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集团这十年:传承兵器报国初心矢志创新牢记使命
2022-12-07王娟娟王安怡谭顺兰图片
文/王娟娟 王安怡 谭顺兰 郭 玲 图片 /王 潇
↑TDI生产线
从1953年荒漠建厂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历史性成绩,作为国家重点保军企业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光集团“)一路破浪前行,以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用智慧和汗水实现了公司发展的一次次跨越,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甘肃省军民融合及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企业等殊荣,向党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兵工事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银光集团积极履行强军首责,以“确保安全、确保保供”为工作主线,调结构、强创新、促改革,抢占发展机遇,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十三五”末企业主营收入42.94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增幅37.28%,创造了经济效益、产品产量、资金增量、上缴税收、经营质量、员工收入、获得荣誉七个新的历史性成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启现代化企业建设新征程拉开了序幕。
银光集团将持续履行强军首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安全、保供、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实现机器换人、打造“黑灯工厂”为重要任务,集中力量开新局,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砥砺前行。
谋篇布局 “一主两翼”协调发展
这十年,银光集团精心谋划、布局发展蓝图,构建了以含能材料为“主”,光气化和硝化衍生为“翼”的“一主两翼”产业发展框架,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含能材料企业、国内一流的化工集团。
在含能材料生产中,银光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含能材料生产与研发基地,多种产品为国内独有。但银光集团不止步于此,紧盯“打造国内领军企业、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建设创新能力强、制造水平高的研发生产基地”的目标,围绕生产线人机隔离、技术升级、项目研发,通过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品精细化、新产品应用跟踪研究,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多项成果获得应用,填补了多项国内生产技术及产品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强化银光集团在含能材料行业内的核心地位。
在光气化方面,银光集团作为国内聚氨酯产业的摇篮、第五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之一,以做优做强光气化产业为目标,围绕新产品开发、提高主营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以及开展产学研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承担TDI行业中首个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生产线自控率由20%提高至100%,应用了设备智能点巡检系统,通过工艺优化改造,带动TDI产业链上的DNT、PVC、氯碱等产品均创12万吨历史新高。实施了高硫焦替换、催化剂更换、尾气回收利用等创新成果,使TDI吨产品成本降低1500余元,产业链降本近2亿元。规划发展“异氰酸酯、碳酸酯、酰氯和氯甲酸酯”四大光气化产业链,打造光气化产业园,正按照规划进度推进实施。
在硝化衍生方面,银光集团围绕甲苯、二甲苯、硝化、氢化等产业链, 以一硝、苯二胺及硝基邻二甲苯为主开展产业链延伸及工艺优化研究,深入推进甲苯硝化衍生物产业链三个基地建设。打造湖北东方和四川红光硝化衍生优势产业集群及生产基地,一硝产业的市场主导地位得到提升,产能位居国内第三,甲基苯胺产能位居国内第二。银光集团自主开发生产的苯二胺、硝基邻二甲苯国内市场占有率50% 以上。
截至目前,银光集团按照“一主两翼”产业发展框架,总体发展指标及各项规划目标已经顺利实现或超额完成,各子公司全面实现盈利。
↑银光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程仕鹏与欧阳平凯院士签订了《院士工作站建站框架协议》和《共建生化制造联合实验室协议书》
聚智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银光集团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汇聚创新智慧,优化创新环境,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017 年9 月18 日,对银光集团创新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天,该公司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于2018 年荣获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科技专家。此后,王泽山通过合作交流、深入调研、共同研发等方式,使银光集团在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收获颇丰。而这只是银光集团近十年间在创新中的一个缩影。
“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银光集团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大力实施“借脑引智”工程,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发新技术,成立研发团队,建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利用率高的“三高”科研发展模式。在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之后,银光集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为科技顾问,吸引100 余名专家学者来企开展研究。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7 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兵器203 所、204 所多家同行业科研院所、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创新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对外设立1000 万的奖励基金,进一步推动外部科研力量为该公司作贡献,近五年来,开展对外合作项目百余项。
