情况
巴州境内学校美育的开展情况比较复杂。州、县(市)、乡(镇)的美育课程开展,跟各地经济实力具有直接关系。政府财政预算充足,资金支持较多的地方,美育开展情况较好,在乡村等较偏远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支持有限,美育课程开展情况和深入程度则比较有限。
1.学校美育开展情况
总体上巴州众多学校的美育课程内容、样式较为丰富,各级学校的美术老师对课程素材有很好的补充和扩展。如县(市)级中小学艺术课堂中,手工、刺绣、绘画等艺术课程紧密结合所在地的文化基础,适当引入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艺术元素,给艺术课堂和艺术作品增加审美趣味。州内学校在美术课上涉及的学习内容包括国画、水粉、水彩、油画棒、书法、葫芦画、农民画、剪纸、刺绣、素描、速写、皮雕、服装设计、手工制作、艺术鉴赏等,比较适合中小学生接触的艺术样式,基本都涵盖在内,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艺术学习需求。
但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巴州整体学校美育开展情况差异化较为明显。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市)层面开展学校美育,基础配套设施和美术器材能够满足日常教学使用,配备的美术老师名额也能够保障日常教学的开展。这些地区当中大部分家庭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家庭收入比较稳定,让人们有了更好地追求精神需求的物质基础,所以相比较来说,县(市)一级的学生家长,也更加支持学生接触艺术、学习艺术,学校开展美育也更加顺畅和专业,美育研究视野更加开阔,艺术理念也更加多元。
而乡村一级美育开展过程中则存在不少困难。乡村学校教育资金有限,在有限的资金里进行美育事业专项投资,是比较困难的抉择。从学校的层面来说,资金配置更愿意从大的教育方面如改善学习环境、升级教学设备以及改进学生生活条件等方面优先考虑,这些都是教育中的头等大事。两相比较,美育就像教学过程中锦上添花般的点缀,基本影响不了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自治区为了照顾贫困地区,使区内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均衡发展,州、县(市)的老师都会到乡村学校进行两年左右的轮岗。河北援助巴州时,也会派遣优秀教师到巴州扶持教育发展。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一级教学解决了不少困难,但是对于乡村经济发展迟缓的局面帮助有限,投射到教育层面,也就难有长久之利。
新疆巴州古勒巴格乡书法小院,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2.社会美育开展情况
在社会美育方面,巴州众多艺术培训机构和文化公司立足当地的文化基础,把内地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引进到巴州,努力跟进内地艺术教育步伐。如库尔勒市楼兰书画研究院从四川成都等地大量引进了关于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艺术理念,同时吸收优秀美育教师人才到巴州参与教学。这些教育机构的开办为巴州美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原动力。他们开展社会美育活动(包括公益和非公益两种活动),不仅让机构学员受益,还能逐步引导大众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来,一步步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趣,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
另外还有些艺术培训机构,如巴州美术馆的美育教育基地,各县(市)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是由官方支持下开办的美育机构。他们独立于学校的美育体系之外,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课程上进行自主规划和考量。这些机构的存在不仅及时地弥补了学校美育条件的不足,同时还在学校美育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改革,教授学生更多行之有效的艺术经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展览、比赛活动等,学以致用,扩大学生的艺术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具备更加成熟的艺术认知和美学经验,使他们的艺术学习更有成效,具有更多的美学价值。
巴州社会美育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举办活动会在兼顾政府政策的同时,充分考量老百姓的审美需要以及生活需要,使“文化润疆”“乡村振兴”等工作在社会上得到更有效的辅助和推广。他们为巴州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是巴州社会美育开展过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
二、巴州美育现状分析
巴州美育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其中农村地区美育、城市学校美育、城市社会美育以及官方文化单位、艺术团体等不同类型的美育平台还各自存在一些不足。这些受限的原因与教育发展模式以及课程规划推广等具有多层关系。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笔者认为这些主要问题还需要再次分析探讨,以进一步为提出新的解决路径做思考规划。
1.农村地区美育
农村地区学校美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是制约美育工作开展的最大问题。从学校层面看,由于资金限制,开展美育所需的人才、设备、场地、教材以及画材等都得不到足够保障,仅有的教学资金的使用也以主要学科和升学分数占比大的学科以及改善教学条件为主。从教师层面看,农村各方面条件和城市相比多有不足,无法聘请到更多更好的美育教师,仅有的美术老师因为不教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课程安排和课程体量无法得到正常保证,教师美育理念缺少稳定的实践环境。从家长的角度看,稀少的教育资源应该成果最大化。在农村地区有限的教育机会下,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永远重于艺术课程的学习,这也反映出农村地区家长仍然坚信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最大限度改变人的命运。虽然艺术教育对人的精神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地区的现实生活并没有给艺术提供更好的生存土壤,学习艺术课程的意义无法得到凸显,因此在巴州农村家庭对于艺术课程学习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如城市,普通的社会美育培训机构在农村也没有很好的生存空间。
