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莲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经验
2022-12-07李迎巧高二超王茂生
李迎巧,高二超,王茂生
(廊坊市中医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系起源于骨髓浆细胞,以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新药的开发层出不穷,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以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发热、感染、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为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瘤,位居第 2 位,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 10%[1]。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发病率为(2~3)/10万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9岁[2]。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时代和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3],本病的发病率呈指数增长,且呈年轻化趋势。虽然本病现代医学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时代[4-5],脂质体药物[6]、CAR-T、Daratumumab等药物的上市,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仍属于临床不可根治性疾病。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杨淑莲教授结合多年中医辨治经验,临证强调“五脏一体,病本于肾”,应用益肾、活血、解毒三法,结合精准分层、分期论治、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可明显控制疾病进展,减轻化疗并发症,保障化疗的进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笔者有幸随杨教授出诊,略得恩师诊治经验,总结以飨读者。
1 病因病机-肾虚为本,邪毒、瘀血为标
传统中医学对本病尚无统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如骨痛、腰痛、乏力、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痹”“骨蚀”“骨瘤”“虚劳”“腰痛”“癥瘕”等范畴,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血液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将其命名为“骨髓瘤”[7-8]。杨淑莲教授认为本病临床起病隐匿,多以骨痛、腰痛、溶骨损害为首发症状,为脏腑虚损、气血不足、痰瘀痹阻、邪毒内蕴所致。病机具有肾虚为本,邪毒、瘀血为标的特点,肾虚不能主骨生髓,气血生化乏源,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痰瘀毒邪乘虚流注于骨,搏结于内,胶结不散,形成骨痛、骨蚀,病位在骨髓,涉及肝脾肾等脏,尤以肾虚为本。如《灵枢·刺节真邪》曰:“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内搏于骨则为骨痹……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内伤骨而为骨蚀。”《素问·痹症》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合于肾。”《诸病源候论》曰:“骨痹不已,又遇邪,以移于肾”,为本病肾虚为本提供了理论支持。而脾主运化,肝主筋而藏血,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则骨不坚,骨痛易折;脾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肌肉四肢失其充养致乏力;气虚运血无力,致使气虚血瘀;脾肾两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瘀互结,外合邪毒,留连筋骨之间,搏结于骨,故易出现骨蚀及骨痛,经久难愈;毒邪内蕴,日久化热,耗血伤津,迫血妄行,可见发热、乏力、出血等症。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于肾,邪毒蕴于髓,因毒致虚,因虚致瘀,毒瘀互结,构成了MM中医病机的主线[9]。现代中医的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也从不同角度提供了MM 的“肾虚”病机的数据支持[10]。
2 辨证施治 虚实为纲
杨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为特点,临床往往虚实夹杂,故治疗首当辨别虚实。虚责之肝脾肾之阴阳气血亏虚,实责之痰凝、血瘀、热毒。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调和气血阴阳当为治疗之重点,根据血瘀、痰浊、热毒等标证不同,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清热解毒随证加减治疗。但当痰瘀痹阻或热毒炽盛时,应急则治标,当以祛邪为先。治疗中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临床辨证多分为痰瘀痹阻、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等五型。痰瘀痹阻证多见于疾病早期,常伴有腰痛、胸痛、胁痛等,或有鼻衄、齿衄,面色紫暗或晦暗,治宜涤痰散结,化瘀解毒,方选涤痰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热毒炽盛证见于外邪入里化热、或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于调和,毒热内生者,常伴有高热不退,头痛,骨痛剧烈,烦躁不安,鼻衄齿衄,皮肤瘀斑,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选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散加减;肝肾阴虚证见于精亏血少,脏腑机能虚亢者,常伴有身热骨痛,盗汗,头痛耳鸣,目花眼干,口燥咽干,腰膝酸软,烦躁易怒,五心烦热,尿赤便干等,治宜滋肾养肝,清热解毒,方选三才封髓丹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多见于元气亏损,脏腑机能衰退者,常伴有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浮肢肿,脘闷纳差,自汗,骨痛酸软,或见阳痿、滑精等。