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 “ 两弹精神”厚植“两弹文化”

2022-12-07文/杨

军工文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两弹精神建设

文/杨 东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战略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城楼

“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实现自立自强、追求民族复兴的光辉典范。在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也培育和发扬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走好强军报国路、忠诚履行特殊使命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以党的建设带动各方面建设”等重要批示指示为遵循,把文化建设工作融入事业总体发展布局,持续为中国核武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中物院把文化建设工作融入事业总体发展布局,持续为中国核武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不断丰富发展组织文化体系

中物院在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组织文化体系,持续完善以“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为核心价值观,以“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为内容的两弹精神,以符合现代科研理念的科研文化为主体,涵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保密文化、廉洁文化、校园文化等子文化,始终践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育形成体系较为完备、具有鲜明特色的原子弹、氢弹“两弹”文化。

10年来,中物院连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于敏院士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称号,胡仁宇院士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张信威院士两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物院党校、九所所史馆挂牌“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

坚持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中物院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在“规划编制”“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紧扣国家级科研机构属性、国家特殊使命、高级知识分子众多、科研基地连续转移等特点,系统谋划全院文化建设工作,明确规定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建设任务、组织领导等基本内容,为两弹文化建设构建起“四梁八柱”。

建立健全制度文化。中物院党委、文明委等先后出台《中物院党委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建设符合现代科研理念的科研文化方案》《关于印发新时代两弹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的通知》《中物院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赋予两弹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突出科研文化主体,突出科研诚信建设,突出弘扬科学家精神。

中物院文化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和“融合”上下功夫,做到在坚持中创新,不断提升两弹精神新的时代品质。始终着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院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将文化工作深深熔铸于国防武器装备事业,加大创新文化、科研文化建设。在坚持中融合,始终坚持将两弹精神的弘扬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把两弹文化工作融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纪念我国核工业创建、中物院成立、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等重大纪念庆祝活动,融入“干部大讲堂”、新职工入院教育、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精神产品生产之中,引导干部职工认知两弹文化,践行两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平台,坚持打造两弹文化论坛、文化建设示范点等文化品牌,推动两弹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干部职工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为确保文化建设规划的落地、落实、落细,中物院宣传文化部门紧盯文化建设规划的“路线图”“时间表”,在“抓落实”“出成效”上下功夫,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按照文化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全局性与局部性关系、长期性与即期性关系,将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逐一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具体任务、责任单位部门、时间节点、成果形式等要素,并纳入院目标管理体系和党建考评体系,力争做到年年有任务、件件有落实,努力打造文化建设“一盘棋”格局。中物院坚持价值引领,厚植文化沃土,持续探索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等载体、表现形式,努力使两弹文化“活起来”“亮起来”,不断培育两弹文化“大花园”。系统整合全院文化资源,设立“两弹文化节”;“请进来”,中国邮政为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发行现代科学家邮票,中国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为纪念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中物院成立60周年挥毫泼墨、放声高歌;“走出去”,进京参加纪念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文艺汇演、成就展等系列活动,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片《必由之路》《国家记忆》《军工记忆》系列片拍摄,参加“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盛典;编辑出版《大国基石》《核武情强国梦》《铭记》《中物院文化手册》等图书,摄制《铸剑》《铭记》等电视专题片,创作话剧《以身许国》、大型声乐套曲《两弹组歌》等文艺作品;建成科学城绿道,筹建“中国核武器科学技术馆”;组建两弹精神青年宣讲团,走进国家部委宣传“两弹一星”功勋、两弹精神、两弹文化……“身边人讲身边事”,中物院文化呈现可感、可亲、可学、可为态势。

推进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

建设导向力强、凝聚力强、激励力强、辐射力强的两弹文化。中物院坚持围绕科研生产和事业发展,更加凸现科研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坚持战略定力,建设导向力强、凝聚力强、激励力强、辐射力强的两弹文化。推动中物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两弹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旗帜鲜明地拥抱自己的优良传统,把历经变迁、长久不衰的红色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坚持“四个面向”,不断丰富两弹文化内涵,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植更加深厚的文化基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中物院进行慰问演出

着眼建设优秀军工文化基地,构建两弹文化建设新发展格局。做实两弹文化核心圈。以绵阳科学城为核心,涵盖在绵各单位、各街道社区,建设两弹文化主要承载区。各科研实体、科研保障单位、街道社区各司其职,共担兴文化之责。拓展两弹文化延伸圈。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的科研机构,切实发挥形象窗口、文化名片的作用,宣传展示两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物院取得的发展成就,宣传展示中物院人“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责任与担当。着力发挥北京九所所史馆的窗口作用,加快成都基地两弹文化展示厅的建设。做好两弹文化拓展层。切实担当巩固和提高军工文化建设水平的责任,推动“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创新。深化院地合作,充分发挥河北17号工地旧址、青海原子城、梓潼两弹城的历史价值,讲好中物院故事、中国故事,传播优秀历史文化。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自编自演的大型声乐套曲《两弹组歌》在中物院科学会堂举行首场演出

打造两弹文化品牌。深入实施两弹文化保护发展工程,不断丰富“中物院两弹文化丛书”。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中物院记忆”采集工程,有序推进《核武情强国梦》第二编,《铭记》第三、四卷,《中物院两弹文化读本》,画册《65年印记》,院史等图书的编写工作,为全院干部职工提供新的精神食粮,为院对外交往提供新的文化产品。提升两弹文化艺术精品。继续打造话剧《以身许国》、大型声乐套曲《两弹组歌》等文化精品,扩大两弹文化影响力。做好邓稼先青年科技品牌,建设好两弹精神青年宣讲团,引导青年勇担强国强军使命,永攀科技高峰。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依托“两弹文化论坛”等重点品牌,宣传伟大事业,弘扬伟大精神。以宣传“两弹一星”精神为主线,推动中物院科技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梓潼两弹城、山东郭永怀纪念馆、安徽邓稼先事迹陈列馆共建共享,形成宣传国防科技事业较为完整的红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

完善弘扬两弹文化的传播体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挥新闻媒体在传播两弹文化中的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落实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加强新闻媒体、网络媒体规范化管理,推进融媒体建设,创新方法手段。培育以文育人的文化环境。按照“一脉相承,突出特色”的要求,积极推动中国核武器科技馆、科学家精神主题公园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依托“健康绿道”新建文化广场、公共艺术作品,构建科学城文化新地标。推动各子文化等协同发展。遵循各自发展规律和要求,从理念、制度、实践等层面入手,形成体系完备、高效运行、落地见效的安全文化、质量文化、保密文化、廉洁文化、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两弹精神建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上)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