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2-12-07朱秀杰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子系统江苏省耦合

吴 玉,朱秀杰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以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重点的发展阶段。可见,需要从资源、环境和经济3个方面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促进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要加强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的整治。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和互动的关系而组成了一个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1]。整体来看,资源是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动力,三者共同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因此,评价资源、环境和经济3个层次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资源、环境、经济等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大多遵循以下研究思路: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法等对各个子系统及复合系统进行评价,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估。在研究区域上,戴铁军等[2]对1992—2015年京津冀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演化研究;张力隽等[3]对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经济3个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耦合度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刘国锋等[4]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的REE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未来预测;蔡绍洪等[5]加入了人口因素,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4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各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和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还有学者将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聚焦于某一工业,如李妍林等[6]评估了榆林市的煤炭工业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水平;范凤岩等[7]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少数学者关注了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如鲍宜周[8]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苟凯歌等[9]测算了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贫困与经济贫困之间的耦合度。

以上研究在分析方法和模型建构上,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借鉴与研究思路的启迪,但是大部分研究都侧重于区域层面或流域层面,有关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农村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衡量江苏省农村的协调发展水平,对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农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介于30°45′~35° 08′N,116°21′~121°56′E之间。毗邻安徽、山东、浙江、上海。地理面积为10.72万km2,湖泊较多,地势平坦,兼有水域、低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贯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属于东亚季风气候,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15.2%。截至2020年末,江苏省下辖13个设区市,全省常住人口为8477.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251.4万人,占总人口的26.6%,城镇化率达到73.44%。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为102719.0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1∶44.5∶51.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江苏省进一步聚焦乡村产业、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等热点议题且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农户增收效果明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碳排放量下降等方面。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2020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历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江苏省统计局官网公布的统计信息。

2 耦合协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建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是农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意味着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资源、环境、经济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用性、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及江苏省农村发展现状,在现有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资源、环境、经济3个系统层出发,选取12个指标,并根据不同指标对农村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可将其划分为正向指标、负向指标2种类型,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2.2 研究方法

2.2.1 综合发展水平的测量 假定研究对象有m

年,每年有n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估矩阵:

由于指标具有不同属性和量纲差异,需要对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为此,可采用式(2)、式(3):

式(2)、(3)中:X′ij对应于第i年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指标数值,maxxij、minxij对应于初始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正向指标值采用式(2)计算,负向指标值采用式(3)计算。计算熵权法时,为避免结果出现0,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移,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ej: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ωj:

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环境和经济3个子系统及复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进行评估,计算公式如下:

式(7)~(10)中:H1i、H2i、H3i分 别 为 资 源、环境、经济子系统第i年的综合发展水平;H1i为第i年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2.2.2 耦合协调度的计算 首先,将物理学中研究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多系统耦合模型引用到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研究中,进一步得到各系统耦合关系模型,计算公式为:

其次,为进一步探讨系统间协调度发展水平,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公式为:

式(12)、(13)中:T为资源—环境—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D为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度指数,本文视三系统为同等重要程度,即α=β=γ=1/3。

此外,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将耦合协调阶段分为10个区间,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阶段划分及其状态

3 结果与分析

3.1 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得到的各个系统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3所示。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逐年评价指数、复合系统的逐年综合评价指数,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3可知,复种指数(x4)、农业源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x8)的权重均为0.158,远远高于其他指标;人均耕地面积(x1)、人均水资源量(x2)、森林覆盖率(x3)、化肥使用强度(x5)、农药使用强度(x6)、水土流失治理面积(x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x11)等9个指标的权重分布在0.055~0.095之间,对促进江苏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总产值的权重为0.049(x12),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从系统层指标权重来看,资源、环境、经济的权重分别为0.384、0.338、0.279,即在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中,资源要素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环境要素,经济要素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表3 各指标及各系统的权重

由表4可知,2010—2020年,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值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从2010年的0.138上升到了2020年的0.837。除2017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整体的发展情况较好。