治宜温肾健脾,化瘀通络,方选右归丸加减等;气血两亏证多见于年老体弱或病程日久、耗气伤精者,常伴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骨痛隐隐,心悸气短,纳呆食少,可兼有气虚血瘀的表现。治宜益气养血,补肾通络,方选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杨淑莲教授近年在上述辨证分型基础上结合多年诊疗经验,认为本病常常症候兼夹,虚实共存,临证难以精确分证,但肾虚、血瘀、邪毒均有不同程度体现,故提出益肾活血解毒法为本病的治疗大法,逐步形成验方益肾活血解毒方为基础方剂,上述分证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基本方组成:党参、生地黄、半枝莲各15 g,黄芪、白花蛇舌草各30 g,枸杞、当归、黄药子各10 g,地龙9 g,蜈蚣3条,乳香、没药、甘草各6 g。根据患者证候,将三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应用时各有侧重,如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各6 g,巴戟天、菟丝子、杜仲、补骨脂、淫羊藿各15 g,肉苁蓉、鹿角胶各10 g等药物;肾阴虚者,加生熟地、丹皮各12 g,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各15 g,鳖甲30 g;痰瘀互阻者加象贝母10 g,清半夏12 g,夏枯草15 g等;脾虚者,加山药、薏苡仁、茯苓各30 g。临证亦可据患者典型症状加减:如骨痛明显者,加蜈蚣3条,全蝎5 g,地龙10 g,三棱、莪术各15 g或活络效灵丹等;蛋白尿者,加益母草15 g,泽兰12 g,芡实、金樱子各30 g等;血尿明显者,用大小蓟、藕节、茜草各15 g,白茅根炭、地榆炭各30 g等;肾功能损伤,尿素氮、肌酐升高者加用车前子、石韦各30 g,扁蓄15 g,大黄、黄连各6 g等。
3 精准分层,分期论治
杨教授指出,将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与中医辨证治疗有机结合,可更好地提高中医疗效[11]。结合MM目前西医常用的DS分期系统及修订的IPSS(IPSS-R)等评分系统,将患者精准分层;低危组多为Ⅰ期患者,肿瘤负荷轻,病变相对轻微,正尚未甚虚,而邪多实,此时以攻伐为主,以解毒化瘀为主,兼以健脾补肾扶正;高危组多为Ⅲ期患者,存在高肿瘤负荷,骨骼溶解、肾损害等靶器官损害严重,甚而肾功能衰竭、病理性骨折,且多存在不良遗传学特征。此时病情重,正衰邪盛,治疗上补虚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不宜攻伐太过,一味攻伐瘀毒,则正气会进一步受损,使病情迁延难愈。标危组,则正已虚,邪已实,要以扶正祛邪并举,审时度势。
结合治疗过程,可分为化疗期、化疗间歇期、化疗后期。各期针对不同病机的演变,方药各有侧重。化疗期,VRD、VAD、VCD等方案化疗药石攻伐,多伴有四肢末梢麻木、疼痛的周围神经病变和便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杨教授指出现阶段患者以扶正气、健脾胃为主,佐以活血解毒。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如恶心、呕吐明显者,给予二陈汤、小半夏汤等[12]加减,同时可应用法半夏、生姜汁等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明显减轻患者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化疗耐受性;如伴四肢末梢麻木、疼痛的周围神经病变可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13]、当归四逆汤加蜈蚣、地龙等虫类药治疗,并可联合中药泡浴、针灸等治疗。如化疗间歇期,强调初期仍以扶正补肾、益气养血为主,改善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中后期,正气来复,可加大解毒抗癌之品的用量以祛邪,兼以活血化瘀。中医药贯穿疾病始终,取得更好疗效。
4 病症结合辨治合并症
杨教授认为血液病为临床难治之重症,单纯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稍有偏颇,临症之时,应注重辨证论治基础上联合辨病论治。有病始有证,辨证方能识病,识病后方可施治,故辨证与辨病密不可分[14]。MM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有以骨痛为首诊者,亦有贫血或肾损害为突出表现者,杨教授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思路治疗MM相关并发症,临床中常获良效。
4.1 溶骨损害 溶骨损害是本病常见并发症,骨痛、骨质疏松为其主要表现,致病之脏责之于肾。《医经精义》云:“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之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MM多发于老年人,女子“七七”和男子“八八”,先天肾气衰微,骨失所养,痰瘀毒邪乘虚而入,内外互扰,相互胶结,致骨痛难忍。杨教授指出骨痛的关键在于 “不通则痛”,加蜈蚣、全蝎、地龙、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并酌加续筋接骨之品,如补骨脂、骨碎补等,每获良效。并可给予中药生南星、生附子、生川乌、五灵脂、麝香、冰片、重楼、芦根、黄药子、穿山甲、皂角刺各适量,共研极细末和匀,制成散剂,于患者疼痛最剧烈或阿是穴位置敷药,如疼痛范围模糊者,可选取周围穴位进行敷药。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阳虚型患者有骨骼疼痛者。
本病临床表现往往虚实夹杂,如肾虚分阴阳。偏于肾阳虚者加用附子、肉桂、杜仲、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鹿角胶、淫羊藿等温补肾阳之品;偏于肾阴虚者加用生熟地、枸杞、鳖甲、山萸肉、山药、丹皮、女贞子、墨旱莲、地骨皮等滋阴补肾泻热之品;以瘀血症状突出者加用桃仁、红花、蒲黄、赤芍、丹参、血竭、炒五灵脂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痰浊阻络加用祛痰通络药物如橘红、半夏、白芥子、山慈菇、天南星、胆南星、全蝎等。各型均可适当配伍强筋壮骨之品,如牛膝、川断、桑寄生等。