2.城市地区社会美育
在城市地区非官方支持的美育活动,主要发展问题是缺乏启动资金和活动资金。城市地区的美育培训机构,一切盈利性活动和公益性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是限制城市地区美育范围推广和质量提升的最大因素。在正常经营积累的基础上,城市美育机构具备一定的美育学术资源和美育人才资源。作为机构负责人,通常也有较为积极的进步思想,会经常到乌鲁木齐、杭州、北京等地进修和考察,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和技能,并把这些收获带回培训机构,与当地人文情况相融合,不断尝试与改进机构的培训方式。如此不断进修,自己能力得到提高,培训机构的成果也更丰硕,培训的方式也更专业、科学。但城市培训机构作为商业个体,首要目的是营利。他们愿意开展更多活动以增加群众受美育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借此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相对农村,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文化水平高,居民对于美育学习的要求也高,一般性的美育推广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日常审美需求。对美育的高要求,导致城市美育培训机构的投入成本不断增加。如一些美育培训机构,为了创新课堂艺术形式,在新的手工课中,引入巴州民间皮雕技艺,聘请民间皮雕艺人到机构授课,教授学员和任课老师学习制作皮雕作品,其中的课程培训、器械购置以及基本的材料损耗等等,都在无形中增加新课程的开发成本。
新疆巴州恰尔巴格乡画苑,吾甫·加帕尔老师在指导学生画画
3.城市地区学校美育
县(市)地区学校美育工作中,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市地区学校美育资金投入基本充足,学校以及众多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学校美育教学联系紧密)美育课程设置较为全面,多数学校已经建好或正在筹建艺术教学楼,用来专门开展美育教学工作,这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地区学生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同时,相对充足的教育资金投入使学校的美育活动样式更加丰富,美育资源更加充足,美育目标也更加明确。但是,在学校美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美术、书法等在学校课程中一般作为边缘学科,排课量少,教师团队也小,虽然有专门的美术教材,但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学习过于浅显碎片化,不够系统深入,以及中小学各年级之间美育课程规划无法整体统一、紧密衔接等问题。在教材课程之外,学校的“艺术兴趣班”“艺术小组”等形式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展,任课教师会根据自身优势设置课程内容,具有较大主动权,这也从某些方面加大了学生美育课程的割裂感。
在巴州城市居民远离乡村生活,关于美育的理念认知和发展路径诸多信息多来自内地大城市,学校的课程设置也会偏向内地模式,并逐步向内地大城市靠拢。虽对自治区丰富的民族艺术有所借鉴,但在有限的课程里和巴州本地的民族文化艺术高效结合,目前来看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高中阶段的美育课程也有一些普遍问题,如多数学校的课程设置以美术高考为主要训练目标。因为考学的原因,课堂上的内容安排和技术训练,慢慢向固定内容靠拢,少有灵活丰富的艺术形态,学习内容机械化、应试化等特点相对其他年级较明显一些。这一现象困扰着国内很多高中学校和高考生,是现在考学体系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生在练习书法
4.文艺单位与社会专业团体
文联、美协等单位、协会举办美育推广活动受众面有限。依靠自己的平台优势,文联、书协、美协可以举办很多大型美育推广活动,如在全疆、全州举办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等艺术的展演、比赛等。但是通过很多细节因素不难发现,这些活动的受众更多的还是喜欢艺术且专业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群体。活动的开展在群众辐射面上有限,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把美育推广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受益。像美协、书协等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协会举办的活动,专业辐射面上多是从事此类艺术的专业群体,在活动展览现场,虽然对普通群众大开方便之门,但是较少会考虑到,普通群众对于文艺作品的认识十分有限,并不能很好地体会到艺术创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个性情感、艺术观念以及艺术作品的技法特点等信息。政府文化机构在展览或者活动现场,由专业艺术人员为活动现场的观众讲解、示范以及指导观众体验相关艺术实践操作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在美育推广中知识传播链的断裂,不能很好地把用来欣赏美的专业知识传递出去。个体培训机构的公益活动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问题,但是限于举办规模和平台位置,并不如文联、美协、书协等单位、协会明显。
三、发展建议
在文化润疆工作推进中,巴州现下美育发展逐步显现出在发展模式、推广方式、课程形式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发展巴州美育事业,使之能够在文化润疆工作以及乡村振兴工作中,切实体现出美育对于巴州美好社会建构的价值和担当,政府和各级美育机构还需要持续关注和投入,稳步推进社会美育系统的自发建构和自我更新。笔者根据实际调研了解的情况,针对这些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五个角度提出美育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巴州政府合理规划巴州美育的发展路径、宣传推广巴州民族文化艺术,以及继续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提供新的方法思路和参考建议。
1.以美助政
首先,在政府领导班子当中,适当增加美育培训课程,提高领导层的艺术审美能力,以此更好地辅助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同时,开设民族美术专业课程学习班,学习中国美术史和少数民族美术史等内容,尤其是自治区的艺术历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美术修养,使他们对自治区的文艺发展史有着较为熟悉的掌握,如此再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弘扬民族文化,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拉进和各民族同胞的距离,对促进各民族文化在美育推广过程中互相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党和政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发展的治疆目标,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和领航作用。