表4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及复合系统的逐年综合评价指数

从3个子系统来看,各个系统综合评价值整体上均呈现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其中,环境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增长幅度最大,从2010年的0.037上升到2020年的0.316,增加了0.279;其次是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从2010年的0.003上升到2020年的0.241,增加了0.238;最后是资源子系统,增幅最小,从2010年的0.098上升到2020年的0.280,增加了0.182。资源子系统在2016—2018年期间综合评价值有所下降,但之后上升较快。说明在资源、环境、经济3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农村地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从时间段来看,江苏省2010—2011年期间,农村地区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大于环境子系统大于经济子系统;2012—2015年期间,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大于经济子系统大于环境子系统;2016—2020年期间,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大于经济子系统大于资源子系统。由于早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偏低,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环境子系统由于受到各方污染而影响了其综合评价值,具体表现在2016年以前的农药施用强度均在10 kg/hm2以上,降速缓慢,化肥使用强度高于400 kg/hm2,农业源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年高达40多万t;2016年后江苏省进一步重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乡村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此后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值逐步提升,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及农业源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较快,分别下降至2020年的280.75万、6.52万、0.96万t。此外,资源子系统在2016年之后综合评价值低于其他2个子系统,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如2019年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87.5m3/人,比2018年减少了183.14m3/人。

3.2 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协调发展类型,具体见表5。从表5可知,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耦合度除2010年外,2011—2020年一直处于0.85以上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该时间段内,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效果较好。从耦合协调度来看,2010—2020年,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149上升到2020年的0.527。

表5 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协调发展类型

从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将从5个时间段来分析江苏省农村地区协调发展的变化:第1阶段为2010年,处于严重失调阶段,资源—环境—经济协调性极差;第2阶段为2011—2012年,处于中度失调阶段,资源—环境—经济协调性较差;第3阶段为2013—2015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资源—环境—经济协调性较弱;第4阶段为2016—2018年,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资源—环境—经济协调性相比前几年有所提升;第5阶段为2019—2020年,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资源—环境—经济协调性有较大的提升,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农村地区综合发展趋势良好。

江苏省自“十三五”以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全方位的环境整治等工作,让更多的发展成果在农村得到落实。

在经济上,近年来江苏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探索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农业总产值逐年上升,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较快的增长,具体体现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9067元提升至2020年的17022元;从2016年起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跨入30%及以下的行列,总体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农村居民生活进入相对富裕阶段。

在环境上,进一步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具体体现在农村地区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和农业源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化肥使用强度从2010年的436 kg/hm2下降到2020年的375 kg/hm2,农药施用强度从2010年的11.83 kg/hm2下降到2020年的8.72 kg/hm2。

在资源上,土壤、水资源等关系着农村地区的发展,为此,江苏出台了相关的保护规划,复种指数提高至2020年的182.45%,但人均耕地面积从0.06 hm2/人下降至0.05 hm2/人,人均水资源量波动较大。通过近1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农村地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关键在于对农村地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力度的加大。

4 小结与讨论

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情况较好。从3个子系统来看,整体上,各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环境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增幅最大,经济子系统次之,资源子系统增幅最小;只有在资源、环境、经济3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满足农村地区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江苏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协调状态来看,实现了从2010年严重失调状态向2020年勉强协调状态的转变,呈现出向好的变化趋势,但目前的耦合协调水平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资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制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江苏省在农村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助力生态、产业振兴且成效显著。例如,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推进农药和化肥的减量增效、开展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等措施。在综合整治方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治理,以及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但目前江苏省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户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为实现江苏省农村地区全面、高质量的发展,应进一步重视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做好农村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核算、规划、利用和管理,农村的集体资产和资源如何避免被破坏,如何合理、合法地利用,进而促进耕地和水资源等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发展农村首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污染风险管控,深化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农民群体间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其保护意识,通过构建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体系,培养农民参与主体性,并运用基层组织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子系统江苏省耦合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江苏省交通图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江苏省政区图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