银光集团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自主创新技术,增强全员创新活力,建成国内首套M-XDI 为核心的百吨级柔性光化平台,开发出结束发达国家垄断的PDI、年产1000吨硅氧烷PC等高附加值的异氰酸酯产品。
↑国内首条智能机械臂应用于99%片碱生产线
银光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建立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唯能力的“赛马”机制,将原来指定创新课题负责人的“相马”机制,转变为公司收集、发布创新课题,全员自愿组队参与课题竞聘,专家团队现场评审确定课题负责人的“赛马”机制,自该机制实行以来,奖励创新团队及个人累计近3000万元,实现“激励、集智、育人、容错”人才培养新机制。
十年间,银光集团让很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可能”变为了现实,每年将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投入到科技创新中,不断“刷新”创新成绩。截至目前,银光集团共有创新成果108项,授权专利数312件,有效专利数186件,其中11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21年,含能材料产品新产品贡献率为35.03%,民品新产品贡献率为36.01%。
对标先进 数字化引领管理变革
视频监控遍布各生产线,无人车奔波在产品转运的途中,三维可视化应用,收料、送料远程控制,工艺数据自动上传,员工们坐在宽敞明亮的自控室内,通过鼠标即可完成以往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查看视频,就能做好8 小时之外的监管工作……银光集团准确识变、主动求变,对标学习先进企业“靠计划和执行预防异常,靠制度和管理控制异常,靠专业和责任处理异常”的异常管理做法,逐步推进机器换人,向“黑灯工厂”迈进,走上了专业化管理变革之路。
银光集团以“同比看改善,对标看能力”为着眼点,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广泛吸纳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运行模式,“对症下药”抓改善, 加大信息化投资力度,投资1.25 亿元,从保障网络基础、提升全寿命周期管控、实现安全运行、数据集成展示、推进绿色制造等五方面开展智能制造。实施“1+1+N”建设,即建设1张网、打造1朵云、实施N个信息化集成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平台,全面整合并实现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补充完善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提高装置运行的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由管正常向管异常转变。实现了含能材料生产线生产经营过程透明化、可追溯、实时定量统计的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善了手工操作多、耗能高、本质安全程度低的局面,依靠信息化支撑传统产业化升级。
↑银光集团党员代表宣读入党誓词
党建领航,凝心聚力促发展
银光集团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化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方面出实招,提升党建工作的价值创造力。
银光集团党委强化党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公司“全方位、多维度、看改善、定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导入党建工作,建立日常考评、年度检查和述职考评相结合的党建工作考评运行体系,实施党建工作ABCD排名,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
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将“经营好、党建好才是业绩好”的导向根植于各基层党组织,《将国内首条智能机械臂应用于99%片碱生产》《双线联合生产提升产能》《创新催化剂应用,助推TDI生产提质增效》等一项项“党员创新工程”彰显着广大党员冲锋在前解决问题、持续改善、创造效益的担当作为。“十三五”期间,“党员创新工程”3000余项,实现节创价值近2亿元。
银光集团党委将公司发展作为抓党建、强党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一个支部一个亮点”品牌创建,塑造亮点、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化工一厂党支部建立新入职员工标准化培养考核模式,从工艺技术和设备管理两方面培养新入职员工,成立学习攻坚小组,推行大学生班组长挂职锻炼;聚银公司TDI厂党支部将争创“党员先锋岗”与“安全网格员之星”活动有机结合,把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环境相对差的区域划分给党员;红光公司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党支部以“党员创优卡”为抓手,量化党建具体工作和党员行为标准,实施党员日常行为积分和年度评议积分,并按月展示、评比和公示。
飘扬的党旗,始终指引着方向。在党旗的引领下,银光集团基层党总支获评“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银光集团党委连续获得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过去的成绩既是来时路上的里程碑,也是银光集团踏上新征程的号角声。银光集团将持续履行强军首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安全、保供、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实现机器换人、打造“黑灯工厂”为重要任务,集中力量开新局,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