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还是一线?学术出版品牌到底该追求什么

2022-12-07

出版人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一流学者学术

记者|赵 冰

学术出版,要做到对品质有坚守,对读者有信心。

面对多变的读者阅读习惯以及当下复杂的行业环境,学术出版人封龙说:“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是一件守住根本的事情,遵循并区别本末,才会更加切合这个产业的发展规律。”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在一家成立四年的出版品牌发展脉络中,似乎能窥见答案——

2018 年末,基于一家综合性出版社对学术出版阵地的坚守,四川人民出版社筹划成立了学术出版品牌“壹卷”。迄今4 年时间,壹卷始终保持着一种专注和沉静的特质。即便在这个人文社科品牌大量涌现、“销量”“爆款”引发集体焦虑的时代,依然表现出一股强大的定力。而这定力的来源,是对自己和读者清晰的认知。

“图书也分高中低不同配置”

随着商品丰富度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商品零售渠道多样化,图书以外的其他行业,如家具电器等领域的商家,都在构建高、中、低多层次的商品体系。“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方会根据高、中、低配设置不同的价格梯度,有1 万元的,也有3000 元的。图书某种程度上也是商品,为什么我们总要求它扁平化?”壹卷工作室负责人封龙对图书价格和品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1 元一本、9.9元一本、99 元一本的书可以看作是配置不同的三个梯度,尽管都有存在的意义,但是目标受众不同。

壹卷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高端定位,坚持走高品质学术出版的路线,只做“高配”版的学术精品。这也是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这一品牌的初衷。早在成立壹卷之前,社长黄立新就多次表示,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追求学术高度、推出学术精品是其必然选择。

在出版社的支持下,“壹卷”工作室应运而生。“做学术出版,壹卷即万卷,要想行之至远,只能一本一本地打磨精品,未来才能长远。”封龙借《大学》里的“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来阐释“壹卷”这个名字的内涵——壹,指一切,而一切也只能回到根本。

工作室初创时期,只有封龙一个人,在周遭朋友都因人手有限为他捏一把汗的时候,封龙反而是最淡定的一个:“人手是因事而定的,不能本末倒置。”

做古籍出版出身的封龙耐得住性子磨精品,他大量走访学界师友,经牵线搭桥结识了徐复观先生之子徐武军,并与其共同商定通过语粹汇编的形式,从文学、教育、艺术等不同角度,展现徐复观先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对社会的认识和见解。2019 年9 月,“壹卷”通过《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打响了学术出版的第一炮。

壹卷打磨的第二部作品是葛剑雄教授的《中国人口发展史》,虽是一部再版书,但封龙认为其对社会和读者都有巨大的学术价值,责任编辑冯也为这部书付出了大量心血。该书上市后,适逢人口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影响力逐渐扩大,销量突破一万册,并且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壹卷成立四年来,有些书影响广泛,但有些书并未成为所谓的“爆品”,封龙对此并不感到焦虑。他认为,学术书的畅销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时代红利,不同时期需求侧的变化是不可控的,比如某一时期学术界内部的话题,在另一时期很可能就会成为社会热点,但这个热点也有可能会很快淡出,不能因此而赶潮流。要有定力,因为出版能做的就是集一流学者出一流精品,奠定品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才是出版的根本。

“学术出版要区分‘一流’和‘一线’”

在搜寻选题、作者、编者的过程中,壹卷尤其“谨慎”,“时刻都要谨慎地思考我们要做什么,特别是在选题储备阶段,会面对很多‘快稿’的诱惑,要谨慎地区分出‘一流’和‘一线’的区别”。“陈道明是‘一流’,所谓的流量明星是‘一线’。”封龙以娱乐圈类比,直观地诠释了其中的差异。

一个品牌要想根基稳定,就要努力争取一流的作者和编者资源。基于对学术出版宗旨和价值的清晰认识,壹卷又相继出版了意大利汉学家毕罗的《尊右军以翼圣教》、李虹的《死与重生》、孟宪实的《武则天研究》等近40种分量十足的学术好书。“即便从流量的角度看,有些作者属于二线,但他的作品是一流的,这才是学术精品化的根本。”