其次,在文化润疆工作中,可以通过美育的具体开展形式协调各部门工作。文化润疆工作是需要自治区所有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开展的综合性工作,是一项既长久又复杂的文化工程。在这项工作中,美育和美术可以利用专业优势,辅助文化润疆工作的推进,在具体的内容决策以及工作的施行上,为各级部门提供新的决策思路和执行方法。通过美育的渠道来开展部分文化润疆工作,政府工作人员可以从文字资料的传达方式,过渡到图形的表达形式,遇到问题时更换“解题思路”,既能拓宽艺术视野又能收到工作成效,还可以调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促进各级政府部门之间互相磨合,提高工作配合度和工作效率,以凸显政府担当。
最后,利用好文化润疆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时机,政府牵头,社会配合,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合理规范社会艺术培训场所机构,从大的方向出发,统筹巴州的社会美育师资和培训资质,进行阶段性的统一管理和检查培训,并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到美育培训的课程中来,使社会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观念,也能更好地树立爱国意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做到美育与爱国同行。
2.以美结对
由政府出面整合巴州艺术资源,搭建稳固的交流平台,分批对口,与外界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同时利用互联网便利,创新艺术推广模式,把巴州本地的艺术资源盘活,通过结对推广的方式让它们重新走到观众面前,焕发新的艺术活力。
首先可以与内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由巴州为内地高校美育人才提供专门实习岗位,并延请他们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巴州指导开展美育活动,开办讲座及培训,为巴州后续的美育人才储备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持。如多年前在巴州开展的“蒲公英计划”,由中书协的老师负责,派遣优秀专家和老师到巴州当地开展书法培训,成果显著,在巴州产生了如孙鹏、曹军福等书法名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最近几年也开始陆续入选国家级书法展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对案例。另有对口援建巴州的河北省,是一个艺术底蕴丰厚的文化大省,很多优秀的河北艺术家现在活跃在国内画坛、书坛,巴州可以利用援建的机会,与河北文联、美协、书协等商议,每年抽调优秀艺术工作者到河北交流学习,请他们代为培训,同时也邀请河北省优秀艺术专家到巴州讲学授课。
其次可以打通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之间的通道,将学校美育与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以学校为主,社会为辅,双管齐下的美育模式,为学生的美育教育保驾护航。如在学校的美育课程里可以加入对古代壁画、雕塑的临摹课程、少数民族刺绣课程以及古代手工艺品制作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聘请优秀的民间艺术专家给学校老师培训,把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先教给老师,让这些传统艺术在学校里扎根下来,然后由老师再负责把这些技能一届一届地教给学生。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操作技术以后,学校再统一组织相关的学生到相应的手艺基地或古建场所参观,听专家讲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学生可以学与思统一,知与行统一。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受到系统的艺术教育,又可以在社会的知识海洋里,丰富自己的艺术经验和见识。待这些培养模式成熟以后,还可以在社会艺术培训场所中复制,使群众受益。
最后,在政府的统筹和社会各文化艺术机构的配合之下,把学生、群众与民间艺人结对,使优秀民间艺人把手艺带到课堂、带到群众中去。学校老师和民间艺人互相交流学习,使先进的、科学的艺术理念灌注于传统的艺术之中,传统的艺术底蕴反哺现当代的艺术创作,同时,面向社会安排专题讲座和技艺展示,使大众对民间艺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制造和传统艺术的交集,结对就不仅是结在身上,还会牢牢地结在中华文脉的发展当中。
3.以美促学
组织官方美育机构和社会上规模较大、资质良好的艺术培训机构,在保障配套设施到位的前提下,由政府补贴,文化公司、培训机构联合出资,适当增加开展社会美育活动的次数和力度,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艺术场馆,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艺术。民众审美能力提高,对“美”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见解,社会对“美”就有了自主的吸纳学习机制,美育在社会中正向循环,政府只需要在其中加以引导和控制即可。这时候再进一步把民间留存的艺术生存土壤培厚,给它们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可以参考哈拉玉宫乡的“兑换券”的模式,用村民生活日用品做激励,在村民中间农闲时期开展美术创作评比活动,提高群众对于美的了解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
库尔勒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生皮雕作品
