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草盆景STEAM教育思考
2022-12-07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博平小学
◇李 韶(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博平小学)
“博点”教育是我们努力塑造的学校品牌,追求的是基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全人教育。我们认为:文化课学习是学生成长的基石,而艺术修习则对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有巨大作用。所以,博平小学着眼学生未来,提升和打造艺术特色,顶层设计了“博平六艺”的学校艺术教育方案,系统规划了博平小学的艺术教育。于是,我们科学组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决定开展“山野草盆景艺术”的实践研究,提出了用山野草开展盆景教学中开展STEAM 教育的想法,希望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于是,在近一段时间,我与学生一起开启了盆景的STEAM学习模式。
STEAM 学习模式多种多样,有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其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我们当下教育发展最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发展最需要创新型人才。
一、开展山野草盆景STEAM教育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盆景的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将植物栽入盆中来观赏了。我们可以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为现代教育寻找文化根基。另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所以说,开展山野草盆景STEAM教育,既有学校教育的现实需求,又有提升学生高雅精神文化品质的需求,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取向。这就是教育的蝴蝶效应。
(二)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城市绿化中处处可以看到各种盆景的设计。这几年,博平小学在文化内涵提升中,也基于美学提出了园林式学校的想法。这些盆景园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美的追求,为他们学习“山野草盆景艺术”提供借鉴和思考,并触发内源性的学习需求。同时,选择利用学生身边的山野草植物和瓦罐,活动材料容易获得。所以,在学校开展此类盆景制作的学与教,学生既有认知上的生活前概念,又能为他们学习探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还有很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三)优化学校科学教育
说起STEAM 教育,一般人都会想到机器人教学等创客活动。其实,就STEAM 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而言,它是通过跨学科融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科学教师不管选择什么教育平台,只要运用STEAM 教育的理念组织学生进行跨界学习,都能实现培养目标。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深厚文化底蕴的盆景制作,作为对学生进行STEAM 教育的学习平台,希望通过山野草盆景STEAM 教育实践研究,对我校的科学、艺术和劳动教育进行整合,从而优化学校科学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开展山野草盆景STEAM教育的方法
如何运用STEAM 教育的理念,在学校开展山野草盆景制作呢?其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班级集中授课,也可以小组合作活动,甚至可以单独交流。实施时间上,可以选择与科学、美术教学时间结合,可以选择劳动课、社团活动时间,将其校本化实施。而我则选择比较灵活的中午休闲和放学托管时间,以奖励作业优秀的学生为激励点,旨在放松师生心情,愉悦身心,并随之潜移默化地利用山野草盆景制作,实现科学课STEAM 教育的渗透。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开展山野草盆景STEAM 教育活动。
(一)项目式活动
项目式学习活动是STEAM 教育的常用策略,在山野草盆景制作过程中,可以对盆景制作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进行分项研究与创新。例如,在花盆的设计、制作与创新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借鉴身边的艺术品,或利用网络进行花盆的设计制作;可以选择破碎的盆罐,废物利用进行设计与创新;可以利用生活用品进行功能拓展;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围绕“花盆”这一个学习项目,进行多元思考与学习,让他们对花盆的选择或制作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主题化活动
主题化学习活动也是STEAM 教育的另一个常用策略。在开展山野草盆景STEAM 教育过程中,盆景制作之前,我们先进行主题讨论,类似命题创作。如,可以围绕诗文、成语等寻找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可以围绕心情、意境主题进行设计;可以围绕节气、节日等纪念主题进行盆景设计制作。我们确立盆景的主题后,就可以根据主题进入学习流程,开展STEAM 学习活动,逐一开展盆景设计、素材选择、植物造型、文化配置等。
(三)脱俗化活动
盆景制作,既是一项科学学习,也是一项艺术修炼。那么,山野草盆景制作活动同样具有如此特性。而创新是科学课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超凡脱俗不仅仅是创新,更是对于系统文化的认知与提升。因此,在开展盆景的STEAM 教育时,对一些常见盆栽植物的基本养殖方法要去学习和探究,而且要大胆拓展野外植物的种植,用慧眼去发现和研究。近几年,苔藓植物的种植和山野草盆景的兴起,都是很好的例子。另外,作为盆景艺术而言,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所以,运用脱俗化策略开展盆景STEAM 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阶思维得到发展。