壹卷的品牌发展路径是在四年持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步清晰的。在封龙的观察里,四年来市场上涌现出的众多出版品牌都有自己相对垂直的定位,相互之间都在尽量规避领域重叠。壹卷起步阶段重点聚焦在学术思想史领域,尔后展开到哲学史,进而以中国史系列为基础,逐步向其他学科辐射。

经过多年的积累,壹卷会聚了何俊、刘小枫、王家葵、谭徐锋、杨全强等学者和资深出版人,并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进军多领域的学术产品线,包括中国史、古典学、国学、艺术史、西方哲学等。其中,同为四川人的实力派学者、资深出版人谭徐锋,在壹卷创设推出了“论世衡史丛书”计划,“不问资历,唯学是举”,目标就是集合全国历史学界的一流学者,从大历史的视野出发,打造一套原创学术书系,以此传承学术脉络,目前已经出版了包括桑兵、黄克武、杨念群、孟宪实等著名学者的著作,选题累计有百余个。

壹卷所追求的,始终是一流的品质和一流的口碑,力图打造一个集合全国范围内各个学科优秀学者的平台。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成绩也随之而来,如《死与重生》获评书业年度评选“2020 年度历史图书”,《武则天研究》获得了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等,品牌旗下总品种数中近半数保持加印,读者好评不断。

“要对读者的阅读品质有信心”

壹卷四年来对“一流”的坚持,一定程度是基于其精准的读者画像。封龙认为,近年来,读者的阅读品质和阅读需求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选购有一定专业深度的图书,有学术背景的阅读人群也在逐渐扩大。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包含了由于心理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所提供的产品要能与之匹配。”封龙认为,读者的需求不应该被预设为低质化,在专业度和品质层面,学术出版不能以是否“大众化”为判准,究竟什么叫“大众化”?何为“大众”?这是一个数量的界定,而非体裁的判准。如果一部言情小说,印量4000 册,一个学术作品,起印量8000 册,那么究竟谁是“大众读物”?所以,如果不认真地思考,很容易犯一种“书呆子的错误”。跟着媒体起舞,反而套牢了自己。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大众”不“大众”,而在所做图书的优劣高低。

做学术出版的同时,壹卷还需要承担大量精深的文化研究课题,如近期壹卷正在编辑出版的罗国威教授的《敦煌本〈文选音〉校释》,堪称“冷门绝学”,尽管不一定有多大的销量,但这是壹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学术责任。

在封龙看来,无论何种出版,只要明确出版目的和受众群体,做好对标,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有时还会有意外惊喜。例如壹卷推出的《武则天研究》一书,抱着谨慎的态度首印4000 册,却没想到上市一个月就销售一空,尔后紧急加印,至今上市一年有余,销量已超13000 册。

同时,社会是多阶层的,读者的阅读喜好是多样化的,没有也不应该有一种书抱着覆盖所有阶层和所有阅读偏好的妄想。满足多元化需求,这也正是找准目标,配置不同图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壹卷“小众学术品牌”的标签,封龙一贯是认同的。壹卷聚焦人文社科学术前沿,所预设的读者也主要是对相应学科以及相关阅读有兴趣的人。封龙半开玩笑地说:“不要老想着让不读书的人来买我们的书,我们能让读书人都买我们的书就不错了。”

谈及未来,封龙期待壹卷可以逐渐将作者的影响力集约化,进而形成品牌影响力。“通过一流的作者让读者认可壹卷的书,再通过壹卷的书向读者介绍更多权威学者。套用一句行业内的说法,一个学者重不重要,要看他出现在多少脚注中,学术出版也一样,看我们出版的书籍出现在多少学术研究的脚注中……这才是一个学术出版品牌的价值和使命。”而他本人,期待着能在此过程中将自己对于学术的认知全部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一流学者学术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学者介绍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