有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由政府文化机构出面,摸排民间优秀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经过细致编排整理后,和学校以及社会文化机构合作,把整理好的艺术形式做阶段化分解,制定各个阶段的科学合理的学习课程,在社会中和学校中推广。有了完整的艺术资料和合理的课程安排做参考,鼓励学校和艺术培训机构的老师借此拓宽美育课堂的表达形式,鼓励学生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充分发掘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空间,使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仅在民间有更多人接触、认可和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展示它们。长远看,增加各民族孩子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为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前修桥铺路,待这些学校与社会的美育推广模式成熟以后,将会更加稳固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4.以美带工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全州中小学的老师几乎都参与过美化乡村的墙绘工作。这些工作的分配以及时间安排没有一定的标准参考,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美术老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不仅要负责校内学生的授课,乡村美化的墙绘工作也变成了工作内容之一。
用美术“转述”国家文化政策和文化思想,墙绘是其中一项时间短、见效快、辐射面又广的工作方式,所体现出的文化润疆和乡村美化的效果也特别明显。但是具体实践路径可以再规划。如可以和当地文化部门合作,把美术人才的培养梯次化,分批、分工、分类培养美育专门人才。对推广美育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如美术老师、书法老师等教书育人的方向,培养时间放长,培养力度加深,考核难度增大,确保此类人才在培养结束后,能够学有所获,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而对美育推广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如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墙绘工作等,可以适当减短人才培养时间,降低人才考核难度,甚至可以对该类工作人员进行专门抽调和专项美术内容培训,使他们掌握特定绘画技术和内容,以分流部分专业美术老师的工作压力。培训结束后,在文化润疆工作的开展下,把此类人才分配到各县乡,进行乡村美化的专项墙绘内容创作。舞蹈、书法、刺绣、手艺品制作等艺术项目都可以按照此类方法,灵活推广,培养美育人才。
在这些培养路径之外,可以把水平较高、能力较高的原来负责墙绘工作的老师分批派驻到乡镇村委会中,由村支书带头筛选喜爱文艺的村民,定期进行村民书画培训,教给他们特定的书法和绘画内容,以及基本的书画技巧和理念,让乡村美化的墙绘队伍具备自我成长和自我生发的能力,使教师与村民共担乡村美化工作,同时把舞台和技术让位给村民。农闲时期,他们就可以自由装饰自己的村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有的艺术形式和技巧都和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治区民间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历史积淀,相信村民也可以把这些优秀的艺术遗产好好地利用起来。
5.以美扫盲
吴冠中多年前曾说过:“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美的问题需要熏陶,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文化润疆工作开展以来,巴州各地区都在积极落实相关工作,这对美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分三步走,即对审美观念的培养、审美对象的接受、审美经验的形成,以此为路线,参考前文,逐步设计合理的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实践路线,如通过文联、美协等文化艺术部门,协调不在教师岗等有本职工作岗位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工作人员,规划合理工作任务和周期,以较大的艺术场馆或学校等为场所,设立艺术体验活动或系列讲座,将巴州的艺术平台逐步“开放”给群众,传递美育知识。这样既能弥补专业活动中群众解读作品难的问题,又能扩大文联、美协等部门团体的活动影响力,打破艺术专业团体“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局面,对向广大群众普及基本艺术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认知都大有裨益。各族同胞在文化润疆工作的带动下,通过以上诸多文化举措,慢慢建立对美的共同认知,在情感上和文化认同上产生共鸣,这对维护地区和谐稳定,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还可以借鉴政府引进高质量歌剧、舞剧作品进疆演出的实例,在全国各地引进优秀的美术、书法等作品进驻巴州,在巴州美术馆、库尔勒美术馆等大型场馆进行阶段性展示,在用优质艺术作品熏陶普通群众的同时,组织州内专业艺术从业者、学生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研讨学习,“一鱼多吃”,使群众、政府人员和艺术工作者的艺术修养都可以得到蒙养和提高。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作为文化润疆工作的施行者和领航者,如果自身艺术素养得到更好的提高,对在群众中间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开展文化润疆工作将有很大助益。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文化润疆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之际,运用好美育的力量为巴州发展增力增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同时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考验。在此次考察调研中发现,虽然各级地方都存在不少具体的美育发展问题,但人民生活热情依旧高涨,对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期待。因此,合理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协调安排好社会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好河北援疆资源、宏观调配好现有教育资源,依据巴州各地在美育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合理寻找妥善解决的办法,把美育工作融入到文化润疆工作中去,为人民带去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大家对中华文化的主体认同,增进各民族间团结友善的兄弟感情,促使巴州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持续发展,使各民族文化在巴州更好地交流、交往、交融都将有百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