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刷新职业教育“魅力值”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纪实
2022-12-07赵杨洋张馨天
☉赵杨洋 张馨天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而校企“双元”育人的合作模式是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19年3月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全国最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通过在校实训可以达到什么技术水平?”
“学校学习期间有没有机会到工厂实习?”
“毕业后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学习?”
《条例》实施三年多,10 月12 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走进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观看正在进行的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等职业技能实训,并向学生们询问学习生活情况。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率队赴无锡、淮安、泰州就《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全省越来越多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孩子们一样的技能人才,正乘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东风,逐渐成长为有技能、有学历、综合素质高的能工巧匠,为江苏乃至中国制造注入不息活力。
系统谋划 推动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按照临时给出的图纸绘制建模,规定时间内精准检测通信与控制系统故障并完成维修……在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检查组看到学生们正在为10月底举办的2022年无锡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紧张筹备着。
“原本我以为来职业学校是混混日子,进入学校后发现职校生活多姿多彩,也能让我实现人生价值。”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马宇感慨道。在老师的鼓励和队友的陪伴下,他曾获得2019 年中职国赛一等奖。
在职业院校学习中掌握一技之长,开启精彩职业生涯的学生还有很多。目前,全省现有职业院校399所,在校生约180万人,总体规模和主要质量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技能改变生活”越来越激励着技能人才在求知求进中发光发热,也促使全省在贯彻落实《条例》时,积极探索更多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
省沿海集团等5 户省属企业与金陵科技学院共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探索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徐矿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等合作开设“徐矿班”,联合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现了“入校即入企、招工变招生”……9 月20 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条例》执法检查部署动员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条例》实施后,各地各企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全省职业院校订单培养人数占比近20%,企业录用顶岗实习生毕业生比例达65%。
在《条例》的指导和推动下,全省各地纷纷制定配套文件,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校企合作的方式和目标;《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均涉及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等要求。检查组前往的无锡、淮安、泰州等地均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系列政策文件,用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省教育厅数据显示,我省职业教育每年向社会提供50 万左右的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80%以上在江苏省内就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精准锻造 让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并举
在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园合作企业无锡欧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鹰普机械”融合教学现场,检查组实地了解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资源融合等情况;另一边的合作企业领峰自动化设备厂内,学生们正忙于产品加工,这里既是企业车间,更是师生的生产实践场所、创新创业工作坊。
江苏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研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载体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在苏锡常都市圈启动以来,已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并同步实质性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形成可复制的“学分银行”应用模式。无锡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参加试点职业院校26 所、专业77个、合作企业82家,培育了77个重点项目,并编著出版《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在无锡》在全国推广。”在检查组召开的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无锡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做法。
专业与产业需求错位,实训工位紧缺,曾一度成为制约淮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困境,主动与企业“结亲”,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已成为淮安职业学校的普遍做法。今年,富淮精密模具(淮安)有限公司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共建的江苏省电子精密模具数字化产教融合平台和电子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样的做法也延伸到职业学校基地建设。近年来,靖江市高标准打造实训基地,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挂牌“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目前已与大中电机、恒义汽配等多家规模企业签订新型学徒制培训协议,通过探索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共同实践‘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企业技能人才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学校相关负责人就企业新型学徒制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进行讲解。
职业教育是实践教育,要提高办学质量,就要办出自身特色。作为促进类法规,《条例》的有效实施,促使全省各地纷纷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探索“带徒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办在车间里、工地上,让学生成为上手快、有绝活、潜力大的技术技能人才“生力军”。
跟踪问效 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2019年4月29日,在《条例》正式实施前两天,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贯彻实施座谈会。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指出,要准确把握《条例》的立法精神和重要内涵,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共育人才的积极性,增强学校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及水平。
时隔三年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此次执法检查过程中普遍反映职业教育社会观点偏差、“校热企冷”等现象仍然存在。此次检查组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听取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情况汇报,总体了解全省情况,在选择苏北、苏中、苏南各一市进行重点检查的同时,还委托南京、徐州、常州、南通等4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情况汇报,与部分学校和企业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同志座谈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执法检查活动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根据方案要求,认真组织撰写了关于检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将各地各相关部门、学校及企业针对《条例》实施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均消化吸收纳入到报告中。“探索打通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需求、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完善针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保障与激励机制”“积极建设和优化职业教育师资团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报告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推动法规实施及修改完善提出意见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其中,“职普融通”“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提法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文件中,为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也有力提振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信心。站在新时代的“风口”,随着省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问效,督促破解校企合作相关难题,并适时启动《条例》修改工作,全省必将涌现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真正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更多青年将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