4.2 肾损害 肾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严重并发症,约占骨髓瘤患者的50%[15],如单纯化疗,患者生存期一般少于两年。杨师强调肾精亏虚是其根本病因,肾虚失固,统摄失常,精微外泄,与肝脾亦密切相关。正气本虚,加之痰瘀毒邪壅滞于内,致使水道失调,气化失司,浊毒内生,加重肾脏损害。临床表现虚实夹杂,治疗较为棘手。针对治疗之法现代许多医家提出扶正祛邪,扶正当以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血疏肝。祛邪当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要,佐以祛痰通络。
疾病之初,正虚邪实,正虚尚未突出,注意此时不可大量投以补益固摄之品,以防邪之难去。活血化瘀药物可有效的改善肾脏微循环,调节免疫,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16-17]。如热毒炽盛者,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扶正,热毒去,营血宁,脏腑功能恢复。
病久耗气伤精,日久及阳,或失治误治之后耗伤气血,出现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肾阳虚等证,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主。治肾之要,本着阴中寓阳、阳中寓阴的原则,常用补肾药物有怀山药、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山萸肉、紫河车、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桑椹子、枸杞、补骨脂、锁阳等,脾肾阳虚者预后不良,正气不足,命门火衰,多用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肉苁蓉、菟丝子等温润补阳之品,使命门之火,缓缓图之,大辛大热之品应中病即止。气血不足者常伴有气虚血瘀之证,故常应用活血养血之品,如丹参、当归、赤芍、鸡血藤等,配伍黄芪、党参,使脾气健运,气血得生,得以济养先天,使肾气充沛,统摄有权,精关得固。可重用黄芪至60~100 g。同时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诸药合用可有效改善肾脏微循环,清除蛋白尿。
此外,中医外治法对肾衰竭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促进毒素排泄。如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为大黄、煅牡蛎、黄芪各30 g。热邪明显者加蒲公英、黄柏等;血瘀明显者可加槐花、丹参、益母草;脾肾阳虚者加附子,大黄减量应用。针对不宜应用中药灌肠或极度虚弱者,可应用中医离子导入治疗或中药穴位贴敷等治疗[18]。
5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杨淑莲教授团队采用丹参注射液配合小剂量CTX治疗MM可以缓解患者的高黏滞综合征,有利于钙的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骨痛,二药合并治疗MM不良反应小,16例患者中部分缓解9例,进步7例[19]。此后,进一步探讨了丹参酮抑制多发性骨髓瘤(MM)RPMI8226细胞生长及其对细胞黏附分子CD5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酮对RPMI8226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丹参酮可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 h导致VEGF和CD54表达减少。结论表明丹参酮抑制RPMI8226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同时降低VEGF、CD54等细胞黏附分子表达[20-21],该项研究为活血化瘀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理论支持,并强调活血化瘀可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6 善取虫类之品
早在《山海经》《五十二病方》中均有关于中医学对虫类药的认识记载。之后《神农本草经》也对虫类药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全蝎、水蛭、僵蚕、蜜蜂等[22]。虫类药物,一方面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扶正之功效,可以壮阳益肾、补益培本;另一方面因其药专力宏,具有祛邪之功效,可入里入络,直达病所,以攻坚破积、活血化瘀[23-24]。MM多发于老年人,此时天癸将尽或已尽,虚、毒、瘀胶结,不易消散,一般草木之品无力驱散,而虫类善动,飞升走窜,其性猛而力专,堪此重任。正如叶天士所言:“久病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吴鞠通所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虫类药可直击病所以搜剔毒瘀。
7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恶性疾病中常见的肿瘤性疾病,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新药的开发层出不穷,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使得患者疗效进一步提高,生存期延长,但对于本病仍不可治愈,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毒增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9]。杨教授针对其“虚、毒、瘀”的病机,提出益肾、活血、解毒三法,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积极汲取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精准分层,强调分子遗传学检查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三法,并以化疗分期,针对各期中,扶正、祛邪用药各有侧重。同时本病易合并贫血、骨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肾损害等并发症,杨教授对其并发症的治疗也有其独到的临床经验,证实血瘀在疾病过程中参与,强调活血化瘀的治疗贯穿疾病始终。同时强调中医药的治疗应全程参与,才能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