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22-12-07方云霄

华东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国际贸易贸易

文/方云霄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其对传统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就新形势下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一、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是科技与商贸融合发展的新产物,这种新的交易制度使得国际贸易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9年9月,全球电子商务大会公布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2019)》。报 告 显 示,我 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交易金额早在2016年就成功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并进入稳定发展期;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省市已顺利形成电子商务稳定发展的优势,电子商务的规模日益壮大。然而,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在多个方面都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而人工智能、数字化供应链等也将为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贸易关系越发紧张,国际贸易的发展势头日益平缓,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崭露头角的电子商务不仅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还颠覆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使得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大时代的新形势下,形成新的定义与贸易形式。简单来说,电子商务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将贸易双方的联系进一步拉近,使其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而是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关系网络。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因此,只有及时把握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机遇,才有可能提高国际贸易水平,进而实现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改变了原有贸易形式

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形式,转变了传统的贸易结构,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原有的贸易形式主要有直销、分销等,不仅涉及的人员和程序相对繁杂,同时还会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由电子商务衍生出来的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客户)、C2C(客户对客户)等新型销售方式,大多融合了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物流技术的优势,因而能够带动并改变传统国际贸易的营销策略,并使得国际贸易市场在信息量与资源不断增长的同时,实现贸易行为更加规范有序。此外,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兴起也为电子商务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商品的流通量和流通速度有了明显的改善。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贸易的支付方式,且极大地保障了消费者的贸易安全。

(二)带动相关贸易产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兴起以互联网为依托,并且毫无疑问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电子商务以线上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因而也直接带动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兴起。原有的国际贸易大多采用以物易物或者线下以钱易物的支付方式,不仅费力、费时,且交易双方的资金和商品安全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电子商务以物流平台为交易载体,故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也促使物流产业不断升级优化和迭代发展,以进一步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和贸易的效率。最后,B2B、B2C、C2C等新型销售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商务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为整个国际贸易市场营造了拥有无限发展机遇的市场环境。

(三)加快贸易进程

电子商务在高新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打破了传统贸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商品流通更加便捷、高效。需要注意的是,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既是国际贸易环境的必然趋势,也是物流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信息平台等有机融合的产物,而电子商务的效率优势也赋予了商品更高的价值。除此之外,在新时代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兴起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深入,无疑进一步保障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贸易安全,加快了全球贸易的进程。

三、电子商务视角下国际贸易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一)优化贸易环境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为了维持电子商务当前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同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我国应着力优化贸易环境,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我国应当继续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以逐步弥补在电子商务乃至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缺陷,同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线上产业的发展,并鼓励企业开展远程医疗、移动通信等业务。现阶段,我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业务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因此,我国应尽可能维持好相关产业的发展势头,并从技术层面入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同时加大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力度;或者通过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强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

其次,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以便更好地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例如,为了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可以结合各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完善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此,各国政府应率先建立公平公正的贸易事务审判机制,以彰显贸易法治环境的权威性,同时建立健全贸易纠纷调解平台,并由政府出面解决贸易纠纷,进而营造良好的贸易氛围,满足企业多元化的法治需求,并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与此同时,贸易纠纷调解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维持法治的贸易环境,帮助企业了解并熟悉国际贸易的法治要求,及时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法律帮助。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提供线上法律服务,能够有效提高了纠纷处理方式的便捷性,能够更好地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方向的专业人才仍较为短缺,为此,相关部门和各大高校理应主动承担起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责任,并通过扩大招生规模、优化教学内容、加大理论与实践兼顾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等方式,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有生力量。政府、企业、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到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如此方能充分发挥出专业人才的优势。

在此期间,全国各大高校应结合国际贸易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开设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相关课程,并将对口人才的培养纳入重点考查内容,例如:将电商人才的培养上升至品牌建设层面,以更好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随着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融合发展,国际贸易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多。因此,高校与企业更应从国家振兴的大局出发,主动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并携手探索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电子商务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持续输送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改革也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高校除了要优化电商课程和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坚持履行“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准则外,还应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从而确保专业学子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国际贸易的大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持续扩张的国际形势下,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的兴起对无疑对传统的国际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衍生而来的电子商务由于不受时空约束,且具备高效、便捷、安全等优势,有望成为新型国际贸易模式。未来,电子商务将持续激发国际贸易背后的商业价值,并为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国际贸易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