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肠变位的诊断
2022-12-07郝小东
郝小东
(天祝县旦马畜牧兽医站, 甘肃 天祝 733200)
1 病例
1.1 病例及症状
2020年5月,旦马乡大水村王某饲养的一头黄牛发病,看临床症状,见黄牛精神沉郁,呼吸迫促,体温39.0 ℃,肩部肌肉震颤,时起时卧,站立时凹腰呆立,站立起卧时头朝向右侧后回望,时不时用后蹄弹踢腹部,鼻镜时干时有水珠,口腔湿润多泡沫唾液,磨牙空嚼,四肢叉开,时不时做排粪状,排粪减少,反刍停止,肠音废绝,触诊腹部,左腹部硬实,右腹壁紧张且敏感,直肠检查,肠系膜紧张。初步诊断为胃肠阻塞。
1.2 治疗及诊断过程
1.2.1 第1天 用5 %葡萄糖注射液1 500 mL,10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50 mL,维生素B1注射液50 mL,0.9 %盐水500 mL,安乃近注射液30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 mL,头孢噻呋钠10 g,10 %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输液,作用是补液强心镇痛消炎调节胃肠功能。
输液治疗时,黄牛疼痛不安,前后移动,抬蹄踢腹部,后疼痛减轻,黄牛安静,口腔湿润,反刍出现,频频做排粪状,且排出少量粪便。饮食逐渐正常,精神好转。
1.2.2 第2天 黄牛再次出现病初症状,继续用第1天的药量及药物用输液法综合治疗,输液时稍不安,输液后再次全身症状好转,反刍出现,排少量粪便及褐色粘稠喷嚏样胶冻物。
1.2.3 第3天 黄牛病状出现反复,精神愈加沉郁,继续用第1天的药量药物输液法综合治疗,输液时变得安静,治疗后全身症状好转,反刍出现,口腔湿润,鼻镜出现水珠。排少量鼻涕样褐色及白色胶冻物。右腹部坚实,用拳头触诊有积水晃动音。
1.2.4 第4天 黄牛病状再次反复,精神沉郁,反刍停止,鼻镜干燥,触诊左腹部硬实,右腹部有积水音,排粪停止。直肠检查,肠系膜紧张。诊断为肠阻塞。决定再次同样输液治疗后第2天进行腹腔探查及手术治疗。
1.2.5 第5天 用静松灵5 mL肌肉注射进行全身麻醉,左侧卧,右侧腹壁嵌窝处切开15~20 cm长刀口,依次分开腹肌,切开腹膜,手臂伸进腹腔探查,摸到粗短硬实肠管,轻轻拉出体外,看肠管变化确诊。因为时间较长,肠管高度肿胀,变黑,同一节肠管内套于邻接的肠腔内,长度11 cm,肠管高度粘连,坏死,不能剥离。确诊为空肠套叠,只能进行肠管切除术,肠管切除后行肠管吻合术。还纳肠管后缝合腹膜皮肤。术后进行强心,补液,镇痛,消炎治疗。后此黄牛痊愈。
2 病因
2.1 管理粗放
本病容易发生于冬春季节,天气聚变,草料缺乏,营养不均衡,突饮冷水等条件下,经常发生于粗放散养黄牛。
2.2 体位变化
跳跃,滚转等体位急剧变化时可以引发本病。
2.3 继发
继发于胃肠病中,如肠痉挛、肠阻塞、肠鼓气等病程中。由于部分肠管的蠕动和充满程度不同,使肠管发生变位引起。
3 类型
3.1 肠扭转
肠管沿自身纵轴或沿肠系膜基部纵轴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或是一部分肠管(主要是空肠)自行缠绕纠结。
3.2 肠套叠
一段肠管套于邻接的另一段肠腔之中。如空肠套于回肠或回肠套入盲肠等。
3.3 肠绞窄
一部分肠管(多为小肠)与某些韧带或索状物(如输尿管、胃脾韧带等)相互缠结。
3.4 肠嵌闭
一部分肠管嵌入腹腔破裂孔或天然孔而引起的肠腔闭塞的情况。
4 症状
4.1 疼痛
肠管变位引起肠管机械性闭塞,同时,闭塞前方由于剧烈发酵产气,使肠壁过度伸张,以及肠系膜的过度牵引,发生持续剧烈的腹痛。先期治疗后,由于肠管加剧牵拉,腹痛更胜。后期变位肠管水肿,淤血、坏死,局部腹痛变得不明显。
4.2 排粪停止
由于肠管阻塞,阻塞肠管前端粪便排出受阻,阻塞后端少量粪便在1~2 d内排出,以后排出鼻涕样褐色黄色或白色胶冻物。其后,再无排出物。
4.3 全身变化
精神萎靡、呼吸迫促、饮食停止、体温升高、尿量减少、反刍停止、鼻镜干燥、肠音废绝、胃肠食滞、起卧不安、局部出汗、肌肉震颤等。
5 诊断
5.1 症状诊断
观察牛全身变化,包括精神、体温、呼吸、疼痛情况、胃肠触诊、排粪观察、结合直肠检查初步诊断。
5.2 治疗诊断
用合理药物调节全身状况,调节胃肠机能,强心、补液、镇痛、减压等,如果有用药后症状好转,药性过去后症状反复出现的现象,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诊断。
5.3 腹腔探查
通过腹腔开口,拉出病变肠管确诊,在确诊同时,通过手术治疗本病。
6 结语
黄牛肠变位是临床上少见的病症,具有诊断时间长,诊断不易,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是诊断本病的初步步骤,治疗诊断是诊断本病的必要过程,确诊本病则需进行腹腔探查,治疗本病在于准确诊断,在腹腔探查确诊本病的同时,可`进行手术治疗。