三、从山野草盆景STEAM教育思考育人之道
自从开展山野草盆景STEAM 活动后,学生像着了迷一样,每天中午在食堂用完餐,都会主动去盆景园打理。从小水池取水,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情况进行浇水,细心观察后,用镊子去除杂草;去大树下寻找苔藓,小心地铲一块,将其补种在盆景上……通过观察这些小生灵的成长,他们慢慢明白了这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尝试与它们进行“对话”了。
在此期间,我运用STEAM 的教育策略,开始让他们进行系统化学习与思考。我也慢慢地与学生一起教学相长,发现山野草盆景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让我再次对“道法自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也会从中格物致知,不仅仅学习综合的学科知识,还能感悟其中的成长哲学,修身明志。
(一)满足学生正确的需求
许多人养过花,但都不长久。究其原因,一般都是植物根烂而死。每天看着从花鸟市场买来的花,爱不释手,担心其缺少水分、缺少肥力,故而常常浇水施肥,溺爱过度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时,都对其充满希望,盼望其快点长大。于是,往往会犯溺爱的错误,这对学生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我们不管他们有无需求,美其名曰:“这是为你好!”给他们倾注一切“爱心”,包括知识学习、物质、资金……换来的却是一场空。
成长就是给予正确的需求。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适度的阳光雨露就能使其很好地生长。其实学生的生命力、学习力和创造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成长充满信任和信心。
低等植物的生命力更顽强。在山野草盆景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野草不但具有野性,还有顽强的生命力。如,苔藓植物,水少了甚至干涸了,就会主动休眠;给一点雨露、一丝阳光,又会苏醒存活。所以适度的“需求饥渴”并不是一件坏事。这种策略用于教学实践,其实也非常有效。我把盆景园的打理作为“奖励”,交给那些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学生,人为设置“教育饥渴”,于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高等植物相对于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更难养殖。可见,从自然规律说明了“富贵出娇儿”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两句名言的深刻哲理。
(二)展现生命的价值
山野草盆景的魅力在于取材方便。找一个盆,取一点泥土,挖一些枯枝野草,进行艺术化组合,就能收获满满的精彩。我曾经从校园里找来一块石头,用电钻打个孔,种上一棵虎耳草,再挖个槽,种上一小撮苔藓,然后将其置于浅水盆中,就成了一盆漂亮的盆景(如下图)。把它放在书桌或茶几之上,非常雅致!
欣赏这盆简朴的山野草盆景,时时让我感慨:一块溪石、几棵野草,在自然界可谓比比皆是,然而在我们的设计与创造下,也能骄傲地登上大雅之堂。
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普通人,他们都有自身的价值。只要我们认同他们的价值,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展示和发展的平台,他们就能展现自己的精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让每一个孩子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博平小学的育人文化——“让我们都能闪亮!”完全体现了这一理念。细细思考,关键问题是学校、教师、家长如何发现与认同每一位学生蕴藏的最大潜能和价值,怎么去帮助他们规划和实现自我并展现其价值。另外,还要长期、适度地“喷水、施肥、照光”,使其一生都能持久地展现他们的精彩。这是对学生的教育者——教师和父母长期而艰巨的考验。
(三)顺其自然的教育
在探究和开展山野草盆景STEAM 活动时,为了减少喷水的次数,模拟植物的生长环境,我们把苔藓搬入玻璃缸。结果一个月后,我们突然发现这些苔藓长势非常喜人。可以说,这是在野生环境中无法欣赏到的,那种超越自然的生长,使苔藓绿得娇嫩,长得可爱。于是,笔者触景生情,写了一篇《超自然生长的苔藓》的短文。对于当下的教育而言,我们也正在通过“精准”的教育技术,超越生长规律,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我想这不是学生科学成长的长久之计。教育内卷造成了“拔苗助长”和“温室鲜花”等教育现象,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
如何让学生接受自然的学习、适合个性需求的学习,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经过深度思考,认为老祖宗说“顺其自然”是有深刻的教育哲理的,应该就是指自然的教育吧。这应该就是教育之道,道法自然!如何科学地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学习和成长,我们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研究现代化的“器与术”,如,怎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公民。
总之,教育的初心是成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成为最出彩的自己。而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持续、立体而综合地实施影响的过程。我们期待通过山野草盆景的STEAM 教育活动这一教育载体,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成长的阳关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